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口史志(史话曲阳张建成)

(东)墁石道史话

张建成

在曲阳县民间有一个特殊的地理名称,从没有上过纸墨,然却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那就是“山北里”。依理,相对也应该有个“山南里”的地名才对,但却非常鲜见这种说法。

曲阳县的总体地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东南部的平原地带,中部的丘陵地带以及北部的低山地带。按说低山也毕竟是山,隐喻着地势较高才对,反倒它却是一个小盆地,亦即所谓“山北里”的主体地势。

只是这个小盆地的北部地势逐渐抬高,盆沿显得有点厚,再加还不规则;而南侧的盆沿却清晰显然,基本以月明山(俗称窟窿山)所在的一列东西走向的低山为界限,以其对应的陆基为准,上下高差至少在百米以上。因此,从前“山北里”有许多民俗大异于丘陵和平原地带,有点独立小王国的意思。其与县城的通道唯两条墁石道相往来。

庄口史志(史话曲阳张建成)(1)

墁石道原貌一瞥

相对于“自古华山一条路”,曲阳县境则自古“山北两条道”,不是东道就是西道,都是山间隘口,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两处孔道因为坡陡,耐不得车马碾压践踏,再加时常的山洪冲刷也是不可避免的,以为长久通行之计,我们的先人便用巨石墁砌了路面,故而就有了“墁石道”的名称。

为区别两者的地理位置,即便就有了更加具体的名称,即居东的叫东墁石道,居西的叫西墁石道。这里且只说东墁石道的一些情况。

实际,东边的这个墁石道要说属于曲阳,也只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因为横河口村原本属于唐县管辖,而这个墁石道的地权却从属与下河镇的上河村所共有,总长约1.5公里,各占一半。即南半段属上河村,下半路段占的却是横河口村的地盘。

且中华民国初期墁石道中段还树有石碣,露出地面高约90厘米,宽40厘米左右,上刻“县界”二字,只是后来不知所终。

庄口史志(史话曲阳张建成)(2)

被马蹄踏出来的石臼

墁石道具体修筑年代不详,全程皆巨型石材墁砌,规格大小不一,有长达2米以上的,也有短至60厘米左右的;或宽约70厘米,厚则20厘米以上;重量基本在150~500公斤之间。且还皆非就地取材,因为本地的山石层界太多,很难开凿出来巨型石料。通过当地的历代贤达人士留心比对,最近的也须来自2.5公里开外的山场,更有许多则从50公里以外的地方运来。以其块大坚固,不容易随着长年累月的车马践踏和山洪冲刷而塌陷、移位、破损。

具体材料运输、墁砌过程,目前尚无发现史料记载。唯有因此演绎出来的民间故事,传扬的有声有色:说是天上的二郎神与其妹三圣母打赌,仅用一个夜晚的时间修成的(见本书《民间故事》部分)。

相对于始筑信息的无迹可寻,好在其中段西侧的摩崖石刻却不甘心彻底被无视,从而记录了明代成化年间的一次大修过程,言明替补了许多严重残缺的路基石,一并镌刻下为此功德人士的身份和姓名,有宗教人士、商贾善人以及附近乡贤等。落款为“大明成化四年(1468年)三月初六”。

庄口史志(史话曲阳张建成)(3)

明代的墁石道摩崖石刻

如今有所不尽人愿的是,此处石刻已被新修的旅游公路路基所填埋,不复得直接观瞻。幸而有远见之士早年作了拍照,留下照片也聊以慰藉今生后世。

现在出入横河口村南北两端的村口上,分别放置一巨型自然观赏石,迎面都刻有“横河口村”四个红漆大字,其南村口巨型观赏石的东侧及其以北,仍能看到一道很深的沟壑,其底部即原墁石道的末段。再北即是横河口旧村的遗址,已被深葬于水底。

从前的墁石道,一则幽邃狭窄,两侧山崖倍加高耸恐怖;二则再若年久失修,导致所墁型石比比缺牙断齿,尤其雨雪天气,不是泥泞的水坑,就是滑溜的石头。才别说单人独行起早贪黑彳亍其间,即便是壮汉骏马经行于此,恐怕也须忌惮三分。

此墁石道尤其明代意义重大,因为长城一线是边防要地,势必倒马关与真定府之间的兵马调防、役递信息往来频繁,此一咽喉必将倍受重视。

由于横河口村与现在同为西大洋水库西岸的田家坎村、南镇村和北镇村等都是水库的移民村,为方便其出行,1986年,由政府出资修筑了一条南起下河村的京赞线公路,北至保阜公路的移民路;2008年再行补修,全程罩覆新路面。2018~2021年,为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拓展为旅游专线公路,由于大幅度的调直、加宽等一系列操作,如今墁石道早已今非昔比,蜕变为坦途,几为堪观可赏的美丽风景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