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必背的50首(文能提笔安天下)

悠悠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史。在中国悠久而又璀璨的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如同流星般璀璨划过,一个又一个的旷世奇才出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但若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之人,首推这个开了挂的男人!

诗文必背的50首(文能提笔安天下)(1)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脍炙人口的词,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而我们所说的这个开挂的男人,便是他。

打小,我们学习过很多辛弃疾的诗词,少年时故作深沉背诵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到“沙场秋点兵”,我们对辛弃疾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是一个诗人、学者等方面上,但是随着对他的了解,才发现,这个诗人,相当的“硬核”!

少年壮志

靖康之耻十年之后,此时的大宋一片狼藉,内忧外患,而辛弃疾就出生在这种环境下,当时出生地山东,已经被金国统治,而靖康之耻,是每一个南宋人民心中的痛,少年的辛弃疾,自小目睹金人欺凌汉人,统治区民不聊生,心中暗暗地要把国土恢复奠定为自己一生的志向。

公元1161年,金国首领完颜亮集结军队,准备大举南侵,试图要把南宋所有领土纳入自己的版图中。而当时的民间,很多不甘受辱的汉人先后起义,年仅22岁的辛弃疾在自己的家乡,拉起了一只2000余人的队伍,声势浩大,之后为了壮大起义规模,加入了以耿京为首领的起义军,从此,踏上了卫国的道路。

百万军中,取敌首级

随同辛弃疾加入起义军的还有一个被他视为兄弟的义端和尚,本是一同起义,但此人生性懒惰,又贪图荣华富贵,在被金军偷偷策反后,竟盗走了辛弃疾所掌管的帅印去金营邀功,这下简直是要置昔日好友于死地,元帅耿京得知后,雷霆大怒,就要问罪辛弃疾,而辛弃疾深知义端和尚是自己带来的,失职也是自己遇人不淑,于情于理难辞其咎,于是,向耿京立下军令状,誓要追回帅印。于是一人一马,独闯金兵大营,不但神勇的夺回帅印,更是将叛贼义端和尚斩首于乱军之中,并且全身而退。

更为厉害的是,在1162年,起义军中发生内讧,大将张安国叛变,杀害了大元帅耿京。把济南城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当起了山大王,辛弃疾在得知消息后,怒发冲冠,火速集结五十骑兵,奇袭济南府,张安国还没反应过来,便已经被拿下,审判后,被斩首示众。

自此,23岁的辛弃疾名声大噪,世传“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天子一见三叹息!”

诗文必背的50首(文能提笔安天下)(2)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淳熙七年,已经是宋朝高级将领的辛弃疾,终于将自己的主张得以实施,开始筹备重建后世闻名、战功累累的飞虎军,在筹建之初,耗费巨大,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打击打压辛弃疾的不在少数,但是他不诶所动,深知这支军队的重要性,事实上,这支军队在后期屡屡被派往前线,声名显赫,战功累累。而最大的特色就是这支军队只听帅臣节制,而一旦这个帅臣离开,军队只对下一任帅臣负责。前任和这支军队没有丝毫关系。这种制度,深的朝廷认可,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指挥自由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公元1203年,主张北上伐金的韩侂胄启用主战派人士,已经六十四岁的辛弃疾出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但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之后,辛弃疾再次辞免。

1207年,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让他尽快到临安(杭州)上任。但在诏令传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辛弃疾不仅仅是将两宋文化艺术推向更高处,更在为国家安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豪放的诗词,更多的是提剑报国的赤胆忠心,他称得上侠之大者!

诗文必背的50首(文能提笔安天下)(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