垂直交通设施一般包括什么(交通设施专业术语乱象)
尽管人类机动车发展史已走过近120年,但以机动车的快速普及为代表的全民汽车化出行与运输,在中国其实只有短短20多年的时间。马克思说,劳动创造语言,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上层建筑,而语言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由于很多“新生”需求的存在,一些交通专业人士开始遣词造句,给自己的发现和努力“冠以名分”,形成了交通学术圈甚至商业圈的一股新风。
“交通设计”、“静态交通”、“城市大脑”等一些听起来高大上,深究之却困惑连连的新专业名词,活跃在今天的交通圈,而且已经被不少专家学者和官员所接受,用得频繁而热烈。而一些交通工程领域的“古老”名词,也被赋予了新解,其中比较典型的错误就是道路的“close section”(封闭路段)和“open section”(开放路段)。
按照严谨治学的习惯,在用一个名词之前,首先要想到的就是这个名词的定义,一般的标准规范都有一章专门定义“专业术语”。而且按照要与国际接轨的习惯,专业术语的定义一定是中英文的。本文将探究几个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含义,以讨论交通专业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交通设计:交通可以设计出来吗?
《交通设计》一书的封面,英文写着traffic Design。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交通设计”是这些年才出现的新词,被国人翻译成“Traffic Design”。有近30年交通工程经验的美国华裔工程师梁康之先生曾问我,“什么是Traffic Design? Traffic怎么Design?Traffic只能被管理和控制,怎么Design?”这个问题让我第一次去思考“交通设计”这个名词。
韦氏大字典中traffic的解释截图
在《韦氏大字典》中,可以看到traffic一词的最初意义是指公平交易、易货贸易或者买卖,也就是说,这个词最初是强调交换和往来。在维基百科里也有类似的描述。
维基百科中对traffic的解释。中文大意:交通一词,最初是说“贸易”(现在依然在用),最早来自于古意大利语的动词trafficare 和名词traffico,而意大利语里这两个词的出处不详。一个猜测为加泰罗尼亚语的trafegar,意思是“decant”(将酒等液体倒入另一容器),另一个猜测是平民拉丁语动词transfricare ,意思是“rub across”(擦肩而过),还有猜测是平民拉丁语里trans- 和 facere的组合,意思是“make or do”(制作或者做), 也有猜测是阿拉伯语的tafriq ,意思是“distribution”(分配),和阿拉伯语的 taraffaqa, 意思是“seek profit”(寻找利润)。广义的交通,覆盖了多种往来,包括了网络交通、空中交通、海上交通和铁路交通,但在狭义上,主要指道路交通。
维基百科中也对道路交通提出了定义:路上的交通,是由单独或者共同的道路使用者构成的,包括了行人、骑着或驾驭动物牵引的车、汽车、有轨电车、公交车和其他运输工具,他们使用的是公共道路,目的是完成一段行程。(Traffic on roads consists of road users including pedestrians, ridden or herded animals, vehicles, streetcars, buses and other conveyances, either singly or together, while using the public way for purposes of travel.)
从上面的翻译中不难发现,交通不是被设计出来的,交通指的是路上的各种道路使用者的往来,正是因为有了交通,所以我们需要去设计道路和设施,对其进行控制,为其服务。
而“设计”一词很有可能来自英文Traffic Engineering(通常被翻译为“交通工程设计”或者简称“交通工程”)。Engineering常常被翻译成“工程设计”,在《韦氏大字典》里,对Engineering的定义如下:
韦氏大字典中engineering的解释,中文大意:最初,指管理引擎的艺术。……在现在的含义里,指在常规实践技能之外,为了设计出有实际功能的复杂系统,而应用数学或系统性知识,可以被称作工程设计,包括诸如设计软件的抽象任务(软件工程设计)。
因此,“交通设计”应该指的就是“交通工程设计”,英文应该为traffic engineering而不是traffic design。因为单纯说“交通”,确实是无法设计的,只能organize(组织)和control(控制)。而organized traffic(有组织的交通)和controlled traffic(有控制的交通)、non-controlled traffi(无控制的交通)这些词,都是在英语世界里存在共识的。
而Traffic Design这个词组是不存在的。如果不是指设计,而是指管理和控制,在英语世界里,普遍使用traffic control一词;若是交通管理,一般使用的是road operational management,也就是道路运行管理。
静态交通=泊车?
在一次国内的交通管理会议上,梁康之先生悄悄问我,什么是“静态交通”?中英文都看不懂。
一些国内颇具名气的大学有静态交通研究所,有些地方还有静态交通协会,用的英文是“STATIC TRANSPORTATION”,也有人用“Static Traffic”。这种翻译,显然是按照中文的逻辑。
在中文的百度百科上,静态交通的词条解释是:“静态交通是由公共交通车辆为乘客上下车的停车、货运车辆为装卸货物的停车、小客车和自行车等在交通出行中的停车等行为构成的一个总的概念。虽然停车目的各异、时间长短不同,但它们都是静态交通是动态交通的继续。另外各种停车场也是静态交通的组成部分。”
在英语世界的交通控制专业里,中文的“停车”有两个状态,一种是英文的STOP,就是在信号灯前、停标志前、有行人穿越车头前时,必须的“停”操作,这是一种路权规则内容,是操作车辆和步行行进过程中的“停”;还有一种就是Parking,为了与路权的停车区分开,可以翻译为“泊车”,泊车时间有长有短,但泊车的目的不是针对路权让行,而是运输任务的完成。
其实,所谓的“静态交通”其实就是指“泊车”。前面说过,“交通”强调的是往来状态和道路使用行为,这与泊车的状态有差异。
“静态”和“交通”这两个词放在一起,逻辑上似乎有些道理,但在英语世界里,parking一词足以准确描述,没有人用static transportation这样的词组来描述泊车。因为,“静态交通”这个词无法区分是为“路权”停车还是为“运输任务”停车。那么,中文中制造“静态交通”这个词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城市大脑
近一两年,“城市大脑”这个词因为互联网企业涌入城市交通管理领域得以名声鹊起。就能独立思考的人类大脑而言,科学家至今大约也只能搞明白其工作原理的10%左右,所以依靠人类编程和软件设计构成的“城市大脑”充其量,也就是提高数据的整合速度。
就数据而言,互联网企业仍在大量依靠手机信令,这种数据的片面性和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就交通工程而言,需要的行人数据和非机动车数据,采集不仅少,而且准确性差,而交通工程需要的是精确到车道级的流量数据。如果没有车道使用状态的数据,就无法提出可靠的方案去优化交叉口的通行秩序,改善道路的安全条件。
梁康之先生介绍,美国至今仍在人工采集每个交叉口的车道数据,这是美国交通工程业内公认的唯一可靠的数据采集方式。
就目前的城市大脑而言,它尚且无法判断需不需要采集车道数据才能完成交通控制。仅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城市大脑”一词的严谨程度了。
封闭还是开放
最后,再举一个忽视词汇含义而可能导致致命问题的例子。
我国交通行业内部开会讨论道路时,经常会用道路是否封闭来区分道路性质,一种叫全封闭式道路,一种是开放式道路。
大家理解的“全封闭式道路”就是高速公路模式,有护栏挡住全线的路侧,甚至还用铁丝网封锁住路基外沿,要出来必须通过收费站,后来城市道路里也用围栏阻挡人们和车辆穿越。简单来说,大家认为,道路两侧是封闭的就是“全封闭式道路”,没封闭的就是“开放式道路”。
但在英文中,close section(封闭式路段)和open section(开放式路段)指的并不是护栏对人的阻挡,而是一种排水方式,即有没有用路缘石把路两边封闭起来采集雨水再排入边沟。有路缘石的叫close section(封闭式路段),没有路缘石、利用高差直接把水排出路面的就是open section(开放式路段)。
英文中的open section(开放式路段),路侧没有路缘石。
英文中的close section(封闭式路段),路侧有路缘石和排水沟收水后再排出。
时间一长,这种语义上的差异就易引发道路工程和交通管理上的误会。如果仅仅把“封闭式道路”理解成阻挡住路外干扰源,就会忽视高速路也需要排水,需要在路侧提供容错空间。其实,封闭了路侧的路缘石,其原始目的就是辅助排水。
说到排水,无论道路是封闭还是开放式的排水,都主要是横向排水,因为这样不仅排水速度快,而且可以避免在路面沿着轮胎的前进方向形成径流,导致轮胎漂浮打滑,这样的排水也更有利于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但是看看现实中的道路,有些城市的高架桥上根本没有排水能力,一下暴雨就成了天河;还有的道路,一点小雨就导致路面积水。
而在被栏杆层层隔离的道路上,冲出路面的车辆被路侧的护栏刺穿和掀翻的事故频频发生,以上这些都与对专业词汇的粗放理解和长期疏漏有关。
生产力高速发展是好事,百家争鸣更是好事,遣词造句的热情也值得鼓励,只是在做学问和标新立异的时候,应该对创立基本概念持谨慎态度。先去研究经典和追根溯源,推敲每一专业词汇的含义,才是更积极和有效的治学精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