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开府七十归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今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耕地面积就是保障粮食产量,惜地如金、寸土不让就是保饭碗、保民生保护耕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守红线稳数量,严格标准提质量,严肃治理保生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六十开府七十归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六十开府七十归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六十开府七十归田

今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耕地面积就是保障粮食产量,惜地如金、寸土不让就是保饭碗、保民生。保护耕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守红线稳数量,严格标准提质量,严肃治理保生态。

严守红线稳数量。农田就是农田,且必须是良田。18亿亩就是耕地红线,守住了红线就保障了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失守了红线就要影响人民的饭碗和民生。因此这条红线丝毫不能逾越,一寸也不能让。要始终强化惜地如金意识,清楚18亿亩红线是怎么来的,是综合经济发展、人口状况、粮食单产等因素测算划定出来的。要善用历史思维认识耕地保护问题、强化红线意识,认识到耕地乱占问题由来已久。自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探索“包产到户”,农村改革拉开大幕开始,农民就对耕地有了保护意识,明白保耕地就是保饭碗、增收入。但也是从那时起,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住宅需求增长,乡镇企业在农村开办,乱占耕地问题也开始滋生。可见耕地保护向来是难题,必须严防死守。

严格标准提质量。严守耕地红线,数量上不能减少,质量上也不能降低,要确保农田必须是良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虽然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但当前,仍然有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耕地质量亟待提高的问题。标准决定质量。当前,我国高标准农田对粮食增产贡献率约为10%到20%,耕地高产田仅占耕地总面积31.24%,中低等级占2/3以上,障碍退化耕地面积占比高达40%,盐碱耕地达1.14亿亩,还有超过14%的耕地严重酸化。保障粮食安全,关键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而耕地质量是衡量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尺。有什么样的耕地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耕地质量,必须在严格标准、提高质量上下深功。

严肃治理保生态。保护耕地不是为了“我”,也不只是为了今天的“我们”,更是为了明天、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好事、长久事。需要我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携手共同把耕地守护好。我们要想把耕地完好地留给子孙后代,必须保证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耕地,不仅应是保饭碗、增收入、强民生的金色耕地,还应是促进生态改善、助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绿色耕地。要用最严的制度、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生态,以严肃的治理保护生态,修复耕地生态,促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可持续发展,实施污染耕地治理,着力提高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