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的画风是如何形成的(黄宾虹自信地说)
《画人传》~第409篇
黄宾虹自信的说:我的画,五十年以后才有人懂。文/卢秀辉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滨虹、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
黄宾虹的父亲黄定华,是个开布店的商人。布匹生意是徽商的强项之一,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本世纪初。黄宾虹的父亲黄定华在金华经营布店多年,打下了坚实的生意基础,他的生意、生活、家庭已融入金华。
黄宾虹出生于金华,他的母亲方氏也是地道的金华人。同治八年,五岁的黄宾虹随父避乱至金华乡下,父亲为他延师启蒙,家塾有《字汇》等书,黄宾虹也略知检阅。同时,也开始了习画。十三岁时,随父亲返回歙县原籍应童子试,名列前茅。十五岁,黄宾虹又返回金华,考入金华丽正书院。来年,父亲因不慎,其成昌钱号为人侵蚀,资金出现困难,累及布店,无奈只好关店歇业,家境从此中落。
光绪十五年(1889年),浙江水患,全家生计窘迫,父亲无可奈何,将黄宾虹二妹、三妹皆送给人家做童养媳,独留四弟在浙江学生意,黄定华携全家返回歙县潭渡村,开始以易水法制墨为生,仍命黄宾虹从西溪汪仲伊问学。其间,黄宾虹也经常帮助父亲制墨,所以他对墨有很广泛的认知。黄宾虹二十八岁时,终于无法撑下去了,遂弃举业,赴南京坐馆教书。黄宾虹《题画嘉陵山水》:
嘉陵山水江上游,一日之迹吴装收。
烟峦浮动恣槃礴,画图挽住千林秋。
秋寒瑟瑟窗牖入,唐人缣楮无真道。
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8月14日,北京城被八国联军攻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干尽了人神共愤的坏事!西方侵略者秉承强盗文化,以行强盗之事为荣,以做强盗之人为乐!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次遭到劫掠,终成废墟。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说:“所有大清帝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全国受此影响甚巨,刘坤一、张之洞甚至提出“东南自保”。黄宾虹对时局很是失望,郁郁归里。归途中,赴黄山、九华山赋诗写生,以宽自心。归乡后,知县许崇贵请他董理荒废堨田,他请郑搢书共作垦荒计划。不久,郑搢书去南京,独留黄宾虹一人之力支撑堨务。是年,风调雨顺堨田获得了大丰收。经过黄宾虹两年的努力,垦成堨田竟有二百七十余亩。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同盟会革命同志陈去病主笔和创办的报纸《警钟日报》和《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被查封。陈去病又因涉嫌购枪械谋起事遭到了通缉,被迫潜至苏州女学任教;又遭缉拿,后避到镇江承志中学任教;又遭到安徽巡抚恩铭的通辑。时任新安中学堂襄理的黄宾虹邀请陈去病入歙任教新安中学堂,并与许承尧、江炜、陈去病、汪律本等人秘密组织黄社,鼓吹革命。来年,被人以“革命党”告发,黄宾虹亡命上海。直到恩铭被刺死,得到沈曾植、冯煦庇护,此事才了结。
自此,黄宾虹居上海三十年。初到上海,顺德人邓实建议他创作美术理论文章。黄宾虹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滨虹论画》,登在《国粹学报》1908年第45、48期。邓实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有“国学保存会藏书楼”,在上海文化人中有很大影响,他对想在上海立足的黄宾虹起到了很大的帮助。邓实还邀请黄宾虹任《神州国光集》、《国粹学报》编辑,黄宾虹有了生活的保障,遂留上海,开始了他一系列的在报社、书局任职,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黄宾虹由此拉开了作为近代美术史最有影响的理论家序幕。黄宾虹《马江》:
层叠高原万木稠,梅炎一雨爽迎秋。
飞泉石溜清如泼,平岩林阴翠若浮。
旧垒乡心惊唳雁,孤篷客帆稳眠鸥。
晚来三尺能添涨,漓水明朝待放舟。
黄宾虹在神州国光社与同事蔡守订交,彼此切磋画艺。蔡守是广东顺德人,南社初始成员,风流倜傥,与夫人张倾城(取意《诗经》“哲妇倾城”)、如夫人谈月色(又名谈溶溶,取晏殊诗“梨花院落溶溶月”)一门并擅“三绝”,更绝的是谈月色本为空门中小尼姑,为其才情所引,遂嫁为妾。因为和蔡守的交往,黄宾虹开始了对南北宗绘画的融合,并对中西画学变法。由于黄宾虹这一构想,突破了中国山水画的桎梏,一场中国画的革命突然降临。
辛亥革命后,黄宾虹携全家至沪定居,他的《美术丛书》开始出版。1915年,发生了一件事,导致黄宾虹愤然辞去《神州日报》笔政一职。当时,袁世凯欲复辟帝制,遣人携巨款收购《神州日报》,黄宾虹不认同袁世凯的复辟行为,故不愿与之合作,乃愤而去。康有为创办《国是报》,强邀黄宾虹为副刊主编。《时报》创办《美术周刊》时,他出任主编。1922年4月10日,王云五介绍他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事务部任美术部主任。1928年3月,他与汪声远等开办国画补习所,撰《宾虹论画》稿。1930春,林散之来沪,专拜黄宾虹为师学习书画。黄宾虹嘱林散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林散之随侍黄宾虹左右,襄助编纂《画史编年表》。
1935年12月,黄宾虹被聘请为故宫文物鉴定委员。次年2月,他开始在上海中央银行保管库为故宫南迁书画作鉴别审定。5月即赴北平,鉴定故宫剩存的古画。1937年4月下旬,他辞去鉴定故宫书画工作,应北平艺专邀请,北上任教。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攻占北平,全民抗战开始。黄宾虹南归无计,滞留故都。1943年11月19日,由傅雷、裘柱常两夫妇主持,在上海举办了黄宾虹书画展。是展,黄宾虹从北平寄给傅雷作品180件。事无巨细,从装裱到布展到宣传,乃至出售,都是傅雷亲力亲为。傅雷为了做好宣传,在现场亲自做讲解员,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详细破解黄宾虹,并撰写《观画答客问》一文刊于《画展特刊》,被黄宾虹引为知言难得。黄宾虹《独秀山》:
清游日日卧烟峦,桂岭环城水绕山。
迴渚扁舟催日暮,中天高阁碍云还。
眼红霜叶秋同醉,头白沙禽老共闲。
入夜西风破急浪,愁心枕上送潺湲。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黄宾虹完成了“宋人阴面山”阶段,即所谓的“黑宾虹”。他自谓“用笔之沉着,墨采之浑厚,每与欧画符合”。并于1948年返回杭州,任国立杭州艺专教授。当时国内无论是书画家还是文化人,都以与黄宾虹相交为荣。一时,海内人物纷至沓来,门庭盈客。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国立艺专聘他为教授,杭州市人民政府推他为杭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他在出席浙江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发言:“精神文明的竞争,必不后于物质文明的竞争。”1951年,列席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他九十岁时,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杭州市分会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联合举办“画家黄宾虹先生九十寿辰庆祝会”,授予他“中国人民优秀画家”荣誉奖状。当选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全国委员和华东美协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3月16日,诊断为胃癌。3月25日,医治无效,于晨3时30分去世,实年90岁。毫不夸张地说,黄宾虹在共和国成立之后,迎来了他人生鼎峰,政治、艺术双丰收。
家属遵照遗愿,将黄宾虹的收藏与自作书画悉数捐献国家。可是,当时浙江没有一家机构肯收藏,急得黄宾虹夫人六神无主。事情被一个领导知道了,在他的直接过问下,家属联系上了浙江博物馆。浙江博物馆迫于领导的压力,无奈收下了这批艺术品。接收后,浙江博物馆的人连包裹都没有打开,就搁置到仓库里了。直到黄宾虹去世后三十年后,他的作品大火,才有老员工想起库里的黄宾虹的收藏与自作书画,包裹才被打开。黄宾虹《平江》:
截壁濒江水墨屏,鸿濛巨手厌丹青。
颓墙骤雨淋漓意,画幛平芜騕褭形。
豈赖天闲作蓝本,只教神斧着仙灵。
浮名大笑曹韩笔,伯乐一星天外荧。
黄宾虹对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意义特别巨大,与齐白石有“南黄北齐”之说,他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黄宾虹五十岁以后,他的画风逐渐成形;八十岁以后,完成了“黑、密、厚、重”的“黑宾虹”画风。黄宾虹的巴蜀之行,使他的他绘画有了飞跃,尤其是青城观雨,让他从此大悟,直接影响了黄宾虹的艺术地位。北平十一年,黄宾虹完成了“黑宾虹”的最后定型,受西方印象派启发,完成了“水墨丹青合体”。他的画被他同时代人认为:审美感太苍凉。可是,黄宾虹自信的说:“我的画,五十年以后才有人懂。”
黄宾虹的书法,立足于传统,追随于时代。他的书法艺文合一,既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在内涵美和意境美上下足了功夫,营造出了浓厚的文人气息。他的书法至晚年时,繁华尽退,一派天真,“气韵生动”自然而现,使他的书法,得笔墨之上,显现浓厚的禅宗道韵。黄宾虹的行书传统根基深厚,受康有为影响,参入北碑之古朴苍劲,在用笔上于娴熟中求生涩,避免浮华。他的大篆,得篆籀之意蕴,于金文中求古厚,又能以行书入之,体现了篆书意态连绵的古厚,使他的行书和篆籀自然古朴,冲淡简净,刚柔相济。他的书法是他画法的“源头活水”,黄宾虹说过:“不懂书法,其画没法看。”他把书法原理运用于绘画,并取得如此高的现实成绩。可以说,黄宾虹的绘画是建立在书法基础之上的楼阁,它的稳固和高度直接取决于书法。
卢秀辉有《为黄质宾虹歌》一首,诗云:
画坛自清始崩沦,无有国手山水绝。
食尽前人上千年,或有粉本记残缺。
谁愿入古作盗贼,出入于中见轇轕。
秋山昨日见右甄,云垂今朝潜左说。
公案从来多是非,画派难能覆同辙。
门户仅是一孔见,扫尽画图山水灭。
君出商家计小利,荡漾人物无天都。
子非大痴富春江,君本宾虹青城山。
历尽三代两朝亡,画师主张恐人诬。
也曾鼎新革命中,奔命沪上与画俱。
昔日天涯觅宿巢,借得山水极佳图。
从此醉倒不肯起,只愿画中是征途。
桃花路转寻君子,自疑溪前烂熳史。
巨笔画论细推研,直溯古来兴往始。
烟火连江秋月迁,桑田沧海书斯理。
前人论画南北宗,偏充此说融合尔。
香光去后三百年,黄质画法振纲纪。
千古画家出一派,江山为宗王气林。
世传偏见忍徨彷,革命主张去觚棱。
人生坎坷多砥砺,光明终有喷薄升。
河山兀然不秀丽,身陷倭寇北平城。
知己沪上举画展,以解困境日后兴。
归来宾虹入大道,自此黑白难分讨。
一代画圣王者来,重洗画史没幽草。
古法透彻五笔生,宋人阴面山不老。
破尽平圆留重虚,墨法也成山头镐。
墨采浑厚如重生,用笔沉着自珍宝。
西画原来窃古法,重论中西仔细观。
衰年变法有所凭,青城雨后万流安。
古人笔墨得明暗,忽觉天地不生寒。
此君明理得大成,从不自傲装闲玩。
四海蹠地尚冀贤,一望高深眼中山。
可怜左右非逢掖,欲捐书画恨遗册。
碰壁四望无人顾,人情留下历旦夕。
一言成谶重生语,五十年来匆过客。
而后才有君子识,而今草稿文献迹。
斯人点滴皆成书,光照千秋万代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