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适合送兔儿爷吗(兔儿爷原来是女儿身)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祭月作为民间的重要礼俗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时至今日,各地都有各具特色的中秋习俗,除了大家熟悉的吃月饼、赏月、食蟹外,还有如赏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这些不同的节日习俗也带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品,北京泥塑兔儿爷就是其中之一。

八月十五月儿圆,兔儿爷家住月里面。

兔儿爷,别婵娟,走向大地显灵仙。

采百草,做良药,祛病除灾保平安。

月饼圆,苹果鲜,西瓜切成花口莲。

毛豆枝,九节藕,我把兔儿爷供中间。

迎中秋,记感恩,家家团团又圆圆。

(北京中秋节儿歌)

中秋节适合送兔儿爷吗(兔儿爷原来是女儿身)(1)

兔儿爷泥塑作品(双彦)

小小兔儿爷蕴历史

“老北京”过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一项习俗是供兔儿爷。“兔儿爷”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明纪坤在其作品《花王阁剩稿》中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双彦介绍,兔儿爷之所以出现在北京,又是以这样的形象表现,源于北京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古时,北京以南是平原地貌,并逐步接近中原地区,以北则越过山地就是游牧地区,所以自古南北文化、农耕与游牧文明就在北京不断交汇融合。现在,有史料记载兔儿爷出现的年代是明朝,但是兔儿爷的形象和服饰表现可以证明应早于这一时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兔儿爷脸颊两侧一直延续到肩膀位置的白底黑点的部位,这其实是其帽子上的装饰“狐尾”,这种装饰和帽子是古时游牧民族贵族特有的装饰,宋代女真族首领金兀术就着这样的头饰。

不是玩具成玩具

双彦介绍,兔儿爷常被称为是中秋节的传统玩具,其实不然。兔儿爷出现伊始并不是专门用来给孩子们把玩的。传说中,由于发生瘟疫不得医治,在月宫捣药的玉兔不忍人间疾苦,下凡送药。作为嫦娥的“宠物”,女性的玉兔为了方便挨家挨户医病送药,就穿了寺庙中韦陀服饰,为更快治愈所有病人,玉兔时而骑虎,时而骑象或麒麟,挨家挨户去送药。完成任务返回寺庙时累倒在庙旗之下。这个故事不仅说明了兔儿爷造型中一定要在背后插一面旗帜的原因,也反映了健康是自古以来人们的美好追求和祝愿。

旧时兔儿爷在中秋盛行,是家家户户祝愿家人身体健康的重要习俗。孩子的健康更是长辈格外关注的,所以希望孩子通过把玩兔儿爷,观赏兔儿爷,得到更多的祝福。因此兔儿爷的形象也更加生动可爱,长此以往,就成为了孩子喜欢的玩具。兔儿爷虽是女性,但是为了表示尊敬,还是用北京话的尊称“爷”来称呼。另外,兔儿爷的坐骑也是多种多样,各种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的植物和瑞兽(除龙外)皆可。

兔儿爷的工艺是家族的血脉

双彦出生于1958年,是北京泥塑(兔儿爷)的第四代传人。双彦回忆,从小就看见父亲在家制作兔儿爷,童年几乎是和泥巴、泥塑、兔儿爷一起长大的:“每天放学回家,父亲都会给我一块泥巴,就是今天的功课,让我自己创作,之后还要检查作业。”说起父亲,双彦表示:“我父亲对兔儿爷非常执着,可以说是酷爱,13岁开始独立制作兔儿爷。父亲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朋友,更没见他工作之余喝酒、聚会、下棋。北京彩塑工厂成立后,他每天都是上班做兔儿爷,下班回家还是做兔儿爷。”改革开放后,双彦跟随南下大潮前往深圳工作,当时已经可以拿到每月4000-5000元的高薪,但是因为父亲电话中的一句话:“你不回来做,这门手艺就没了……”双彦离开深圳回到北京,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坐到小小的泥塑工作台前。直到现在,双彦一直致力于兔儿爷的创作,不仅潜心钻研传统兔儿爷的发展,还和年轻人一起开发兔儿爷的文创产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奔走不停。

文并图:本报记者 席念楚

编辑:李志鸣

校对:耿静

审核:叶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