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为什么不当总统(张作霖为何不顾众人劝阻)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月上映了不少关于党史的电影。比如《1921》、比如《革命者》,尤其是《革命者》,它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为核心人物,回顾了守常先生一生的革命历程。
依稀记得电影《革命者》中,李大钊说的一句话:“我愿意直面黑暗,试看30年后,必是赤旗的天下!”
1927年4月28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谴责,悍然下令,绞杀了李大钊和同时被捕的其他革命者。
临刑之前,李大钊从容不迫,第一个走上绞刑台,大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随着行刑官一声令下,李大钊先生慷慨就义,享年38岁。
李大钊就义前
当李大钊被张作霖绞杀的消息传出,各大报刊为之震惊!社会各界名流无不痛骂张作霖,心狠手辣,干出如此亲者痛,仇者快的丑事。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李大钊生前在北大教书收入不少。进入苏联大使馆后,每月也至少有100块大洋的收入。
不过,李大钊将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了革命事业,暗中资助贫困学生。以至于李大钊牺牲后,他的妻子赵纫兰一直交不起停灵的费用,导致李大钊的灵柩一直放在寺庙里,不能入土为安。
1933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与李大钊生前好友,还有不少国民政府官员组织捐款。1933年4月23日,北京各界人士自发为李大钊举行公祭,将李大钊烈士的灵柩从浙寺移至万安公墓。
张作霖是地道的“老江湖”,与蒋介石、吴佩孚、冯玉祥等军阀打交道多年。他不会不清楚,自己杀害李大钊等其他30多位革命志士的后果。
张作霖也没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杀害李大钊,还闹出这么大的排场,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吗?那张作霖为何不顾众人劝阻,执意要杀害守常先生呢?
张作霖
若提到张作霖为何执意要杀害李大钊先生,就必须要先和大家简单聊聊,中国近代史上爆发的两次直奉战争。
所谓直奉战争,顾名思义便是直系和奉系军阀之间的混战。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失败,退回东北。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双方投入约45万总兵力。1924年11月,随着奉军进入天津,吴佩孚率领残部出海南下,战争以奉系胜利结束。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与冯玉祥在天津召开会议,成立“中华民国执政府与善后会议”取代国会,推举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总统与总理之职。
1924年,国共双方形成统一战线,联合对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此时,冯玉祥赞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主动与苏联取得联系,与张作霖交恶。
京津地区的革命运动,在李大钊等人领导的下犹如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面对这样的革命形势,张作霖、吴佩孚深感不安。加上其他反华势力,诸如英国、日本等帝国主义侵略者便暗中策动张作霖,联合吴佩孚“反共反赤”。
1925年底,吴佩孚与张作霖正式联合。张作霖当时苦于郭松龄和冯玉祥的相继倒戈,对共产党人恨之入骨。
但说句实话,当时李大钊等其他国民政府的革命者,大多是以宣传为主要工作,手中无兵又无权,还不足以成为张作霖的心腹大患。
张作霖主要忌惮的是“赤化将军”冯玉祥驻扎在南口的国民军。1926年初,张作霖命令奉军出战打下南口,收编冯玉祥旧部。至此,热河、察哈尔、直隶大部北方地区被张作霖控制。
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开始举行北伐。蒋介石提出的口号是“打倒吴佩孚,妥协孙传芳,放弃张作霖”。
1926年底,北伐军打到长江流域,北洋政府的好日子也不长了。李大钊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基本群众,轰轰烈烈展开了“三一八”大请愿。
李大钊作为党中央领导北方群众的主要负责人,亦是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便就此成为张作霖的眼中钉,肉中刺。
张作霖在日、英等国的窜动下,对共产国际极为仇视。张作霖认为,苏联老毛子企图颠覆中国政府,破坏中华传统文明,他坚决要执行“反共”政策。李大钊自然而然,便成为张作霖的仇敌。
1927年3月,蒋介石制造一系列的反革命事件,接着又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两党已无任何继续合作的可能。
张作霖此时开始行动,他为了讨好帝国主义,在政治上与蒋介石团结起来,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
李大钊也察觉到不对劲,为了顾全大局,躲避军警逮捕,李大钊带领部分同志与家人,躲到了北京东郊名巷苏联大使馆内,在苏联使馆内继续开展宣传工作。
根据《辛丑条约》规定,使馆区中国军警不准入内。李大钊先生想法比较简单,他只要一直躲在苏联使馆区,任凭张作霖、吴佩孚还是蒋介石,都拿他没办法。
1927年4月6日,京师员警厅派出300余人,偷袭苏俄使馆,将李大钊等35人及16名苏联使馆的工作人员一起逮捕。
李大钊被捕入狱后,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守常先生始终立场坚定,坚贞不屈,任凭敌人如何威逼利诱,李大钊总是一言不发。
并在狱中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狱中自述》:“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
于是后来便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张作霖下令绞死李大钊,达到“反共反赤”目的。
李大钊被捕后,许多社会名流包括当时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张作霖的亲生儿子张学良,都劝诫他不要杀害李大钊,凡事从长计议。
甚至连章士钊、杨度、梁士诒等这些“老传统”,都出面力保李大钊。张作霖也曾犹豫,分别发电报询问张宗昌、孙传芳、阎锡山、张学良等人的意见。
除阎锡山没有回复,张学良劝诫张作霖不要杀害李大钊,张宗昌、孙传芳各有不同意见。
就在张作霖犹豫不决之际,蒋介石声称:“他主张将所捕共产党人进行处决,以免后患。”
不少人认为,可能是蒋介石发给张作霖的这封密电,让他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杀害李大钊。其实这个想法还是有些简单了,因为张作霖当时的实力与蒋介石丝毫不遑多让,他不可能直接听命于蒋介石。
之所以张作霖会不顾一切地杀害李大钊,大概是有两个原因。
李大钊等人英勇就义的场所
首先,张作霖派人突袭苏俄使馆,不仅抓走了30多位革命志士,同时还拉走了7卡车的档案。
这些档案,大多都是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各派别的指令。经过翻译,张作霖从这些档案中得知,李大钊参与直奉战争期间的军事谍报工作,他还与苏联政府联合,参与中国内战。
其次,李大钊和冯玉祥的关系非同一般。再加上李大钊作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北方领导人,进行一系列颠覆北洋政府的活动。
我们有理由肯定,张作霖得知李大钊的“真实身份”,以及他在幕后居然干出如此多反对政府的活动,使得这位土匪出身的军阀凶性大发,要不顾一切地杀害李大钊。
这样不仅可以清除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一举破坏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地下、宣传等机构,同时也能为自己长出一口恶气,也就是私怨。
其次,当时张作霖应该也有想自保的意思,或者说他有意和蒋介石进行联盟。1927年,北洋政府距离垮台不远。张作霖虽占据大片北方地区,面对如燎原一般的革命态势,张作霖也有些慌乱。
再加上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惨案,他便借坡下驴。明面上是听从蒋介石的意见,杀害李大钊。实际上他这一手等于釜底抽薪,既能将杀害李大钊的罪过往蒋介石身上分担一半,同时还能与蒋介石进行短暂联盟。
最起码今后奉系有了麻烦,他去请求蒋介石的帮助,也能说上话。
大家要清楚一点,广东革命军最初提出的口号是“放弃张作霖”。所谓放弃张作霖,便代表着蒋介石想对张作霖网开一面,让他回到东北。
这让张作霖感到了一丝丝“温暖”,最起码在张作霖的心里,蒋介石应该是比共产国际,还有共产党“通情达理”许多。
为了向蒋介石示好,二人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张作霖便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执意杀害李大钊和其他被捕革命者,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自身利益。
鉴于李大钊在北方地区影响力,包括他能直接和共产国际以及苏联政府说上话,一旦将来东北失守或者整个华北地区有所不测,张作霖必定人头不保,李大钊就是压死张作霖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大钊(左5)
这个活跃于东北深山老林间的土匪,有时候行为处事就是那么简单。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得想方设法把你打倒。(《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李大钊已成为张作霖的敌人,这位“东北王”不可能继续听之任之,继续从事颠覆政府的活动。
恰好,蒋介石又推波助澜,张作霖干脆将计就计。反正张作霖杀了李大钊,社会上的舆论又不会对他产生任何影响。大不了张作霖带着儿子张学良退到关外,一拍两散。
因此,张作霖还是带有极其浓厚的老派土匪作风,凡事不留余地,只知粗暴“一刀切”。杀害了李大钊同志,也给了我党致命性打击。
当然,这其中还有以日本、英国、法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从中作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李大钊自投身革命的那天起,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当时中国共产党创立不久,既要与保守派势力斗争,同时还要提防蒋介石背后插刀,更有张作霖这样的军阀土匪前后夹击,我党形势十分危急。
另外,还有许多不明就里的读者,认为李大钊勾起了苏联,甚至还给他安上一顶“卖国贼”的帽子。
其实,那7大卡车的档案到底是否存在?里面的内容又是否详实可靠?已经彻底成为了无头冤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李大钊作为坚定的共产党人,亦是革命志士,毕生致力于战胜反动政府,解放全天下劳苦大众,绝不容他人诋毁谩骂。
李大钊同志视死如归,体现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他的牺牲表现了对革命无限忠诚和对敌人最大的蔑视。
张作霖能杀害李大钊,可他能杀得完天下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