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有哪些故事(故事里的穆桂英和穆桂英的故事)

故事里的穆桂英和穆桂英的故事

各位看官,上一期咱们聊了聊穆桂英的家穆柯寨在哪里,文中老尼克我并没有下结论哪个是真实的,文章发出后还有朋友私信问老尼克哪个是真的,其实,老尼克我这是存了点小心思,因为,老尼克我觉得哪个都不是。

穆桂英有哪些故事(故事里的穆桂英和穆桂英的故事)(1)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还从《大破天门阵》说起。有关“杨家将”的故事,早在南宋时期就开始在民间流传,元代时候,随着元曲的兴起,以关汉卿、马致远为首的民间艺人们,把很多故事搬上了舞台,创作或改编出一批流传至今的名篇,比如《窦娥冤》、《西厢记》、《赵氏孤儿》、《倩女离魂》等等吧,“杨家将”的故事也被改编后,以元杂剧的形式在舞台上演出。

到了明代,其实就有《大破天门阵》这出戏,但剧情是说杨六郎率领孟良、焦赞和他的儿子杨宗保大破天门阵,这里面,和现在咱们看到的,由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不太一样,没穆桂英一点点事,整出戏都没提穆桂英的名字。

一直到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7年),出现了一本叫《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的书,才第一次出现了穆桂英的名字,这时候,离杨六郎去世,已经过去了593年。

不过,在这本叫《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的书里,穆桂英还不叫穆桂英,穆柯寨也不叫穆柯寨。咱们先来看看原文吧:

“却说木阁寨主,号定天王,名木羽。有一女名木金花,又名木桂英,生有勇力,曾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百发百中。”

书里的穆桂英叫木金花又叫木桂英,穆柯寨叫木阁寨。那么木金花怎么就变成了穆桂英了呢?很多人认为这个“穆”来自于慕容氏,怎么来的?说法不一,咱们来说两个。

穆桂英有哪些故事(故事里的穆桂英和穆桂英的故事)(2)

有人说来自于慕容延钊。慕容延钊又叫慕容延昭,前燕太原王慕容恪的后代。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族首领慕容皝(huang)所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燕。

慕容延钊早期和宋太祖赵匡胤一起在后周为官,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前,先派了一个人带兵到达现今河北正定,当时那是国界,赵匡胤怕他这一起事,契丹人趁乱进攻,要有得力的人守住边疆,这个人就是慕容延钊。

妥妥的北宋开国功臣。

有人认为,穆桂英就来自于慕容延钊的后人。

也有人认可来自于慕容氏,但不认可来自于慕容延钊的后人。他们提出了另一种说法。他们认为杨家世居麟州(现今陕西神木县),那里各个民族混居,史书称:“戎人绥荒,党项部族,汉民混居”。

既然是混居,互相联姻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杨业的侄孙杨琪娶的媳妇就是慕容氏,这件事欧阳修说过。他在写杨琪墓志铭时有这么一句话:“杨琪初娶慕容氏”。

杨业的侄孙可以娶慕容氏,那他的亲孙子为啥不能娶慕容氏?

说到这里,有细心的看官可能会问了,慕容氏是鲜卑人, 咋又和党项人扯上关系了?咱们接下来就说说这个问题。

鲜卑人曾经建立了强大的吐谷浑帝国,老尼克在我写的《五分钟西夏史(上)》说到过吐谷浑帝国,有兴趣您可以看看,后来吐谷浑帝国不是被吐蕃人干掉了吗?许多不愿臣服于吐蕃人的鲜卑人,就归顺了党项人或汉人,就和党项人当初受吐谷浑蹂躏时一样,一部分归顺了吐谷浑,一部分归顺了汉人。

依附强者,一直就是弱小民族的生存法则。

穆桂英有哪些故事(故事里的穆桂英和穆桂英的故事)(3)

据史书记载,环州(现今甘肃庆阳市环县)慕容家族首领慕容恩、慕容化归顺大宋,在对抗党项人的战斗中“数立边功”。

故事里的巾帼英雄,基本是存在于故事里的,古代汉族女子们有着很多戒律,使得她们不大可能上战场。比如裹小脚,走路都晃悠,是吧?在家基本都不出门,反而是其他民族的女人们,没有这些个禁忌。

比如党项人,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有这样的规定:“守大城者,当使军士,正军,辅主,寨妇。”

穆桂英有哪些故事(故事里的穆桂英和穆桂英的故事)(4)

宋仁宗时期,任福率军攻破西夏白豹城(这是大宋对西夏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两场大败仗之间难得的一场胜仗,任福本人也在之后的好水川之战中战死,有机会单讲。),上书报捷:“擒伪张团练并蕃官四人,麻魁七人。”

任福所说的“麻魁”,就是西夏人对女兵的称谓。西夏的“麻魁”,不仅仅是作为后勤保障部队,有一部分是加入正规作战部队的。老尼克我觉得西夏女人地位应该比较高吧?就连西夏190年历史,其中有一半时间,都是由女性执政的。

不仅仅是党项人,北方游牧部落就是马背上长大的,骑马打猎,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基本生存技能,特别是生活在北方边境地区的各族人民,史书称:“地近边而民知战,不满十岁,皆谙武艺。”

穆桂英有哪些故事(故事里的穆桂英和穆桂英的故事)(5)

从这个角度看,穆桂英,包括佘太君(关于佘老太君,我专门写过她,文章叫《佘老太君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有兴趣您可以看看),花木兰,这些女性的英雄形象,应该都来自于北方少数民族,而不是汉族。

回到上文,老尼克我说杨业的侄孙可以娶慕容氏,那他的亲孙子为啥不能娶慕容氏?老尼克我这么问没啥问题吧?

但问题是,谁是杨业的孙子?有看官可能要笑了,这还用问,杨宗保啊!杨业生的杨六郎,杨六郎生的杨宗保,杨宗保生的杨文广,小说里就是这么说的。。。。。。

穆桂英有哪些故事(故事里的穆桂英和穆桂英的故事)(6)

没错,小说里真是这么说的,戏里也是这么演的,但是,老尼克我可以很负责任告诉各位看官,《宋史》里不是这样说的,《宋史》里说杨业生的杨六郎,杨六郎生的杨文广,根本没杨宗保!也就是说,杨宗保有可能是民间艺人硬生生编出来的。

咱们捋一捋哈:杨宗保这个人都是虚构的,那么他媳妇穆桂英能是真实的吗?如果穆桂英是虚构的,那么哪个穆柯寨会是真实的呢?

不过话说回来,杨业孙子,有可能娶的真是慕容氏。有关杨文广媳妇是谁,正史里没有记载,不过到了清乾隆年间,《保德州志》上说,“杨文广娶慕容氏,善战。”保德州,现今是山西忻州市保德县,好像唱《马儿啊你慢些走》的那个马玉涛,就是保德人。

穆桂英有哪些故事(故事里的穆桂英和穆桂英的故事)(7)

保德距离神木七八十公里远,为什么有杨文广的记载,老尼克我就不知道了。

有看官可能问了,如果真有穆桂英这么个人,在演义里,她是杨文广的母亲,在正史里,是杨文广的媳妇,这不乱了吗?穆桂英,包括杨宗保,又是咋被编出来的呢?

这个呢,还真不乱,听我老尼克慢慢道来。

先看一下杨六郎、杨文广生卒时间吧。杨六郎(公元958年---公元1014年),杨文广(公元999年----公元1074年)。各位看官看出点问题没?杨六郎41岁才生下杨文广,杨文广15岁,杨六郎就去世了。

穆桂英有哪些故事(故事里的穆桂英和穆桂英的故事)(8)

在演义里,杨家将这几代人都是更替着的,杨业战死,杨六郎接过父亲的战旗,率领众将士继续征战,杨六郎战死,15岁的杨文广,一孩子,接着父亲的战旗,再怎么也率领不了众将士征战啊!

所以,老尼克我琢磨着,有个聪明的民间艺人,正编写杨家将的故事呢,到这里编不下去了,突然一拍大腿,他俩不是差41岁吗?中间加一代人,20岁一代人,这不正好吗?于是,杨宗保出现了。。。。。。哈哈哈哈。。。各位看官先别拍砖,就说有没有这种可能?

那么穆桂英呢?这个是咋编出来的?也靠拍大腿?这个可能不是拍大腿的事了,在南宋,还真有个人和穆桂英有点像。

穆桂英有哪些故事(故事里的穆桂英和穆桂英的故事)(9)

咱们知道,演义里面穆桂英的形象是胯下胭脂马,手中梨花枪,打遍天下无敌手。

明朝戚继光在他的《纪效新书》里说:“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成尚之,变幻莫测,神化无穷,后世鲜有得其奥者。”《纪效新书》里还有梨花枪的图解。戚继光学习了杨家梨花枪法,改进后教给将士们。

何良臣在他的《阵纪》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而天下无敌者,惟杨家梨花枪法也。”

杨家枪法,看到这里,杨家将的粉丝们是不是有点激动?不过先别激动,戚继光和何良臣所说的“杨家梨花枪”,和杨业的杨家将没一点关系,他们所说的,是另外一个女人----杨妙真。

穆桂英有哪些故事(故事里的穆桂英和穆桂英的故事)(10)

南宋末年,山东不是被金军占领了吗,不甘心被金人统治的山东人民,组成了很多抗金游击队和敌后武工队,山东青州人杨安儿挑头组建了一支抗金武装,军服统一红色,所以也叫“红袄军”。

后来杨安儿去世,这支部队就由他妹妹统领,据说人数最多时达几十万人,杨安儿的妹妹叫杨妙真,手中一杆梨花枪那真叫做无人能敌。

梨花枪,还姓杨,和穆桂英是不是有点意思了?穆桂英的形象,会不会是打这里来的?各位看官,咱们是探讨,可不带拍砖的啊!

或许又有看官问了,这么一个抗金女英雄,后世咋没怎么宣传呢?

真个真没法宣传。

杨妙真的队伍后来和另外一支由李全率领的抗金队伍合并,杨妙真也嫁给了李全,再后来蒙古人不是打来了吗,杨妙真和李全夫妇毅然决然地、义无反顾地------------就归顺蒙古人了,打起南宋来,那叫一个不手软,所以,您想,在小粉红眼里,这是标准汉奸啊!这样的人,咋宣传?

从宋朝开始,汉族政权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战争中就败多胜少,蒙古人、女真人甚至推翻了汉人的政权,建立了元朝和清朝,打仗,历来是男人的事,可是汉族男人打仗不成啊,当然了,原因很多,不全怪武将不成,士兵不成,朝廷里的绊子也太多,但不管咋说,实在是不抗揍。

借用花蕊夫人一句诗“十四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个是男儿”。这对汉族男人是多大的讽刺啊!

所以,创造出花木兰、穆桂英等女性的英雄形象,从一个方面也暗讽了汉族男人的无能。

穆桂英有哪些故事(故事里的穆桂英和穆桂英的故事)(11)

从另一方面讲,从宋朝朱熹理学开始,汉族对女性的压迫就越来越严酷,能不能说这些巾帼英雄的塑造,是对朱程理学的一种反抗?

历史,一直存在几种形式:真实的历史,正史里的历史和演义里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咱们谁也不知道,正史里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吗?从古至今,正史里的历史被篡改得还少吗?演义里的历史就都是假的吗?还真别这么说,很多时候不让正经说,那也只能戏说了。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有一首歌叫《故事里的事》。有几句歌词是这样唱的: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故事里的事,也许都是真事,

故事里的事,也许是从来没有的事。

全文完。

写作不易,还望点赞加关注!您的支持是我老尼克继续创作的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