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1)

1992年,在陕西省宝鸡市益门村发现的一座古墓引起了学术界巨大的关注。

一个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小墓里,竟然藏着上百件的随葬品。

这样突兀的搭配不禁让人疑惑,这座古墓的主人究竟是谁,他的身份是什么,藏在这座古墓背后是否会有新的历史故事?

村庄虽小,发现却大

益门村是陕西省宝鸡市的一座普通的小村子,位于宝鸡市南郊。

益门村虽然现在看上去平平无奇,毫不起眼,但是在古代,益门村可是从中原地区通往富庶神秘的古蜀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起点。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2)

《益门镇记》中写道:“陕西既入关,平衍千余里,西南抵宝鸡,复岸然山合,唯一隘口始入,是为益门镇。秦山嵯峨,清江滉漾,路为鸟道。出镇南云栈百折,达荆梁,通滇益。名镇以益,义取诸此”。益门村的名字也来源于此。

在这座“厕所墓”被发掘出来之前,益门村里几乎所有村民都不相信,益门村这样的小地方还能发掘出什么有研究价值的古墓。

毕竟,他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还从来没有听说,益门村里什么时候出现了古墓和文物。

所以,一开始发现这座“厕所墓”的时候,它差点被忽略了。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3)

1992年5月,益门村电讯器材设备厂在益门村北面距离公里20米的地方进行基建。

进行基建的地方正好也在茹家庄遗址保护区南端,为了保护茹家庄遗址保护区,配合建设工程,宝鸡市考古队很快就赶到了益门村,对施工区域进行考古钻探。

这一挖,果真发现了惊喜。

宝鸡市考古队发现了隐藏在地下的两座古代墓葬,考古队队员很快就对这两座古代墓葬进行进一步的发掘,越挖越令人惊讶不已。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4)

墓穴位置处在清姜河东岸的二级台地上,西面与川陕公路相邻,东面与高坡下的黄土山坡相依,南面和孙家沟相近,北面靠着蒙屿沟。

墓穴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坡面缓平,长期的水土流失让墓穴上积累了厚度达到8米的冲击土层,这也是为什么墓穴埋藏千年没有被发现的原因。

两座古墓的年代并不相同,考古队专家为两座古墓进行编号,分别是M1、M2。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5)

两座古墓年代不一样,一号墓年代较晚为汉代墓;二号墓为春秋晚期墓。

相对于一号墓,二号墓更具研究价值,墓穴内随葬品高达两百多件,主要分为装饰品、兵器、马具三大类。

经过队墓穴上的冲积土层以及出土文物分析,坚定之后,考古队队员发现M2号古墓属于春秋晚期。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6)

墓穴几平方大,却别有洞天

益门二号墓一经出土,就引起了专家学界的广泛关注。

从1992年至今二十余年,依然有不少学者在对益门二号墓进行研究。

这样小的墓葬里面却出土了两百多件随葬品,墓葬规格和随葬品数量的差距,实在令人费解。

益门二号墓整体形状为长方形,是竖穴土圹墓,这一点与春秋晚期的墓葬习惯完美契合。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7)

春秋时期的墓葬形制依然沿袭了商周时期的墓葬形制,以竖穴土坑墓为主。

从层位关系来看,在益门二号墓上厚达8米的冲击土层中,春秋晚期厚层达到0.9米,益门二号墓开口距离地表深度达到1.3米。

显然,益门二号墓位于春秋晚期文化层的底层,同时有一半被宋元时期的文化层叠层扰乱,西南角被一号汉代墓打破。

益门二号墓墓口大而底小,上口长度为3.2米,宽度为1.5米;底部长度2.8米,宽度1.5米;整体墓深5.5米。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8)

东面墙壁与西面墙壁之间略微有收分,南面墙壁与北面墙壁呈垂直样,墓向315度。

二号墓底部四周有活土二层台,一棺一椁被置放在墓穴底部活土二层台中间的位置。

椁是套棺外层更大的棺材,二号墓中棺椁之间设有长方形的头箱,棺的长为1.95米,宽度尚不明确,椁的长度为2.4米,宽度为1.2米。

因为年代久远,棺椁以及中间头箱的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腐烂,所以棺椁与头箱的厚度无法准确测量出。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9)

二号墓中随葬品摆放的位置比较集中,在头箱与棺内中部。

头箱中存放的多以马具为主,棺内中部主要存放的则是兵器与装饰品等。

从春秋晚期的墓葬形制来看,平民与贵族墓葬的主要区别还是体现在墓穴的规模上,贵族的墓穴规模较大一般设有墓道,而平民墓穴规模较小,均不设有墓道。

益门二号墓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却设有墓道。如此看来,墓主人的身份并非平民。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10)

含数百件国家级宝物,至今不知墓主身份

益门二号墓中出土的大量随葬品中虽然包括了很多金器、玉器和铁器这样较为贵重的随葬品,但是墓中却没有出现鼎和簋这样在当时代表身份和地位的礼器。

春秋晚期,商周风气犹存。当时的人对于礼制依然很重视,用不同的器皿和生活用具来表示不同的身份。

前文提到,春秋晚期墓葬形制沿袭商周形制,所以在贵族去世之后,应该不会不在随葬品中放置鼎、簋这样代表身份的器具。

然而在益门二号墓中出土的两百件随葬品中,却没有一件能够代表身份与品级的礼器与生活用具。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11)

这不禁又让人对墓主人的身份产生了疑问,再多再贵重的随葬品也不能得出墓主人是贵族的结论,但是如果出现礼器就可以。

1993年一月二日,同样在陕西省宝鸡市发现的眉县水泥厂春秋晚期秦墓与益门二号墓规格大小相似,且随葬品更少。

但是,在眉县水泥厂春秋晚期秦墓中却发现了礼器,因此就可以判断出眉县水泥厂春秋晚期秦墓的墓主人是个贵族。

益门二号墓中出土的金器高达80件,全部都是装饰品,带扣10件,泡饰62件、金环6件、络饰2串。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12)

带扣又可以根据形状不同分为:鸭首带扣、鸳鸯带扣与盘蛇形带扣。

三种不同形状的带扣除了鸭首带扣为素面,鸳鸯带扣与盘蛇形带扣均有镶嵌珠粒宝石。

鸳鸯带扣上镂有云纹,内部镶嵌宝石,两侧对称镶嵌有绿松石,精美异常。

除了带扣之外,泡饰上也刻有纹饰且镶嵌宝。

益门二号墓出土泡饰总共62件,按照形状可以分为圆形泡饰和方形泡饰。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13)

圆形泡饰55件,与马具放置在一起,体积较大且均为素面。方形泡饰有7件,均为兽面,有4件镶嵌绿松石等珠料。

青铜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在商周时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青铜器文化作为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核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同时因为技术的发展成熟更具艺术观赏价值。

春秋晚期,青铜器已经进入了生活当中。

在益门村二号墓中总共出土铜器16件,分为带钩、带扣、铜环、转子、马衔与铜镞六种。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14)

带钩1件,位于头箱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不仅有纹饰还有镶嵌物,可惜在出土之时,镶嵌物已经脱落。

带钩整体线条流畅,形状为鸟兽状,身体椭圆,两侧双翼微展。带扣7件,同样位于头箱内部,都为鸭首形,七件带扣除了喙部以及纹饰略有不同之外,大小形制皆相同。

除了金器、铜器之外,一门二号墓内还有金铁、金铜合成器共计24件。

这些金铁、金铜合成器都为兵器,金铁合成器有金柄铁剑与金首铁刀,金铜合成器都为金环首铜刀。可见在兵器当中,铁铜依然是主要材料。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15)

精美玉器,文化载体

益门二号墓出土的玉石器分为玉器和宝石料器两类,玉器均为和田青玉。

奇怪的是,绝大多数玉器都只有装饰的作用,只有少量是用于敛尸的葬玉。

用于敛尸的葬玉与用来装饰的玉器不同,古时有“以玉敛葬,可保尸身不腐”的说法,葬玉一般分为玉衣、玉琀、玉握、九窍塞、玉枕、玄璧和镶玉棺等。

在益门二号墓出土的102件玉石器中,玉器可以被分为:璧类、玉璜、玉璋、玉佩、玉饰和玉觹六类。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16)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记载道: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

从新石器时期开始,中国的玉器雕琢工艺就已经萌芽,经过夏商周时期的不断发展,在春秋晚期已经具有了较为成熟的玉器雕琢工艺,一直发展到汉代,达到玉器雕琢的黄金时期。

从益门二号墓中出土的玉石器来看,也正好印证了这一说法。

春秋时期,作为我国玉器发展承上启下的阶段,不仅吸收了夏商周时期的雕琢技艺,同时还进一步开阔创新,为汉代玉雕黄金期打下坚实基础。

益门二号墓中出土的玉石器并非都刻有纹饰,以玉璧和玉环为例,分为有纹饰和无纹饰两种。十件玉璧当中一共有两件有纹饰,且都为蟠虺纹。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17)

但是两件玉璧蟠虺纹是有所不同,一件蟠虺纹呈环状分布,内外两圈,每圈各有六组,虺目用阴刻的小圆圈表示,虺身同样采用阴刻,刻有羽状细斜线;另一件蟠虺纹同样呈环状分布,内外两圈,每圈三组。

七件玉环均呈黄绿色,表面刻有綯索纹,纹路简洁大气,颇有线条之美,其中,六件玉环纹饰较为稀疏,一件纹饰紧密。

除了用来“礼天地四方”的各种礼器之外, 更吸引人眼球的还要数形状不同的玉佩。

益门二号墓中一共出土玉佩14件,按照形状不同分为:虎形、长方形和片状长方形三类。

其中虎形玉佩制作最为复杂,玉佩整体造型好像一头卧着的老虎,虎头微微收起,虎尾向上卷曲,虎爪弯曲收于虎腹两侧。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18)

在虎形玉佩中,不同的纹饰代表了老虎不同的部位,就连不同部位的老虎鬃毛都有不同的变化。

虎首后侧的鬃毛用长条形凸齿斜线表示,虎眉、虎背、虎尾巴两侧的鬃毛用边缘细斜线表示,都采用阴刻手法。虎身主要纹有勾运变体蟠螭纹,虎爪上填有细珠纹路。

其他两种玉佩形状虽没有虎形玉佩精致复杂,但其中纹路也各不相同,主要为潘虺纹,中间填以羽状细斜线,线条流畅,样式精美。

益门二号墓出土的玉器,主要是用了线雕法和浮雕法这两种玉器雕琢技法。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19)

线雕法相,对于浮雕法来说较为简单,就是使用工具在玉器表面刻画出深浅一致的线条即可,在益门二号墓中出土的玉器当中都有体现(除素面玉器之外)。

线雕法又可以分为阴线雕刻和阳线雕刻,益门二号墓出土玉系当中多为阴线雕刻。

浮雕法则是玉器雕刻中最常使用到的技法,它是要将平面的玉器雕刻出凹凸起伏的样子,让玉器看上去更具立体感。

春秋中晚期比较流行不减地浮雕法,也就是在雕刻中注重阴线刻画,将阴线刻画的较粗较深,然后在打磨阴线边缘。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20)

在打磨的时候,只需要让纹饰看起来有立体感即可,不需要磨去地子。

这一玉器雕琢技法在益门二号墓出土的玉佩上体现的淋漓精致,尤其是长方形和片状长方形尤为明显。

从益门二号墓中出土的玉石器图片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玉石器的制造工艺与雕琢工艺已经较为成熟。

无论是从玉石器的形状还是从纹饰上来看,都体现出了当时较高的审美水

平和制作水平。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21)

文化多元,身份迷离

从益门二号墓中出土的两百余件随葬品来看,益门二号墓中的随葬品包含西周文化特征,秦文化特征,楚文化特征,在玉器方面体现尤为明显。

一座小小的墓穴,却出现三种文化的集合,这背后其实也是当时社会因素造成的。

秦国人在春秋早期的时候,收复了被西戎控制的西岐地区,而西岐恰好是西周时期的全国政治与经济中心,手工业发达,文化影响力大,秦国人自然就会被这里原来的西周文化影响。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22)

秦国与楚国两国的距离比较远,在春秋早期,两国之间并没有联系。一直到了春秋中期,秦楚两国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晋国,决定结盟。

《左传》中有详细记载:“楚子乘阳,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子越自石溪,子贝自仞以伐庸。秦人、巴人从楚师。”

“楚子囊乞旅秦,秦右大夫詹帅师从楚子,将以伐郑。”可以看出,秦楚两国结盟后,在军事方面合作紧密。为了巩固合作同盟关系,秦楚两国还频繁联姻。《左传》襄公十二年中记载到:“秦嬴归于楚,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23)

随着秦楚两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文化和经济上的交流自然也不可避免地紧密起来。益门二号墓中出现的三种文化集合也就很好解释。

虽然益门二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金属器和玉石器,但是因为只有兵器,马具和装饰品,并不能够准确地推断出墓葬的年代,更无法判断出墓主人的身份。

凭借出土 随葬品上的花纹与其他已经确定年代墓中出土的随葬品花纹进行比较,大致可以推断出益门二号墓属于春秋晚期偏早阶段。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24)

益门村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管辖,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秦国疆土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合理猜测益门二号墓属于春秋时期秦国的墓葬。

但是令人无法理解的是,益门二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金器,总重量高达3千克。墓葬中出土如此庞大数量金器的情况,是之前中原地区先秦墓葬中从来没有出现的。

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专家给出合理的解释,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位墓主人生前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发现如此大的墓却没有一个棺椁(厕所墓几平方大)(25)

小小的“厕所墓”中却藏有大量的宝物,同时也是多元文化的一个集合体现。

从益门二号墓中我们能够看到几千年前,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风貌与手工业水平,对现在的社会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考古虽然考得过去,但影响的却是当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