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被引渡回国 溥仪竟然打算一死了之

作为封建史上的最后一名皇帝,溥仪身上的“热度”从未消弭。

即便在今天,我们仍能在一些老人口中听闻早年关于末代皇帝的风闻。然而,坊间传言毕竟只是道听途说的野史,一笑置之即可,若将其当真未免有些荒唐。偏偏近年来出现了几部描述溥仪被引渡回国的电视剧,其中,出现了许多老百姓想当然的“假历史”。

溥仪被引渡回国 溥仪竟然打算一死了之(1)

伪满大臣和满清遗老被引渡回国的过程中,精神上难免会出现紧张和担忧。某个满清遗老在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这些人根本不知道共产党会怎样对待他们。有人认为,他们会像旧社会的地主一样,被游街批斗后枪决;也有人认为,他们会被发放到边疆。各遗老议论纷纷,心中忐忑。

这群人走下火车之后,便四下打量着周围的环境,走出车站一百多米后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这才落了地。在他们脑海中构想的“大场面”并不存在,列车附近仅有两名穿着中山装的公职人员及负责押送的苏军中校,他们的眼神中并无半点敌意。

遥想当年,日本关东军押送犯人时,又是另一番场面。

溥仪被引渡回国 溥仪竟然打算一死了之(2)

在某个电视剧中,伪满遗老们下火车的这段故事被重新演绎,荧屏上这些伪大臣纷纷化身为胆小如鼠的窝囊废,连声都不敢吭,有个伪满大臣刚登上火车便被吓得尿裤子。

编剧之所以设计这些桥段,无非是让观众觉得新鲜有趣。但编剧并没有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在广大观众中,亦有那些尚在人世的当事人。在当时,类似“伪大臣尿裤子”的传言便在坊间盛传,有个经过了改造重新回到社会的前伪大臣表示,他们这些人的确犯了罪,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公众却不应该对他们进行侮辱和丑化。与其这样没有尊严地接受改造,倒不如直接枪决来的痛快。

实际上,这些伪满大臣并不像世人想象的那样,都是混吃等死的草包。在思想的层面来看,他们未必有太过先进的觉悟,但却绝非胸无点墨没有见识的文盲。刚刚回到中国的他们,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尝试融入新社会。但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遗老,还不至于像小孩子一样,被吉凶未卜的未来吓得魂飞魄散。

从伪满时期的地位来看,这些即将经历改造的遗老大多是养尊处优的高官,见过不少大阵仗。在其中,还有一些曾混迹绿林的草莽,有些人还担任过老东北军的军阀。这些出卖过祖辈、出卖过人格、出卖过国家资源的老油条们,都不是省油的灯,而是历经风雨的老狐狸。这样的人,在遭遇任何经历时都会显得波澜不惊。

作为外交家王炳南秘书的程远行,曾与溥杰共同见证这一幕。程远行与溥杰均没见到哪个遗老被吓得尿裤子,所以这类说法当是坊间传闻,并不属实。

溥仪被引渡回国 溥仪竟然打算一死了之(3)

在某部影视作品中,还出现了溥仪在厕所中自杀的桥段。

这段虚构的故事,发生在战俘被引渡回国的路上。荧屏中的溥仪戴着一副眼镜,身穿深色西装,面色凝重地走进了卫生间。当溥仪进入卫生间之后,里面突然传出尖叫声:“皇上上吊自尽啦!”话音刚落,便有几名遗老冲进去“救驾”,一时之间场面相当混乱。站在卫生间外的某位大臣对人说道:“皇上希望能留在苏联,不愿意回国。既然被人押上火车,他便会以死相要。”

不得不佩服编剧的功力,观众根本没法看到溥仪进入厕所后发生了什么。究竟溥仪是怎么自尽的?又是怎么被抢救过来的?大臣们冲进厕所的目的是看热闹还是救驾?

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总而言之,这个桥段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溥仪对新中国十分陌生,担心自己的处境。溥仪认为,与其回到新中国接受处理,不如一辈子留在苏联,这才选择以上吊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编剧向我们陈述的“事实”,就是这场引渡险些让溥仪送了命。

溥仪被引渡回国 溥仪竟然打算一死了之(4)

实际上,溥仪根本没有寻死,这一切都是无稽之谈。

据程远行和溥杰所言,溥仪的胆量有限,他也不具备自杀的勇气。倘若,他真的有自杀的勇气,那么在大权旁落或失去皇位时,他的处境远比被引渡时更加惨淡。

在他年过不惑之后,被送往苏联经历了一系列不如意的事,期间亦遭遇了许多让他心灰意冷的事件,然而溥仪都熬了过来。这次被引渡回国,没有人胁迫溥仪,所以溥仪根本没有上吊的理由。溥仪再不济,也是曾置身于风口浪尖上的政治人物,面对未知的、崭新的客观形势,他完全没有必要逃避。

说溥仪对迷茫的未来感到恐惧,所以想到结束自己的性命,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未免太低估溥仪了。要知道,溥仪早年出卖了满清祖先,为了虚无缥缈的权力投靠了日本军国主义,甘愿成为日本人的傀儡。在接受改造之前,溥仪始终是封建帝王,骨子里满是唯我独尊这一套。自幼受过的教育告诉他,他就是世界上唯一的真龙天子,普天之下谁都没资格伤害他。

溥仪被引渡回国 溥仪竟然打算一死了之(5)

拥有这样心态的溥仪,怎么会经受不了小小挫折呢?

退一万步讲,即便溥仪有心寻死,他也无法对自己下手,他毕竟缺乏寻死的勇气。在日常生活中,溥仪连一只苍蝇都不敢打,此前从未杀生,更何况是对自己呢?站在爱新觉罗氏的立场来考虑,他亦不会这样做。对于一名未经改造的封建帝王来说,他的使命就是复辟祖上传下来的江山社稷——大清国。既然社稷尚在,溥仪自然不会心甘情愿,更没有脸面去见九泉之下的祖宗。

我们再来看看传闻中溥仪上吊的事发地,该地点究竟是在苏联境内还是绥芬河火车站呢?若是苏联境内,作为押运方的苏联代表理应对我国提起此事,但事实证明苏方的押运代表并未说起溥仪尝试上吊。倘若这起事件发生在绥芬河火车站内,那更是不可能的。当时的绥芬河火车站结构简陋,厕所远没有传说中那般豪华。更何况,移交战俘的路程都是事先规划好的,溥仪在从苏联火车上下车以后,就必须走既定的路线踏上中国的火车,在此期间溥仪即便想上厕所,也是不被获准的。

至于溥仪刚坐上中国火车时,的确曾向人询问厕所的位置。只不过,溥仪并不是为了如厕或是自杀,他只是单纯地想要看看列车上的动向。溥仪一个人从车厢的前面走到后面,却始终没有进入卫生间,而是径直回到座位上坐好。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溥仪上厕所的次数更是有限,每次都是如厕后正常归来,并无自杀的迹象。

溥仪被引渡回国 溥仪竟然打算一死了之(6)

溥仪是历代封建帝王中比较缺乏勇气的一个,他对死亡有着深深的畏惧。以当时的处境来看,溥仪不想死是很简单的,只要他不寻死,完全没人害他。溥仪所担心的,是自己回到中国后,被移交到军事法庭上接受制裁,或是交由农民进行批斗。一旦落得这两种处境,那么溥仪则必死无疑。这两种结局,是溥仪无法预见的,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他最害怕的。

因此,溥仪在上了火车之后,便不断向人套话,了解中国共产党对他的态度。是将溥仪送往军事法庭审判?还是交由人民游街?还是网开一面放归自由?

溥仪希望得到的答案,无疑是最后一种。

火车缓缓地开出绥芬河,溥仪在车厢中反复踱步。在他经过遗老们面前时,有时会听到有人压着嗓子说“上边来了”。听到这些话,溥仪相当兴奋,仿佛自己又回到当皇帝的那几年。同时,溥仪还观察到一点,有几位大臣在车厢里面谈笑风生,与押运兵小王聊得热火朝天。这种气氛让溥仪的心态进一步放松,求生欲也越来越强。

溥仪被引渡回国 溥仪竟然打算一死了之(7)

在一些电视剧里,笔者还见过溥仪遭农民批斗的情况。包括溥仪在内的一众伪满大臣们,被汹汹而来的人民群众吓得面如死灰,仿佛下一刻他们就要面对群众的制裁一般。

事实上,这样的景象根本不会出现。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各大行政区尚未撤销,负责押运和移交战俘事项的东北人民政府公安部做出详细的部署,在治安方面采取“外松内紧”的措施,对群众保密。所以,当溥仪所在的列车驶过各火车站时,人民群众根本不知道列车中坐着的是何许人也。即便是车站的工作人员,亦不明内情。既然溥仪的行程鲜为人知,那么就不会出现有群众跑上站台批斗溥仪的情况。

综上所述,许多影视作品中喜闻乐见的场面,都是编剧的天马行空罢了。还是希望编剧们在陈述历史的过程中,尽量保持严谨的史观,切莫扭曲真相误人子弟。

参考资料:

【《我的前半生》、《溥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