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营业执照网上申请 一文读懂个体工商户

一、个体工商户的概念

有经营能力的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工商业经营(手工业、加工业、零售行业以及修理业、服务业等),依法登记为个体工商户。

单个自然人申请个人经营,应当是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家庭申请个体经营,作为主持经营者的个人应该有经营能力。

有经营能力的城镇待业人员、农村村民以及国家政策允许的其他人员,可以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国家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不允许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

二、个体工商户的特点

(一)个体工商户可以个人经营,也可以家庭经营。

(二)个体工商户必须亲自从事经营活动,经营者和投资者必须为同一个人。

(三)对个体工商户出资形式未作出任何强制性规定。

(四)个体工商户不具有法人资格,它是一种我国特有的公民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形式,也是个体经济的一种法律形式。个体工商户可比照自然人享有民事主体资格,以经营者的身份参与民事活动,而不能以商号的身份参与。

(五)个体工商户对所负债务承担的是无限清偿责任,即不以投入经营的财产为限,而应以其所有的全部财产承担责任。是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与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没有关系);是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因为无论是其收益还是负债,都是家庭共有财产),无法区分的,应当按照有利于债务人的原则确认,认定为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当然,无论是以个人财产还是家庭财产承担责任,都应当保留其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生产工具。

(六)个体工商户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按“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征收采用了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的个税通常来说采取查账征收的方式,账目不清的,也可以核定征收。

(七)个体工商户可以自愿变更经营者或者转型为企业。

(八)个体工商户歇业时无清算程序,只需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歇业手续,注销营业执照。

个体营业执照网上申请 一文读懂个体工商户(1)

三、个体工商户自愿变更经营者或者转型为企业的操作要求

(一)个体工商户变更经营者

按照原条例和相关登记管理法规的规定,个体工商户变更经营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出兑”店铺、转让经营权的,除家庭成员之间的变更外,都要重新申请登记,即注销原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申请设立新的个体工商户。

为解决这一问题,《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调整了个体工商户变更经营者的方式,由原来的“先注销、后成立”改为“直接向市场主体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这一规定便利了个体工商户经营权的转让,实现了个体工商户变更经营者在成立时间、商号和相关行政许可方面的延续,大大简化了手续、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个体工商户持续经营、打造“百年老店”。

(二)个体工商户转变为企业组织形式

由于个体工商户与企业在法律性质、组织形式、责任承担方式、名称管理与股东人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仍需按照目前规定,先行办理原个体工商户的注销登记,再申请企业设立登记。不同的企业类型有不同的登记要求。

四、个体工商户的作用

个体工商户属于个体经济,是私营(非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个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有:

(一)繁荣经济

个体工商户是重要的市场主体。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1.11亿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3。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来看,亿万个体工商户的蓬勃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壮大了新动能,促进了经济循环畅通。

(二)增加就业

据调查显示,个体工商户平均从业人数为2.68人,以此推算,目前我国个体工商户带动了近3亿人的就业,这不仅使广大劳动者获得稳定收入,而且还解决了亿万家庭的生计问题。

(三)推动创业创新

近年来,网络直播、微商电商、新媒体等新个体经济发展迅速,已占到个体工商户总量的近三成,创新了经营模式,降低了创业就业成本。2021年,新兴服务业新设个体工商户增速强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幅位居前列,创新了经营领域,进一步促进了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壮大。

(四)方便群众生活

个体工商户在第三产业中占比近九成,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遍布城乡各地,是百姓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

五、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前景

国务院出台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已于今年11月1日开始实施。该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从经营自主权、财产资金、社保、创业就业、经营场所供给等多个方面强调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这将会在全社会营造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促进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各地将出台更健全的政策细则,以更有利的举措来扶持个体户的健康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