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刘涛(刘海峰派出所的80后)

派出所刘涛(刘海峰派出所的80后)(1)

导 语

“啥?这哪像80后啊,说他80也有人信!”玉田县公安局杨家套派出所民警刘海峰,不认识他的人,看到他一头花白的头发,怎么也猜不出他其实是个标准的“80后”。

1980年出生的他,今年才42岁。2000年警校毕业后,他先后在玉田镇派出所、陈家铺派出所、大安镇派出所工作,2008年来到杨家套派出所工作至今。自从穿上警服那天起,刘海峰就把自己牢牢地“焊”在了派出所,一干就是22年。几十年的基层工作,将他乌黑的头发染成花白,也让他成为了辖区群众口中的白发“老”民警。

可要采访到这位白发“老”民警,却着实不容易。

我们连续三天和杨家套派出所所长预约,想要采访刘海峰,均因为他工作太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而作罢。直到第四天,所长才联系我们,说刘海峰今天能抽出一点空闲。

“但是采访请尽量快一些,海峰下午还有案子要处理。”

急匆匆的赶到杨家套派出所,迎接我们的却不是刘海峰,而是教导员黄秋红。

“刚刚辖区有群众报警,海峰出警了,你们稍等一会儿吧。”

没能如愿见到刘海峰,我们也不准备守株待兔。先找到几位平时工作生活中与刘海峰打交道比较多的人,听听他们口中的刘海峰到底是什么样。

领导眼中的他是“人肉GPS”

派出所刘涛(刘海峰派出所的80后)(2)

首先给我们介绍情况的是杨家套派出所所长严长青。

刘海峰自2008年来到杨家套派出所,至今已经十四个年头。他辖区有12个村,人口一万两千多人。十几年的派出所实践经验,让他成为了杨家套镇名副其实的“活地图”、“人肉GPS”。十四年来,辖区的道路他已经走过不知多少遍,每一户的家庭情况他也了然于胸。他社情熟、口碑好、人缘棒,巡逻时,群众们见他也都称呼他“海峰”。农村道路崎岖,地形情况复杂,但是每次出警,刘海峰总能在最短时间到达事发地点。

2021年5月,派出所接报警称,辖区某村一疑似精神疾患男子在骑电动三轮车闲逛,且精神状态非常不稳定。刘海峰推断该男子是这个村子里的二级精神疾病患者刘某。刘某素有严重暴力倾向,而且该村小学有在校学生400余人,为防止出现恶性暴力事件,刘海峰立即通知学校加强防护,启动相关预案,同时联系刘某家属,对该人进行紧急查找。由于刘某骑行电动三轮车,位置不固定,在得知其大概方位后,刘海峰凭借对该村地形的熟悉,五分钟后即精准地将刘某控制,并在其三轮车厢内发现杀猪刀、镰刀等危险物品。

前不久,玉田近邻遵化警方来派出所要求协助抓捕一名涉嫌抢夺的网上逃犯。遵化的战友一说逃犯姓名,刘海峰就默默点头,并脸露微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二话没说,带上兄弟单位民警准确无误的找到逃犯居住地,对方束手就擒。

同事眼中的他是“话疗仪”

派出所刘涛(刘海峰派出所的80后)(3)

“有时候我都不愿意和海峰一起出警!”刘海峰的搭档,辅警龚宝军开玩笑道。“别看他平时不善表达,给群众‘话疗’的时候,他是真能说啊,一说就是小半天!”

农村的警情很多都不是成型案件,而大多是一些家庭矛盾、土地纠纷等问题。对于此类事件,刘海峰的心得是“轻处理,重调解”。擅于和百姓唠家常,用“话疗”拉进他们之间的距离。如果来去匆匆,敷衍对待,一是化解不了群众之间的矛盾,造成后期反复折腾,二是可能留下安全隐患,引发事态升级。

比起快速处理,和当事人谈心消除矛盾,化解纠纷需要更多的耐心,同时也要付出更多的时间。2021年5月28日上午,派出所接辖区一对夫妇报警称,其未成年的女儿张某携户口本离家出走,并拒绝同父母联系。刘海峰了解情况后,发现张某系与父母发生争执而离家的。他一方面查询郑某的出行动态,另一方面通过微信,与郑某进行视频聊天,这一唠就是一整天。刘海峰以一个知心“警察叔叔”的形象,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谈人生,话家常,最终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郑某也于当晚决定由武汉坐火车返回家中。

“话疗”有时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年春节期间,辖区某村一长期酗酒的男子,酒后返家途中躺倒在马路中央,其妻子及周围群众反复劝离无效。刘海峰到达后,没有用强制手段将其带离,而是蹲在男子旁边,耐心进行劝导。20分钟后,男子终于起身离开。第二天该男子酒醒后,刘海峰又亲自上门,边唠家常边给他讲解酗酒的危害。面对刘海峰的教导,男子后悔不已,保证今后不再酗酒。

“我老爷们喝了几十年酒没扳过来,没想到让海峰给治好了。我们这日子也越过越好!”其妻子这样告诉我们。

群众眼中的他是“灭火器”

派出所刘涛(刘海峰派出所的80后)(4)

玉田方言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不是“忒好”,而是“不难”。在问到辖区群众对刘海峰的印象时,大家的回答异口同声:“海峰这人不难,能处!”

在杨家套镇小套村工作了30多年的原村党支部徐书记,对刘海峰的评价只有两个字:“仁义”。

“海峰这孩子就像灭火器,平时邻里街坊们有点矛盾,就算不报警他也主动去调解,而且一准能把这火气给浇灭了,用我们农村话说就是把事儿给你‘墨迹’喽。”

刘海峰进行调解时,总有一股“泥腿子”劲儿。一次调解不成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2020年8月,为了调解两户村民因摄像头安装位置而产生的纠纷,刘海峰半个月内来来回回跑了5趟,反反复复做工作,最终取得了双方都满意的调解结果。

近5年,刘海峰共计处理140余起治安案件,调解率占总案发数的80%。

自己眼中的他是“天平”

派出所刘涛(刘海峰派出所的80后)(5)

临近中午,刘海峰才风尘仆仆的回来。坐在办公桌前,他略带拘谨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我工作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公平公正,查清事实。勇于主持公道,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任何中间地带。我就是想以警察的身份给老百姓们办点好事儿。”

刘海峰有一个特殊的“朋友”。辖区居民郑某身患尿毒症等多种疾病,生活一度十分困难,十几年来,刘海峰因工作需要,与他接触较多。一来二去,两人也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朋友”。去年9月,郑某因心生不满,翻墙跳进镇卫生院闹事,不管是谁劝说都无济于事。刘海峰到达现场后,以老朋友的身份对其耐心劝导,郑某这才离开卫生院回家。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将郑某劝离后,事情就平息了的时候。刘海峰收集好证据,按照法定程序以涉嫌扰乱公共秩序,将自己认识了10年的“老朋友”送进了拘留所。

刘海峰到杨家套派出所的14年里,共接手办理治安、刑事案件600余起,无一群众投诉,无一引发信访案件。

“我觉得在派出所工作特别好,我喜欢跟老百姓们打交道。每次听到老百姓说‘上次我家那个事还是你给我解决的呢!’的时候,我就打心眼儿里自豪。老百姓给我的肯定就是我最大的荣誉。”刘海峰告诉我们。

接受完采访,刘海峰去食堂简单地扒拉了两口饭,又回到办公桌前,投入到了下午的工作中……

来源:玉田公安

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