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的标点符号怎么用?微信聊天抓狂实录
年轻人,最近收到了来自长辈的
和“。”吗?
看清楚了,这里可能是最懂你的微信聊天标点符号详解。
如果在微信聊天中因为符号的小细节感到不适,放宽心,你只是在“语言符号学”的路上走得太远了。
1
有个中国大学生在学捷克语,结识了一名捷克网友。
因为聊天习惯不同,外国友人的表情符号甚至算不上“颜文字”,还停留在会让人看出颈椎病的水平:
(请把手机顺时针旋转90°阅读)
:-)
:D
:-P
:(
(好了可以转回来了)
网友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在艰难地自学中文,目前水平是:
“你好,现在我从工作回家。”
这名中国学生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本着传播流行文化的美好愿望,一步步引导网友下载并安装了微信。
艰难地互加好友后,帮着网友探索微信的各种神奇功能。
某天,中国学生如平常一般顺手发出了三个
,快把网友搞疯了。
捷克网友没有看到,那一瞬间,他那中国网友的面孔正微微扭曲。
简简单单的捂脸 emoji,历经了多年进化和演变,以及无数网友的亲身实践,含义已经变得十分复杂而微妙。
解释起来比较困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支吾半天也没说明白,中国学生只好祭出另一大法宝:
。
笑哭脸全球通用,通俗易懂,和捂脸表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往往能彼此互换。
谢天谢地,捷克网友瞬间明白了捂脸表情的含义。
鉴于本届网友在自造个性表情包的路上走得太远太远,emoji 已经沦为与标点符号平等的符号类语言,简单,好用。
特此简要分析:
【
】
此表情发明之初,是为了展示微笑,表达友好,而今已与原来的含义相去甚远。
在年轻人群体中,是一个富含威胁力的、极度不友好的表情,详情见下文问号环节的解释。
【
】
此表情性质较为模糊,有时可表可爱,但近来大有向微笑脸靠拢之意。
皮笑肉不笑,两团红晕,代表我内心的咆哮。
当微笑脸不足以表达愤怒情绪,就用
吧。
【
和
】
两者含义较为相近,但在用于工作环境中时,姿态不同。
前者偏重吐槽,对看不惯的人、觉得离谱到不可思议的事情使用。
,可以光明正大地表达嫌弃。
而
,则含有更多的无奈、无力。
计划被无情打乱但你还是得照做、坐在家里锅从天中来、莫名其妙陷入尴尬境地,该表情就是一个绝妙选择:
“我也没办法啊我也不知道会这样。”
放开 emoji,在现在的社交媒体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更是早就脱离原来的规则,有了一套更为复杂丰富的含义。
【?】
学名:问号
在微信中,问号的数量决定不同含义:
【?】
约好交策划的时间已经过去,部长询问部员是否整理完成,久久没有得到回应。
一个普通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部长的不满与愠怒之情。
记住,这种情况只能放一个问号,既高冷又直接。
潜台词:你认真的么?还想不想干了?
【???】
“???”网名“问号三连”,用来表达强烈的疑惑与不满。
使用者往往内心已经疯狂diss,但是为了保持表面的优雅和体面,选择用“???”代替“XXX”。
例如,一个美丽女人背着三个美丽女人,偷偷去吃了烤鸭,还肆无忌惮地在群里炫耀,此时一串问号三连是她应得的奖赏。
当然,如果叠加上三个微笑表情,事态会显得更加严重。
潜台词:退群吧你。
【???????】
当问号的数量大于三,语气更加强烈,一般只用于熟人或好友之间。
注意,使用须谨慎。一定得是足够熟悉的人。
【。】
学名:句号
标准用法: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提示读者该句的表达意思已结束。
在微信中?
一般情况下,它是雷区。划重点,雷区。
不到万不得已,是万万不能用的。杀伤力约等于准备请出自己的40m大砍刀。
给你张图自己体会。
【!】
学名:叹号
【!】
单独一个感叹号,属性可盐可甜,表达人们强烈的意愿。
在上图中,加了感叹号的“能!”,显示出这位名字被打码同学的来面试的积极性。
“好!”则代表了回复者被叹号所感染后的愉悦、满意的心情。
类似地,“收到!”比“收到”显得更加积极,“好!”相较于“好”的感觉更加乐意。
此外,加入了叹号的句子有更大的号召力,如:
“房已开好,就差你了!”
只需要看一眼,群成员们就能感受到游戏的极大诱惑力。
电光火石间,他们情不自禁地点开程序,进入开好的房间,开启一局又一局欢乐友好的小游戏之旅。
【!!!!!!!!!!】
加长版叹号,表达无比强烈的情感,常见于熟人(沙雕网友)之间分享巨大的欢快、愉悦、满足、幸福……
譬如这一同学,连着使用若干个加长版省略号,足以使人感受到母胎solo十九年的她脱单的狂喜。
作为多年好友,此时应使用加长版红色双叹号来回应,以显示自己真心为好友脱单而感到无比开心。
符合现代人脆弱社交礼仪的另一选项是,使用豪华加长版叹号群:
!!!!!!!!!!!!!!!!!!!!!!!!!!!!
建议:争取凑够两行,避免给闺蜜以敷衍的感受。
【……】
学名:省略号
标准用法:
六连点"……"是省略号的规范形式(电脑上shift 6敲出来的,不是猛敲六个点);
十二连点"…………"是连用形式,只用于段落和诗行的省略;
三连点"…"属于科技领域的专门用法。
“,,,”“。。。”“、、、”皆为网络衍生用法。
【…】
【。。。】
三点省略号不符合标准用法,但含义极为丰富,也是十分常见的符号。
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句子或语气词一起使用。
比如:
“嗯…”
“行…”
“你真的不来了吗…”
相比于过于强烈的“!”和“?”,使用神秘的省略号语气更加委婉,给人以软萌的印象。
【………】
【。。。。。。】
现代人每日工作学习打游戏看视频,整日忙忙碌碌,没有大把充裕的时间分配给社交媒体。
能多花不到一秒的时间,打出一个六点的标准省略号,无疑是极大的尊重。
当然,往往也意味着极大的无话可说。
在一个每天早上约跑步的群里,有人问,为什么是早上七点跑,而不是晚上七点。
这时,一位同学出现解释了原因:
惊讶于这位同学极其良好的习惯,也为了表达对这位同学的尊(无)敬(语),同时也为自己没有看电视新闻节目的习惯而感到羞愧,一个标准的省略号就这样适时出现。
【()】
学名:圆括号
标准用法:对前边的话加以解释;对有关内容补充说明;括出序次语
【()】
当不敢说真话,但又很想说真话的时候,使用一个圆括号能够略微减轻说实话的尴尬,耿直而不失可爱。
当然,更皮一点的,括回可以直接省略。
(虽然这样不太符合规范,但是很好用der~~
敲emoji、打标点,是一项惊险刺激的社交游戏。
熟练掌握每种表情的含义,正确使用这些表情,是被社交媒体包围的当代人的必修课。
这无疑很困难,因为每种符号和表情的含义都在不断进化演变,不过,只要认真感受语意,多观察他人使用符号的场景,掌握全部符号指日可待!!!
你们看,在几个回合的帮助下,中国同学吐槽自己很丧时,那个捷克人已经学会使用“嘿哈”和“皱眉”表情给予安慰了!
2
标点符号虽小,千万不要忽视了对它们选择和使用,这可以反映出使用者的很多心理秘密。
尤其是在微信聊天中,双方无法看到表情,只能依靠文字与符号来表达。
小小的一个标点,背后的情绪天差地别。
早在2016年,伯明翰大学就对聊天中“句号”的使用做过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收到单句的短信或微信时,如果在结尾用了句号,就会显的这个人非常没有诚意,甚至是冷漠的。
想象一下两个人在热火朝天讨论某件好看的衣服:
嗯挺好看。
嗯!挺好看!
这个时候的“云氛围”就完全不一样了。一个叹号,却让人感觉获得了极大的认同感。
标点符号不仅能看情绪,更能反映每个人的不同性格。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的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
- 喜欢用“。”的人,做事果断、干净利落。这种人通常比较刻板老套,给人一种无趣的感觉
- 喜欢用“,”的人,多是和平主义者,乐于助人,和大多数人都能打成一片
- 喜欢用“?”的人,在做事的时总问自己“这样做好不好?”,他们做事瞻前顾后,容易想太多
- 喜欢用“……”的人,大多缺乏决断力,反复无常,他们很容易就走神,喜欢随大流,还经常会忘记把钥匙放在哪里
- 还有一些人喜欢在每句话的结尾都用“!”,这种人一般是易喜易怒的人,他们不太会自我反省,总认为自己的观点很重要
规律不能涵盖所有个例,但通过标点符号,还是能对一个人的性格推测出个大概。
3
在某一期非诚勿扰节目上,一位男嘉宾诉苦说由于自己常在微信中使用句号,故而被朋友们挖苦为是“话题终结者”。
话题一到这儿,主持人孟非忍不住怼起了微信中滥用标点符号的现状:
“她没上过小学吗?”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我们就学会使用的、有着标准用法的标点符号,为什么在微信里就成了随便用?"
也许这就是误会的开端。
自成体系的微信标点符号,要是真的随便用了,在再正常不过的聊天里翻车,就是分分钟的事。
某网站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关于在社交网络里怎么运用标点符号,你都有啥心得?
网友的回答千奇百怪:
空格代表一切
嗯和嗯嗯差了十万八千里
尽量不要用句号
而最高赞的答案是:
……
无论怎样,交流的前提,便是尊重彼此,并尽全力使得谈话双方都倍感舒适和愉快。
如果使用标点只会让你被误解的话,那还是老老实实打字来得实在。
同朋友圈里的“商业互吹“相比,小窗里的标点符号更加情绪化,更加私人化,也更加考验人的交流技巧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素质。
打出一个“。”,够简单;
打出一连串”???????”,够解气;
好几排”hhhhhhhh”,够畅快。
可若要是一味只顾着自己高兴,却没弄清楚对面的人接收频率如何,一场本可以抱团沙雕的狂欢,最终可能就会收场为争吵的惨案。
面对拿不准的聊天对象,还是请你祭出最安全的职场塑料三件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