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连九族为什么不能逃跑(株连九族居然不逃跑)
皇权至上的中国古代,为了加强统治多是用严格的刑罚保驾护航,所以古代也多说“人命如草芥”,想想古代动不动就连坐,皇帝一发起火就诛九族,无端被牵连的人是真无辜。不过既然是无辜的,他们就一点也不惜命吗?安分等待落向脖颈的屠刀?反正逃跑是死,不跑也是死,为什么不搏一把?
诛十族亦有之
诛九族是从秦变法后的“夷三族”发展而来,从三族、五族、七族到九族,秦朝丞相李斯的下场就是“夷三族”。“九族”应该怎么数?有两种说法:一是上自高王母、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母、王母、曾王母、高王母;一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这里的族人指直系亲属和配偶。诛九族仅是听着就已经让心惊,也就不难理解古人一听到就急忙跪拜求饶,因为那还有深深的绝望,不管是哪一种说法的“诛九族”都会让向来极为重视宗亲的古代人,在这个命令中变成真正的“断子绝孙”。
比九族更可怕的是十族。明代大臣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他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忠心不贰,"靖难之役"期间,方孝孺认为朱棣篡位,数次拒绝为朱棣草拟即位诏书,他宁死不从,更予以辱骂,直接在诏书上写上"燕贼篡位"。朱棣气极,用诛九族威胁,但方孝孺刚直不屈,义无反顾地说:"即使诛我十族又怎样?"于是朱棣把方孝孺的学生归为第十族,连同九族一并诛杀,共计诛杀八百七十三人。
不给反应时间跑不掉
诛九族的目的就是为了斩草除根,不留祸患,所以也就不会有先来宣读个圣旨,告诉大家“你们准备准备,皇帝命我来杀你们了”的情况,就是要趁其不备果断出手,可能上一秒府院侍从和婢女还有条不紊的工作,下一秒就被冲进门的官兵吓到惊声呼叫,一脸懵逼的询问“咋回事儿啊?”
另外,诛九族确实牵连甚广,渐渐地这样的族刑也规范了使用的范围,而且有的朝代虽然说是诛九族,但是其实对老人和小孩还是手下留情了,未到一定年龄的孩童多罚为奴隶或流放幸免于难。
还有一种情况是血脉亲情不愿逃跑,例如夫妻、兄弟、亲子之间因为深爱和挂念对方,愿意随当事人一同奔赴黄泉,或者像方孝孺一样因着这不屈的傲骨和气节,从容赴死。
逃跑抓回后果更严重
古代的交通并不繁复,无论是马道还是驿站一般都主要在官道,要么靠跑,要么靠马,但这都不能保证可以逃出生天,极易被抓住。再在沿街沿县人物画像一贴,悬赏一挂,只要有衣食住行的需求就必定与人接触,以通缉人物追查,百姓也害怕逃跑者会伤害自己,所以无论为了奖赏还是自身安全都会积极上报。不要因为影视剧里的人物好像一逃就能脱险,一伪装就能瞒天过海来去自如,可那是有主角光环,一个王朝能安稳屹立近百年甚至一百多年,要是连点抓人惩处的本事都没有,个个作奸犯科连夜逃跑,那得乱成什么样?
被抓回来后经受的刑罚,或许会让逃跑者认识到爽快的一刀毙命是多么“幸福”。为了震慑和杀鸡儆猴,显示皇权威严维护统治地位,会把逃跑者折磨致死,例如剥皮、车裂、腰斩、俱五刑、凌迟、烹煮、缢首等,尤其是清朝文字狱犯罪严重者处罚均牵连族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