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时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深度阅读关于阅读)

文/茹金

在阅读时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深度阅读关于阅读)(1)

高等教育数据咨询平台麦可思在2021年“世界读书日”统计了国内101所高校2021年度的图书借阅数据,发布了《2021年中国大学生图书借阅榜》。

根据这份榜单显示,部分大学生在阅读广度和深度上存在不足。其实阅读很难有深度,也是众多喜爱阅读者的一大瓶颈。

即使做到了一年阅读100本书的量,却如过眼云烟一样,压根记不住这100本书说了什么。

扮演过乔布斯的演员阿什顿·库彻说:“聪明是这个世界上最性感的事情,而深度阅读是接近智慧的过程。”

在阅读时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深度阅读关于阅读)(2)

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就在于「深度」阅读怎么个深法!

美国知名传播学者凯瑟琳·T.麦克沃特在《深度阅读:分科阅读的思维与技能》一书中,系统介绍了深度阅读的各种技能,致力于培养读者深度阅读的习惯和如何根据特定的学科进行调整深度阅读的方法。

麦克沃特教授著有读写领域四部曲,将自己在教育领域多年沉淀下来的经验全部总结和升华,解答了众多学生、阅读爱好者及专业人士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与不解。

这次2022年再版的《深度阅读》已经是原版的第8版,可见其在阅读领域的影响力有多深,方法有多实用。

在阅读时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深度阅读关于阅读)(3)

01明确阅读目的

喜欢阅读的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不是所有书都值得仔细阅读”。没错,我们如何阅读一本书,最直接的衡量方法在于你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比如通俗的文学作品,大多数人只想知道个故事,那么即使忽略了几页也不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对于研究小说写作技巧,或是写这本小说的书评人来说,他就需要深度阅读这部文学作品,拆解并思考,最后为自己的学习或写作服务。

所以,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弄清楚自己阅读这本书的目的。这不是功利性阅读,而是让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放矢,提升自己生活的各项质量。

若是你的阅读是为了娱乐,那就不要太在意阅读的时长和完整度,想看时就看几页,不想看时,也可以丢一旁。

在阅读时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深度阅读关于阅读)(4)

若是你为了学习研究,比如心理学书籍的学习。这种属于社会科学类,那就需要你在通读的基础上,还要解剖出各知识点,并把它们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

若是你为了写论文查找一段资料,那么你只需要找到相应的工具书,找到其中相关的部分,仔细阅读并应用即可。

当下时兴的阅读热,总是以数量来证明自己对知识的热情,其实这是一种完全没必要的行为。因为看过多少书,吸收了多少知识点这些事情,除了你自己,没有人真正关心。而「看过」书的真正含义,就是你通过阅读增加了多少学识,这才是为自己的能力增加有用的砝码。

在《深度阅读》的最后一章,麦克沃特教授分享了社会科学、商学、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技术与应用领域五种通俗特定学科的阅读策略,让深度阅读方法成为最好用的阅读工具。

不用管别人的阅读数量,只关注自己的阅读质量就好。让每一本书都能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对你来说就是最有效的阅读。

在阅读时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深度阅读关于阅读)(5)

02 掌握深度阅读的方法

明确阅读目的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深度阅读。答案很简单——主动阅读 审视。

阅读是一个被动同化的过程;主动的参与到他们阅读的材料中,会思考 、质疑、挑战和批评作者的观点。

在阅读之前,我们要先对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一个评估。

《深度阅读》书中有提供关于阅读习惯的测试,笔者测试后发现自己属于视觉型和应用型,那么阅读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把知识画下来,对笔者来说就非常有效果,能加深对书籍的理解。

其次,阅读时也要保持专注状态。

比如吃饭时看电视,大多数人都会忘记饭菜的味道,就是因为不够专注。书中对此是从消除干扰和集中注意力两方面入手,总之阅读其实是个蛮私人化的事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在阅读时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深度阅读关于阅读)(6)

之后是重点中的重点,阅读三部曲——提出引导问题,提炼作者的书写用意和叙述方式,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

提出引导问题意在找出作者的真实意图。你可以从章节名称、小标题、主题句等找到作者试图在阐述的观点或事情,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这三种常用的方式来提出深入探知的问题。

带着问题阅读可以让你主动与作者的思维碰撞,在学习到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弄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这也有助于你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最后是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以检验对阅读材料的熟悉程度,是否达到了初期的阅读目的。

书中介绍了常用的SQ3R阅读/学习系统,是一种边阅读边学习的方法。对于有强烈意愿学习的文章或书籍,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在阅读时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深度阅读关于阅读)(7)

03 评估作者和书籍

中国有句老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讲的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要辩证地看作者所述事情。

虽然大多数书籍和文章都是写作者多年积累,但难免有个人偏见或是数据过期等不符合当下的状况;也有可能,这些书和文中提到的观点与你期待的或是论证的正相反,那就需要你对作者和书籍都进行一个评估了。

评估主要从三方面进行:

首先对作者的写作环境和作者本身进行一个评估。

比如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年代,当时的风向等等,这些看似无关的信息都深深影响作者笔下的每一个文字;若是非常聪明的人,也仅可以根据这些可以判定作者的观点是否可靠,详尽事实。

在阅读时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深度阅读关于阅读)(8)

其次是对书籍或文中的数据、论点或事实等进行再验证

对于学术类或人物评价等,都要注重其数据出处、言论时间等。这些代表作者写作的严谨性,也左右你要以何种态度面对这样的言语。

最后是综合自己的观点,找到作者写作的真实目的。

我们阅读书籍有自己的期待,作者写作也有他的期待。深度阅读是增长智慧的过程,所以,找到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自己的所需,才能让自己的知识领域真正拓宽,让那些你看重的、可以应用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所有。

深度阅读的过程,是不同灵魂、不同观点之间不断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困难」会让人成长,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在阅读时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深度阅读关于阅读)(9)

写在最后

一年读完多少本书不是目标,只是众多策略的一种。不要让生活被别人的耀眼绑架,而是发自内心,为自己的理想生活添砖加瓦。

你的阅读深度扩展的是你的人生宽度,所以,归根结底,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将书籍读透,是对自己知识渴望的犒赏,也是真正走在了增进自己成为优秀人才的路上。

周国平先生说: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学问很实际的目的,读书就是我在吸引范祖禹,把自己丰富起来。我自己感觉,读书最愉快的是什么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最快乐的时候是把你本来已经有的,你却不知道的东西唤醒了。”

是以为推荐~

在阅读时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深度阅读关于阅读)(10)

图/部分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写于2022.11.6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