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唯一现存状元殿试考卷(连中六元创历史纪录)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在中国古代,形容一个人才华出众的词语很多,比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最高等级的却是“连中三元”。

何为“连中三元”?

以清朝为例,在府、州、县举办的基层科举考试称作童试,赴考者称作童生,考中之后就成了我们常说的秀才,秀才中的第一名称作案首。童试之后是乡试,在省城举办,赴考者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即为举人,举人中的第一名称作解元。乡试之后是会试,在礼部举办,赴考者是各省的举人,考中之后即为贡生,贡生的第一名称作会元。会试之后是殿试,在皇宫的保和殿举办,由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全国考上来的贡生,考中之后才能被称作进士,而进士中的第一名就是状元了。

所谓“连中三元”,就是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蝉联第一,一人身兼解元、会元、状元。

(三元及第牌匾)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三年举办一次,一次科举全国只有一个状元,其含金量要远超如今的“高考状元”。从隋朝首开科举,到清朝废止科举,1300多年时间里,共产生文状元596名,武状元182名,而其中能够“连中三元”者,只有区区21人,其中文三元17人,武三元4人。

通过以上简述不难看出,“连中三元”的难度系数到底有多高。而在这21位牛人中,还有一位牛人中的牛人,他是真正意义上的“连中六元”,被誉为“六首状元”,此人便是明朝大才子黄观。

先说说何为“六首状元”。

所谓“六首状元”,就是在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六次考试中均取得第一名。

黄观因创下如此历史纪录,被时人赞之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注: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两个“六首状元”,黄观为第一人,第二人为清朝的钱棨【qǐ】。)

像黄观这样的绝世奇才,按理说应该功勋卓著,名震千古,但实际情况却是,他在后世的知名度极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明代唯一现存状元殿试考卷(连中六元创历史纪录)(1)

(黄观画像)

黄观生活在明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高中状元,时年28虚岁。黄观深受朱元璋和朱允炆两代皇帝的青睐,官运亨通,颇有建树。

更难得的是,黄观身上最显著的特征并非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是刚正不阿,铁骨铮铮。建文帝朱允炆初登大宝之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当时,朱棣已经暴露野心,他拥兵自重,自恃皇叔身份,不把年少的建文帝放在眼中,对朱允炆态度傲慢,不肯跪拜。朝中大臣对此均缄口不言,唯有黄观当面训斥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

朱棣因此对黄观怀恨在心。不久后,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并公布了建文帝身边的“文职奸臣”名单,其中,黄观名列第六。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彼时,黄观正在长江上游组织各地赴援,当听闻建文帝已死,燕王已继位,自知大势已去的黄观不肯屈从篡位反贼,遂毅然携妻女投江殉难,年仅39虚岁。

明代唯一现存状元殿试考卷(连中六元创历史纪录)(2)

(明成祖朱棣画像)

朱棣对黄观深恶痛绝,所以在黄观死后,特意将其名从登科录上划去,剥夺其状元名号,其诸多功绩也被抹杀于官方正史中。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竟然全然不知有黄观这样一位旷世奇才的存在。

直到两百年后的明末万历年间,黄观才得以平反,补谥文贞。后世整理史料,这才确切考证出黄观确实是明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奇才,更是千古罕见的“六首状元”。

毫无疑问,黄观如果没有被朱棣打压雪藏,他的后世知名度必将更高,甚至有机会跻身明朝N大才子之列。

“明朝三大才子”中,解缙与黄观是同时代之人。解缙的才华自然不容置疑,但在个人操守上,却远不如黄观。

解缙也是建文旧臣,靖难之役前期,他甚至信誓旦旦当众表达了殉难决心,但就在朱棣即将攻破南京城之时,解缙却连夜出逃,匍匐在朱棣脚下,跪地乞求归降,完全丢掉了一个文人该有的气节。

明代唯一现存状元殿试考卷(连中六元创历史纪录)(3)

(解缙画像)

解缙因主编《永乐大典》而名垂青史,家喻户晓,但笔者认为,以传统价值观来看,黄观比解缙更有资格成为读书人楷模,他不但学识渊博,冠绝古今,更重要的是,他品行高洁,令人赞叹。

文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才华上,更体现在操守上。愿与君共勉,做个有骨气的读书人。

那么,对于靖难之役中黄观与解缙的不同选择,各位读者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留言各抒己见!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国榷》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