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村落记忆之甘亭街道孝义坊(90后不知道的许市)
对我而言,城市的记忆是从横山岭开始的,横山岭虽小,却也是我们农村孩子向往的都市,农村里的都市,她统领许市良田万顷,护佑一方安宁,许多年前,她甚至被戏称为岳阳河西的“小香港”。三十多年过去了,横山岭的一些物事、意象依然出没并鲜活在我的记忆中,闪烁着独有的光芒,我努力搜集她的历史,似乎在寻找这片土地厚重的烟火气息、生活气息、民俗气息,而早已氤氲在这片土地之中的更有一脉文化气息。
横山岭,原许市乡政府所在地,随着1996年撤乡并镇时政府迁往茅屋岭而慢慢静寂,以前的单位和商家迁的迁走的走,当年热闹的小镇,只剩下一丝丝记忆的影子。横山岭街道不宽,东西走向,临老岳华公路而建,两边的房屋都是一家家相连接,整齐划一的红砖楼房一字排开,以许市乡政府为中心,东面是几家批发店、照相馆、农具厂,南面是变电站、养路工班、书店、副食品厂、冷库,西面是邮局、农资店、供销社、信用社以及一些餐馆旅店,西南面是卫生院、汽车站、计生办,出乡政府大门往东是广兴洲、岳阳方向,往西是华容方向,横山岭在当时是有些名气的,单位机关多干部多,吃国家粮的人也多,每年各村到乡政府玩龙比赛抢彩头也是名气相当大。横山岭地方虽小,崇文重教,更是人才辈出,其中博士、硕士多达几十名,名副其实的镶嵌在岳华公路上的一颗明珠。
依稀记得横山岭沿街的法国梧桐树,温柔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在沥青路上,与这宁静的享受慢时光的横山岭一样,淡泊名利。而乡政府大院里的树,冬天都还保持常青,莫名的给人一种敬畏,但是永远敞开的政府大门和办公室门又给人不少亲和力。政府院子里的烟囱,电影院放映的夹层都成为了我们周末探险的不二之选,有时候也会带着纸叠的三角板和弹珠与来自不同村子的玩伴一决高下。
图片来自网络
80年代农村放电影是很庄重的事情,更何况是在横山岭呢,只要听到有放影的消息,附近几个村庄的人们成群结队提凳搬椅赶赴几里,甚至十多里到横山岭公社来观看。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到政府大院后面的电影院,观看《雷锋》、《英雄儿女》、《妈妈再爱我一次》,这时才真正学会了被感动落泪。养路工班是当时横山岭一众机关里福利最好的单位,仅有的一台电视机成了横山岭每晚最热闹的地方,每每播放《霍元甲》都是人山人海,当年的横山岭被民族英雄霍元甲和陈真那种强烈的爱国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个人都会唱上几句“万里长城永不倒……”,那场景至今令人难忘!再后来横山岭也开了录像厅,《逃学威龙》、《古惑仔系列》、《英雄本色》等香港影片也开始风靡小镇,我始终还是没能跨进录像厅的,那些江湖恩怨、打打杀杀好像更适合那些混社会的刺青光头男们,而我最出格的事情也就是在游戏厅或桌球室看着别人玩以致忘记回家吃午饭。
许市变电站是当年许市科技装备最发达的地方,那时候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所以对变电站充满了好奇,也是通过学校组织参观变电站,终于明白了变电站那根尖尖的铁塔原来叫避雷针。而对于变电站印象最深的我想应该是常师傅了,就是我同学常委的爸爸,也是整个横山岭最富特色的人物,如果你在横山岭听到一阵阵刺耳的摩托车引擎声夹杂排气管的轰鸣声,那肯定是常师傅登场了,他拧一下油门让人都以为飞机来了,那经典的墨镜和追风的摩托车就是横山岭一道时髦的风景线。所以后来的横山岭摩托车出租车司机们也略微学到了不少常师傅的技艺吧,反正有段时间路上摩托车的疾驰之音不绝于耳。
图片来自网络
邮局和农资店毗邻,订阅了《农业科技报》的农民还在认真的请教农资店的李老板,探讨水稻病虫害防治以及一些新鲜的致富项目。而横山的江师傅家养殖的鲫鱼5斤、麻连88斤、青鱼1米多长百把斤的消息也在横山岭不胫而走。种田问李老板这个农业高手,养鱼自然要去拜师江师傅成为一时佳话。那时候看新闻,关注时事政策,关心农业技术的氛围是浓厚的,人们为改变落后面貌正卯足劲蓄势待发。
菜市场卖菜卖肉都是可以挂帐的,到了腊月菜贩子和屠夫就会拿着日记本挨家挨户的去要账,甚至一些酒店饭馆也是可以打条子的,在横山岭亦或在许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靠的就是信任。那时候我们理发也是在横山岭下坡的江师傅那里,理发馆那厚重的皮椅子,不知坐过多少回转过多少次,江师傅理发都很严肃的,每次都要问一遍我们的父母亲名字,拉近关系,让我们放轻松。现在在茅屋岭也能看到以前在横山岭的一些酒店商店,如隆隆酒店、季季红批发部、艳阳天照相馆、许市文具店等等。
对横山岭的建筑物印象最深的莫过老许市卫生院了,穿过许市卫生院临街门诊部,经过一片菜地就是老许市卫生院了,卫生院的风格是典型的苏联式建筑,大门口花坛里有一棵雪松高大伟岸、枝繁叶茂,映衬着主楼砖木结构的红砖外墙和白色勾缝间,更显东西方韵律。小时候每每去外婆家都要经过老卫生院的红楼,因为抗拒打针,对医生对医院都是有些恐惧的,也就让卫生院在心中有一股莫名的害怕。现在老卫生院可能早已经风雨飘摇,残垣断壁了,或许早已不复存在,多少又有一丝的感伤。
那时候许市去往岳阳的班车在横山岭设站,刘师傅可能又是站长又是司机,班车习惯性的在5点半鸣笛从横山岭启程,然后往西到凉亭再折回到许家牌,然后经广兴洲到岳阳,车上都是赶早班车到岳阳的鸡鸭贩子和走亲访友的乡邻。上高中的时候,我周末都要从家里走上几里路赶到横山岭,坐许市到广兴洲的中巴去学校,很多时候外公都像是准点在那里一样,给我买好车票,然后默默的坐回鹏老嗲的小卖铺,有时候周五傍晚放假回许市,他也会在车站等着我,让我捎带一些猪肉之类的荤菜回家,每每想起这些,都会毫不犹豫把这些感激之情与横山岭连到一起,这里也是外公守望的地方。
图片来自网络
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华容的客车经过横山岭是怕停车的,只能是边踩刹车边喊客边准备一脚油门快速离开,是民风还是线路问题不得而知。也是在那段时间一条狭窄的横山岭街上居然新开了近60多家餐馆旅店,如欣欣向荣、司机、乐天、丑小鸭、客大、和迎等等,各店门口早已被大小货车停满了,那是横山岭最辉煌的时候,甚至连加拿大的华侨富豪都准备投资许市了,项目剪彩的那天,路两边的氢气球从街西边一直延伸到街东边,锣鼓喧天,彩旗飞舞,鞭炮齐鸣。横山岭为此准备的腰鼓队一时凑齐百多人,从乡政府出发,沿街分列两队敲敲打打,跳跳唱唱……不知何故,终究没有投资成功,但是那场景却久久浮现在横山岭。
或许还有很多怀旧的人们都会有不同的横山岭印象,也会到横山岭这里看看,走走。我只所以用原乡横山岭来回忆,就是感觉横山岭不那么近,也不那么远,没有故乡的忍别,也没有他乡的疏离,更像心灵上归宿的地方,那种感觉,似远犹近让人难以言表。
作者:花放,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湖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策划营销,君山区作家协会会员,青年美食作家,工作之余将文字排列组合,谨守初心,抒发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偶有作品见诸于报端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