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的民俗(神州北极过大年第六期)

#不走寻常路#

过一个地道的中国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愿望。鄂伦春民族作为,最北,最少,最古的民族,同样用自己的方式庆祝传统的春节。

鄂伦春族的民俗(神州北极过大年第六期)(1)

寻找传统的吉祥之地。

鄂伦春族的民俗(神州北极过大年第六期)(2)

祭拜自己的神灵白纳恰。鄂伦春人的节庆不多,主要有一年或三年举行的氏族集会、萨满每年春季的祭神仪式和春节。鄂伦春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过春节无从考究,但从对春节的重视和同其他民族相似的习惯来看,过春节应该是清代以后受满、汉等民族的影响才开始的。届时家家户户准备年货,打扫房舍,缝制新衣,除夕之夜吃团圆饭,点象征兴旺的簧火,守岁。

鄂伦春族的民俗(神州北极过大年第六期)(3)

大年初一吃饺子,放鞭炮,给长辈磕头拜年,全家拜“白纳恰”(山神)、太阳神,

鄂伦春族的民俗(神州北极过大年第六期)(4)

大家串门拜年时要拜主人家的火神等。正月十六有抹黑脸的习俗,据说抹上黑脸能驱赶邪气和鬼怪,一年里平平安安,也叫抹黑日。

鄂伦春族的民俗(神州北极过大年第六期)(5)

鄂伦春民族会唱起赞达仁,鄂伦春族民歌曲调和风格十分多样,往往即兴填词,随编随唱。这些民歌以“赞达仁”即山歌的曲调为主,高亢圆润,略带颤音。“赞达仁”的演唱方式有对唱、重唱、独唱、合唱等,演唱中常杂以“那依耶”、“希那耶”等衬词,听来悠扬婉转,动人心弦。

鄂伦春族的民俗(神州北极过大年第六期)(6)

  鄂伦春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赞达仁系鄂伦春语,意为“山歌”,它是鄂伦春族主要的歌唱艺术形式,也是鄂伦春游猎生活中相互沟通、交流的媒介。鄂伦春族赞达仁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流布于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瑷辉、呼玛、逊克县境内。

鄂伦春族的民俗(神州北极过大年第六期)(7)

  鄂伦春族赞达仁结构简单、内容丰富。其曲调以五声音阶的羽、宫、徵调式为主,字少腔长,节奏自由,旋律高亢刚健、悠扬跌宕,显示出强烈的游猎民族文化特色。

鄂伦春族的民俗(神州北极过大年第六期)(8)

  鄂伦春族民歌多即兴演唱,或是根据情况利用比较固定的曲调临时填词,有些曲调没有歌词,演唱者往往用“那依耶”、“鄂乎兰”、“德乎兰”、“何莫哈莫”等固定的衬词和虚词去配合音乐。由于歌词带有很强的即兴性和随意性,更易于合辙押韵,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因而深受流传地群众的喜爱。鄂伦春族赞达仁的代表作品有《别喝醉了》、《我生长在兴安岭上》、《打猎送行》、《你为什么不爱我》等。

鄂伦春族的民俗(神州北极过大年第六期)(9)

  世代口口相传的鄂伦春族赞达仁弥补了鄂伦春人没有文字记载历史的缺憾,它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了鄂伦春原始狩猎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为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宗教学、民间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目前,鄂伦春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赞仁达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如不及时加强保护,这一宝贵的民族艺术极有可能失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