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中的第几计是以逸待劳(三十六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十六计中的第几计是以逸待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十六计中的第几计是以逸待劳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注释】
困敌之势:势,趋势、情势。这里主要指军事态势。全句的意思是:迫使敌人处于被动的军事态势。
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个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蚀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
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原理和准则。
本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己,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现有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己方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非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获胜。
【译文】
迫使敌人处于围境之中,不需使用武力;敌人的强势消耗了,己方的力量也就增强了。
【战例】
之一
战国末期,秦国将军李信率领大军去攻打楚国,刚开始,秦军一路攻下楚国数座城池,势不可挡。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的埋伏,溃不成军,狼狈逃窜,秦军损失惨重。后来,秦王重新起用已回故里的王翦。王翦率领军队,在楚国边境屯兵。楚军得知立刻迎敌。老将王翦没有进攻意图,只是一心一意地修筑城墙,装着一副固守不出的姿态。两军相对,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楚军急于打败秦军,相持很久。王翦让将士们吃饱喝足,紧张有序地训练来增强全军的战斗力。秦军将士个个身体健壮,精神饱满,平时军队不断地操练,全军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王翦心中自然十分欣喜。一年后,本已处于备战状态的楚军,现在已松懈,多数将士毫无斗志,以为秦军修筑城墙是为了防守,随后决定撤退。王翦认为现在是最佳出击的时机,于是就下令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个个勇猛无比,杀得楚军人仰马翻,最后楚军大败。公元前233年,秦国消灭了楚国。
之二
三国时,关羽被东吴所杀,刘备痛不欲生,便决定报仇雪恨,要起兵东征,这时众大臣直言相谏,都没有改变刘备的决心,刘备与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刘备是重情重义之人,其弟关羽被杀之仇不共戴天,任何人劝阻也是徒劳无益的。于是刘备决定御驾亲征,他率领七十五万大军伐吴。蜀军一路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一带,深入吴国腹地几百里。孙权命年轻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兵五万迎战。陆逊熟读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当前形势,认为刘备锐气正旺,并且处于上风,吴军难以获胜。于是决定实行以退为进战略,以坐观其变。吴军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几百里的山地一带一时难以收展,反而处于不利地位,有力使不上,斗志消沉。相持半年,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以相应,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大忌。陆逊见时机已成熟,便下令全军反击,打得蜀军落花流水。陆逊一把火,烧毁蜀军几百里连营,蜀军乱成一片,伤亡惨重。这一把火,险些让刘备丧命。陆逊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前人之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虚实篇》)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译文】
这是调动敌人的策略。兵书说:“凡是先进入战地等待敌人,就会显得安闲;后进入战地仓促与对方作战,就会出现疲劳作战被动的局面。所以,善于带兵打仗的人,总是能够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而不会让敌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兵书上主要是讨论对敌作战的方法,这里主要是讨论战争或者战斗的形势。其主要的目的不在于选择有利地形以等待敌人,然后再歼灭他,而是强调化繁杂为简单,以不变应付万变,以小变应付大变,以静制动,小的行动应付大的行动,以抓住事物关键,从容地应付周围各种环境和事变。比如像管仲以军令放在内政事务之中,以实实在在加强战备;孙膑在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坚守雁门关,久不出战,只是不断地充实、壮大自己,最后大破匈奴。
【赏析】
本计的精妙之处是:要让敌方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并非一定要用进攻的方法。这里取胜的方法在于己方把握好主动权,见机行动,能够应对千变万化局面,以静制动,制造假像来迷惑敌人,从而创造有利的战机,不要让敌人反过来迷惑自己,要抓住敌人致命的弱点,从而进行有利的打击。所以,不要把以逸待劳的“待”字错误地理解为消极等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