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名言感悟(庄子的脱俗智慧)

人活在世界上,从气而来,气散而归,回到天地之间,生命就是如此简单。

你把握住中间这段时间,从身到心再到精神层次跟“道”的结合,让每一天的生活都有喜悦,都有快乐,这就是庄子的真正用意。

让我们走进道家庄子的世界去体悟其脱俗智慧。

庄子的名言感悟(庄子的脱俗智慧)(1)

【原文】

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阖尝舍之!夫师天而不得师天,与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为何!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与也偕行而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之名赢法得其两见。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容成氏曰:“除日无岁,无内无外。”

庄子的名言感悟(庄子的脱俗智慧)(2)

【解释】

冉相氏(传说远古时代的帝王)领悟到道的精髓,能听任外物自然发展,所以跟外物接触相处没有终始,没有时间限制。

他虽然天天随外物而变化,但是他内心的境界却一点儿也不曾改变。曾尝试过舍弃大道的精髓,有心去效法自然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跟外物一道相追逐,对于所修的事业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庄子的名言感悟(庄子的脱俗智慧)(3)

在圣人的心目中不曾有过天,不曾有过人,不曾有过开始,不曾有过外物,随着世道一起发展变化而无所偏废,所行完备而不知忧虑,他与外物的契合与融洽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别人又能怎么样呢?

商汤拜司御门尹登恒做他的老师,他跟着老师学习又不为所局限,掌握了顺物成性的道理。而他的老师则承担了治天下、理万物的责任。

商汤对于这种名和法从来不放在心上,因而君臣、师徒相资而成治道。孔子最后弃绝了谋虑,因此对自然才有所辅助,容成氏说:“摒除了日就不会累积成年,没有内就没有外。”

庄子的名言感悟(庄子的脱俗智慧)(4)

【论析】

庄子在《齐物论》里就说过:“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什么是“环中”?这是指世界的中心,也指认识的基点。

而以道家的学说来讲就是当下的环中。为什么以应无穷呢,“当下”前与后只会面临两个方面,一是过去,二是未来。而当下正处于中间即是临界点。其包罗万象。而庄子的道便由此而生。

庄子的名言感悟(庄子的脱俗智慧)(5)

“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他虽然天天随外物而变化,但是他内心的境界却一点儿也不曾改变。便是所谓的“外化而内不化”。

外化是指,遵循外界的规范,外表与人同化。同时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让我们学会低调,不刻意去做某事顺从心意行事。

而“内不化”才是重中之重,需要花时间去修炼。无论社会的种种复杂、所处环境的种种风气还是身边的种种形形色色的人都“随顺”就好,但心志不化,不随波逐流,无论外界怎么变化内心永远坚定,但对外不会采取任何态度。

庄子的名言感悟(庄子的脱俗智慧)(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