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霸主地位是如何建立的(美元作为全球结算货币的霸权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事实上国际贸易并不是非得美元结算不可的。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已在开始推行去美元化策略:叙利亚在被美国制裁后就在对外贸易中用欧元替代了美元。委内瑞拉以发行石油币这种数字加密货币作为规避美国制裁的手段。俄罗斯也在与他国的贸易中尽可能要求对方以俄罗斯货币或本国货币进行交易。俄罗斯还正在试图通过使自己成为全球黄金产量最大的国家来实现去美元化的目标。
目前中国与阿联酋、俄罗斯、伊朗等国签订的石油贸易协议中也规定要用人民币或者其他中东货币作为结算工具。由此可见在国际贸易中绕开美元结算完全是可行的,但绕开美元有一个基本的大前提:买卖双方都同意不用美元结算,而是另行指定一种货币进行结算。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某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指定津巴布韦币、秘鲁币、委内瑞拉玻利瓦尔等币值不稳定的货币会怎样呢?
如果你现在穿越到1980年的津巴布韦赚到了100亿津巴布韦币,然后拿着这些津巴布韦币去兑换美元可以换回147亿美元。然而你却并没把这些钱兑换成美元,而是把钱存进了当地的银行,那么等到2001年的时候你取出来的钱只能兑换到1亿美元了。早上还能买一只鸡的钱到了晚上连一个鸡蛋都买不着。就连买个早点都得扛着一麻袋的钱去,然而到了第二天一麻袋的钱还不如麻袋值钱。
很显然币值如此不稳定的货币是没人敢收的,因为你今天收的钱很可能在明天变成一堆废纸。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通用的结算货币就必须具有让世界各国放心收的公信力。人类最原始的交易方式是以物易物:你用一个苹果和我换一个梨,你用一只鸡换我一只鸭......然而以物易物这种交易模式的缺陷也是较为明显的:你可能想用苹果换我的梨,可我却并不喜欢吃苹果。
在这种状态下交易就无法达成,那么你要怎样才能换到你想吃的梨呢?这就要求必须有一种人人都能接受认可的交易媒介。贝壳、盐、茶叶、布匹以及牛羊等动物逐渐从一般性的商品中分化出来用来标的其他商品的价格。人们开始将自己手中的物品兑换成这些特定物品,然而再用这些特定物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这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也就应运而生了。
像盐、茶等食物类货币就明显不适合长途贸易:如果你带着这样的货币去和别人交易,那么一路上人吃马喂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像牛羊等动物类货币的缺陷在于难以计量分割——如果你要交换的物品值半只羊,那么难道你还把羊砍成两半吗?这不直接导致自己的货币贬值了吗?由此可见充当货币的物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本身具有价值;必须具可移动;便于携带;可以计量、分割;可以长时间保存......
显然金属要比其他物质更为满足上述条件,因此以黄金、白银为代表的金属货币逐渐成为人类的主要货币。在19世纪以前国际贸易基本上都是通过黄金、白银来进行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早期殖民者开辟新航路来到东方以后就是通过白银为主要货币与当时的中国明朝进行交易的。这里的黄金、白银指的是纯粹的黄金、白银,而不是由国家铸造的金币、银币。
古代国家一般会用金、银、铜等金属铸造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值的金币、银币、铜钱。早期铸币的实际金属含量与名义金属含量是相等的,然而铸币在流通过程会受到磨损,从而造成实际金属含量与名义金属含量发生分离。由于国家政权用法令的形式为金属铸币提供了背书授权,所以不足值的铸币依然能按原来的面值进行流通。这样铸币就已隐藏着用纯粹货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的可能性。
然而铸币的流通是靠国家法令担保的,所以一旦出了国境就没人会认账了。战国时期诸侯各国所发行的铸币各不相同。当时的华夏大地形成了四大货币区:以燕国、齐国、中山国等地为主的刀币区、以韩国、赵国、魏国等地为主的布币区、以周王室、秦国等地为主的圆钱区、以楚国等南方诸侯国为主的蚁鼻钱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诸侯各国需要一种新货币来替代之前各种使用不便的杂币。
公元前336年前后秦国适时推出了 “半两钱”。《汉书·食货志》是这样描述这种货币的:“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这句话透露出3个重要信息:秦国的半两钱在材质上与周钱相似;半两钱上铸有“半两”二字;这种货币的重量统一为半两。在使用金属货币的年代重量就是价值。在钱上刻上重量就像我们今天在钞票上印“XX元”一样让使用者一目了然。
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没什么,然而在当时却是一个不小的革命。秦国在改良钱币形质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货币的管理:秦国规定“半两钱”只能由国家铸造,私铸者将处以重刑。这在我们今天看来又是理所当然之事:今天货币发行权掌握在国家手中,私人不允许印钞,那么在使用金属货币的年代私人不允许铸币也该是很自然的事。然而在秦国的半两钱改革之前货币私铸、盗铸现象在各诸侯国都是很普遍的事。
秦国的半两钱改革不仅有利于规范金融秩序,也保证了市场上流通的“半两钱”的铸造质量。可以说秦国的”半两钱“在那个年代就有如我们今天的第三方支付一样是一次支付革命:在大家都急需要一种方便、快捷和通用支付工具的情况下标准统一、设计美观、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的秦国“半两钱”横空出世,那么秦币就没理由不在当时天下五花八门的货币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秦国旧址发掘出土了大量半两钱,同时在其它各国旧址也发现了很多:在秦赵长平之战旧址(今山西晋城)附近一个村庄曾出土秦国半两钱20000枚,在当时属于赵国的山西临汾的安泽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秦国半两钱。河南颍阴、南阳和湖北宜城等地也出土过大量的秦国“半两钱”,而这些地区在当时都属于韩国。湖北襄樊的宜城、孝感的云梦也都出土过秦国半两钱,而这些地区在当时属于楚国。
由此可见秦国的半两钱在当时已成为华夏诸侯列国之间通用的贸易货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更是以法令的形式明确了半两钱作为全国唯一合法货币的地位。秦国的半两钱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是战国后期华夏诸侯列国之间一种通用的“国际货币”。那么其他诸侯国为什么要认可秦国的货币呢?这在本质上是由秦国强大的实力所决定的——这种强大既体现在秦币本身,也体现在秦国的整体国力之上。
在私铸、盗铸现象严重的年代里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的秦币确实是一种优良货币。战国后期的秦国实际上已成为战国七雄之首,所以任何人无论喜不喜欢秦国都少不得要和秦国打交道,而秦币也就伴随着秦国的军事扩张被传播到诸侯列国。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的货币开始走出国门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的货币。1888年英国人在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曾发现过中国唐宋时期的古币。
1898年德国考古学家在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发现中国唐宋时期的古币。1916年马菲亚岛出土了3枚宋钱。1945年桑给巴尔岛挖出了176枚中国宋代钱币。此外坦桑尼亚的基尔瓦港口与肯尼亚境内的哥迪遗址也先后发现过熙宁通宝、政和通宝、庆元通宝等中国古币。当然发现中国古币的地方并不近限于非洲:1827年新加坡曾发掘出来自中国的古钱币。1860年爪哇岛挖出了30枚中国古钱。1911年斯里兰卡出土过12枚宋钱。
直到中国明代中后期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织田信长还在自家领地推行中国明朝的永乐通宝,而且还直接把永乐通宝印到了自己家的旗帜上。如今在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等地均曾发现过中国古钱币。由此可见中国货币在当时对这些地区的影响之深。中国货币之所以能在当时成为这些地区的流通货币在本质上是由中国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相比之下周边地区的文明诞生得比中国相对更晚。这点反映在货币上也很直观:当秦始皇统一货币时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还压根没货币的概念。长期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明显强于周边国家,所以很早就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宗藩朝贡体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早期贸易主要就是打着朝贡旗号的贡赐贸易。
由此可见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早期的主要贸易对象就是中国。这些国家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深受中国影响:这些国家在政治上多是向中国朝贡的藩属国,在文化上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汉字文化圈,在经济上一些国家也直接使用中国货币进行交易。显然中国货币在这一时期的影响力是由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所决定的。
如果说中国古代的货币曾一度成为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等地的主要流通货币,那么位于亚欧大陆西端的罗马帝国的货币也曾一度成为过环地中海世界的通用货币,阿拉伯帝国的货币也曾一度在中亚、非洲等地流通过。显然这些货币能成为某一特定区域的流通货币是由国家实力作为支撑的。不过这些货币都还并不真正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
中国古代的货币影响力所及主要是以自家为核心的宗藩朝贡圈;古罗马的货币影响所及主要是在环地中海世界......中国明朝时期日本在与明朝的勘合贸易中以明朝的永乐通宝作为交易结算的主要货币,然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者在与明朝贸易时则是用的真金白银。这是因为位于中国传统贸易圈之外的西方人并不承认当时中国明朝政府发行的铸币。
世界上第一种真正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通用结算货币是英镑。在19世纪以前实际上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的。那时的国际贸易实际上是分成由西方人主导的大西洋贸易圈、由伊斯兰国家主导的中东贸易圈、由中国主导的宗藩朝贡贸易圈等若干个不同的贸易圈,而不同的贸易圈都有各自不同的流通货币。16世纪西班牙的货币一度成为西方贸易圈的主要货币,然而在与东方的明朝人交易时就得不到认可。
到了19世纪已完成工业革命的欧美列强通过殖民扩张把自己的经济制度推广到了全球,从而构建起一个由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当时的全球第一强国毫无疑问是英国:那时英国及其殖民地加起来的面积达到3400万平方公里左右。这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有史以来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当时的大英帝国统治着4到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当时中国也只有大约4亿人口。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取得了世界工业和贸易的垄断地位,以致于英国一国的经济规模就占据了全球经济总量的40%左右。从1816年金本位确立以来全球贸易开启了长达百年的英镑世纪。然而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开始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第一名的位置相继被美国和德国所超越。等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英国已损失了1/3的国民财富和300万青壮年劳动力。
这时的英国实际上已欠下美国大量债务。一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崛起已是势不可挡:这时美国不仅在工业产值上全面反超英国,同时也已开始威胁到英国的金融霸权。这时的纽约还不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但已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纽约华尔街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正逐渐对传统的全球金融中心伦敦构成挑战。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就是从纽约华尔街向全球蔓延的。
美国纽约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华尔街打个喷嚏就能引起全球经济的波动。这时的美国已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在军事实力上也已逐渐具备与英、法等老牌列强叫板的实力,然而这时美国比起英、法也只是具备相对的优势,而不是具备绝对碾压的实力。尽管美国自身的综合国力在稳步提升,但其外在影响力尚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战期间的1916年美国的出口额达到了43亿美元。一战结束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已占全球的44%。很显然美元在这时的国际贸易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英镑并没完全匍匐在美元脚小:在支付惯性的作用下全球30%以上的贸易还是用英镑结算的。1919年3月英镑汇率下跌78.2%后正式放弃金本位,随后法国、意大利等国也相继宣布脱离金本位。这时整个世界只有美国有能力维持金本位。
这一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国家开始将本国货币盯住美元,由此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就形成了一个“美元集团”。老牌霸主英国在这种形势下纠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等英属殖民地实行统一的货币关税政策,由此形成了与“美元集团”分庭抗礼的“英镑集团”。不甘示弱的法国从1931年起连续从美国那里兑换了3.5亿美元黄金,以此在法属殖民地中构建起了“黄金集团”。
一战到二战之间的国际金融格局由此形成了美、英、法三足鼎立之势:越来越强势美元正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举开疆拓土,而英、法则主要是在自己的殖民地内采取防止美元渗透扩张的守势。如果说一战已大幅重创削弱了英、法等老牌霸主的世界霸权,那么二战则使英、法的世界霸权彻底崩溃。二战期间英国再次欠下美国大量外债,至于法国甚至连国土都完全沦丧于纳粹德国的铁蹄之下。
二战爆发后美国的纽约华尔街实际上就已彻底取代英国伦敦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正是这次会议确定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一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世界上其他货币则与美元挂钩,美元作为国际交易的结算货币。
由此一举奠定了美元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也奠定了美国在国际贸易金融领域的垄断地位。纵观美元霸权确立的全过程在本质上是由美国综合国力的崛起所决定的,正如之前英镑成为全球贸易通用货币是由大英帝国的实力所决定的,而在更早之前中国、古罗马、阿拉伯的货币能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也是是由实力所决定的。这是因为只有强国的货币才能在国际上获得公信力。
各国政府所发行的货币严格意义上都只是货币符号,这和黄金、白银这样是硬通货是不同的。由国家政权所发行的货币是由国家政权为其背书担保的,所以强国的货币在国际上往往更有公信力。不妨设想一个处于饥荒战乱中的国家所发行的货币会在国际市场有公信力可言吗?美元霸权的确立实际上是美国在二战后确立全球霸权的重要基础,而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又反过来为美元霸权提供了担保。
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爆发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这一时期的美国除了面临石油危机之外还面临越南战争造成的经济社会危机。当时的尼克松政府为摆脱美国社会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赤字的困境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和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从而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随后美国又适时建立美元石油交易体系以作为替代。
1971年美元在与黄金脱钩之后又找到了石油结算这个硬通货,从而确保美元继续维持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主导地位。如今石油美元早已成为一种引起关注的独特的国际政治经济现象:二战后美国凭借政治经济霸主地位使美元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和结算货币。一开始作为国际储备和结算货币的美元是与黄金挂钩的,在与黄金脱钩之后又与石油捆绑起来。
美国以其特殊的经济金融地位维持着石油美元环流,从而使美国长期呈现消费膨胀外贸逆差和大量吸收外资并存的局面。美国经济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格局中不断增长的。美元这种霸权地位是由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超强地位以及美国在政治、军事、科技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所决定的。迄今为止美国依然具备世界最顶尖的科技水平,所以在很多产品和技术上确实可以卡别人的脖子。
美国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世界第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诺贝尔奖得主都是美国人。从互联网到载人航天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始终居于领先地位。近5年来世界各国的发明专利数量数据如下:美国28.9万件、日本22.4万件、中国16.9万件、德国9.13万件。如今苹果、微软、谷歌、英特尔等高新技术企业使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只要看看美国的硅谷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美国掌握着当今全球产业的核心技术优势。如果别的国家要购买这些全球仅此一家的独门技术和产品就必须按照美国的要求来进行。一旦这种霸权形成之后就会具有一定的惯性——正如英镑的霸主地位在一战后也依靠惯性延续到了二战。这是因为当其他国家都自认为自己不具备争夺世界货币地位的能力时也就只能选择继续使用原来的全球储备和结算货币。
美元霸权自1944年确立以来尽管经历过石油美元体系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取代,然而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和结算货币这一地位是一直延续至今的。在过去的70多年间很多国家已习惯使用美元了。由于省去了相互之间复杂的汇率计算和兑换手续,这样就在客观上就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从而大大提高了世界贸易的效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是美国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客观需要。
时至今日美国依然还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其实力和霸权的相对衰落却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发展使世界开始呈现明显的多极化趋势。这些新兴国际地缘政治势力的兴起自然也会反映在各自货币国际地位的增长上。时至今日全球已有五大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
很显然这对美元一家独大的霸权地位无疑是一种挑战。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与日本之间爆发了近30年的贸易战。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通过对日元的打压遏制日本经济的发展势头。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一度面临两面受敌的危险:在政治军事上面对苏联这个冷战对手的挑战,在经济上则受到日本的挑战。然而经过美国的一番打压之后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使其彻底丧失了与美国竞争的资格。
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这种欧元区的统一新货币的诞生对由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无形中构成了一种挑战。欧元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一个艰巨的使命——对抗美元。欧盟从诞生之日起就同美国这个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就形成了一种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欧盟成员国大多同时又是北约成员国,欧盟在大方向上和美国基本是保持一致的。
比如在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这个问题上欧盟就始终和北约采取同步行动。不过欧盟在和美国合作的同时也与美国存在竞争关系: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当初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在美、苏两极之间抱团取暖,从而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这其实就包含有欧洲各国摆脱美国控制的诉求。欧元的诞生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洲各国试图削弱美元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这样一种诉求。
美元和欧元从一开始就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美国对欧元的打压甚至在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之前就已开始:在实行欧元的欧盟国家中推行统一货币政策最早是在1999年1月1日,但欧元真正完全推广到整个欧元区是在2002年7月。欧盟这边刚宣布推行统一的欧元才过去两个月美国就发动了科索沃战争。事实上美国在这时发动科索沃战争其实是一箭双雕。
冷战结束后波兰、捷克等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转投西方国家的怀抱,然而南联盟却并不在此列。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一方面的确是为打击南联盟,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在趁机打击欧元。在地处欧洲腹地的科索沃发动战争将导致欧洲局势不确定因素增加,这样那些本来准备进入欧元区的资金就会开始重新考虑流向。如果国际投资者重新考虑资金流向,那么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元势必成为首要的选择对象。
如果说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欧元的第一次打击,那么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就是第二次打击。从上世纪70年代起美元就是与石油捆绑的: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动机之一就是争夺石油控制权,与此同时也间接打击了作为对手的欧元。欧元区这个货币同盟有着天然的缺陷:只具有央行部分功能而不具有财政部功能。欧元区货币同盟能投放货币,但并未形成基于欧元的债券市场——目前债券市场还是分散在各个国家。
美国通过发动伊拉克战争将石油价格抬了上去,对石油进口依赖严重的欧洲因此面临通胀压力,从而引发市场对欧元区的担忧而使欧元承受下行压力。当然美国绝不会就此善感罢休,最终美国等来了将欧元拖入万劫不复深渊的希腊。当时希腊的债务指标不符合欧元区标准,而希腊为了能进入欧元区就接受了高盛的作弊建议。这使希腊得以成为欧元区的一员,然而这却为日后由希腊发端的欧债危机埋下了伏笔。
美元霸权已成为美国倾力维护的核心既得利益。确保美元国际结算货币地位不动摇被美国政府视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之一。伊拉克的萨达姆曾试图通过其他货币结算其石油贸易,利比亚的卡扎菲曾计划凭借自己的黄金储备搞一个泛非货币,结果这两位的下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即使身为美国盟友的日本和欧盟也都在货币问题上受到美国的无情打压。这一切都说明在今天美国是真会为美元而战的。
美国不惜为美元霸权发动战争其实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首先这说明美国相对衰落的趋势已越发明显。正因为美国感觉到美元的霸权地位正在受到挑战,所以才会不惜用战争这种极端的方式捍卫美元的霸权地位。其次这也说明如果有人触动到美元霸权这一美国的核心利益就会像萨达姆、卡扎菲一样受到美国的打击。要知道美国的衰落只是相对的衰落,事实上如今的美国依然有着强劲的实力。
美国掌握着全球科技核心领域的制高点,又拥有世界上的大部分黄金,而且还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最庞大的军事力量。美国的相对衰落为各国推行去美元化策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如今的美国仍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元恐怕仍将是全球最主要的国际计算货币。这就决定了去美元化势必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策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