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德字分析(甲骨文帝字字源的新解读)

甲骨文“帝” 字形为“上铲下木”状。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在甲骨卜辞中的“帝”字主要有三类释义:一是上帝,如“帝唯旱我?”(林1· 25·13)、“上帝若王,有祐?”(甲1164)等;二是祭祀或星象,如: “帝于北二犬”(剑44)、“帝于东”(珠612)、 “帝于王亥”(后1·19·1);等;三是先王,如《甲骨文合集》6664片:“甲辰卜,争贞:我伐马方,帝受我又(祐)一月。”;《甲骨文合集》14201片:“庚午卜,内贞:王乍(作)邑,帝叒(若)。八月。”;《甲骨文合集》14198片:“辛丑卜,壳贞:帝叒(若)王” 。商代最高统治者一般自称“王”或“我”,死后成了先王才称“帝”。

甲骨文德字分析(甲骨文帝字字源的新解读)(1)

甲骨文“帝”字的演变

目前,学术界关于“帝”字源的解析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帝”象架木或束木以焚烧祭天,本义是一种古老的祭礼。《汉字字源》认为“帝”是“禘”的本字,“禘”是古代的一种隆重的对上天或宗庙的祭祀仪式。商甲骨卜辞有“帝于岳”、“帝下乙”等记载。“禘”由祭天而引申为“天帝”之意,后又被引申为“帝王”之称号。

甲骨文德字分析(甲骨文帝字字源的新解读)(2)

《汉字字源》关于“帝”字的解读

2. “帝”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是花蒂。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六《释天》认为,“帝”者“蒂”也,象花朵之形状。郭沫若继承此说,并进一步加以发挥。他认为“帝”字象征花蒂,花的子房熟了就会长得很大,而且里面孕育出来的种子,一粒可以化育千万子孙。“帝”之所以用为“天帝”的意思,是因为天帝乃是神人,能化生万物,创造一切东西,而花蒂正有这种化生的作用,所以就借用过来了。

3. “帝”本义是“根蒂”。台湾学者高鸿缙《中国字例》认为,“帝”乃“蒂”之初文,为瓜蒂之“蒂”,后借用为“天帝”之帝,又借为“人王”之称。原始农牧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观察了植物种子发芽生根的全过程,理解到植物的生命在于根蒂,万物之生全由根蒂,因此对根蒂就产生了崇高的信仰。以后又把这个意思扩大,把它视为一切东西的来源,并假借为天帝之称呼,因此天帝“能成命百物”。

4. “帝”象鸟飞上天空的形状。章炳麟在《吴清卿〈字说〉手批》中提出,“帝”本从上,谓古文从不,亦可通。不者,鸟飞上去也。古者生曰王,死曰帝,死后则升上天空,飞向远方。

关于“帝”的字源,是否真的如同上述学者的见解呢?

首先,“帝”与“禘”关联的说法大多是依据许慎的《说文解字》,在甲骨文中并未找到两者关联的证据。甲骨文中 “帝”的字形跟禘没有直接关联,“禘”更有可能是甲骨文“帝”字在后世的复杂化,添加了不同部首以精确字意。而且,甲骨文的“帝”字,是无论如何也不像什么架木(束木)焚烧祭天的样子。但就字形中间的“工”,还有上方的“一”,就无法用架起来的木材来解释,有牵强附会之意。

甲骨文德字分析(甲骨文帝字字源的新解读)(3)

甲骨文中的“帝”字

其次,“帝”的字形与 “花蒂”、“根蒂”、飞鸟上天等的形状并非一致,这些引申释义在甲骨文卜辞中也所未见。郭沫若也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中指出,“帝字是蒂的初文。那么以至上神而兼宗祖神的尊贵者为什么用了花蒂的帝来命名呢?……与其拿蒂来象征神,何不就假借果实或根元一类文字呢?这儿的确是一个问题” 。可见,把“帝”解释为花蒂、根蒂是存在疑问的,更别说抽象的飞鸟上天形象,多是根据字形的主观想象臆断。

那么,“帝”字的字源究竟应该如何理解?笔者有着自己的不同见解。

“帝”字极有可能来源于一件远古农耕器具,这就是“耒耜”。石兴邦在《半坡氏族公社》一书中写道:“半坡人用的农具,最初是掘土棒之类的竹木工具,后来将木棒的一端弄尖削平,做成可以掘地翻地的木锹。这些木制工具在原始农业生产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974年初发掘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四层(距今 7000 年)出土76件骨耜遗物。一般长 20 厘米,刃长 11 厘米,柄部宽1.5 厘米。木柄下端似劈为两半,夹住耜冠两侧的浅槽。浅槽两边还有两个长孔,用来穿绳,捆绑多道,使耜柄固定。骨耜柄部两边均有刻槽,向内凹。刻槽和长孔之间有一定距离,也用来捆绳。经过上下两道捆绑,木柄和骨相连结十分牢固。

甲骨文德字分析(甲骨文帝字字源的新解读)(4)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及复原图

甲骨文的“帝” ,与原始社会使用的耒耜十分相像。下部为“木”,取甲骨文中的“木” ;中部横工字 为捆绑在木上的脚踏木柄;上部的 来自于骨耜或者石耜,实际上是捆绑木柄上的复合铲刃。

甲骨文德字分析(甲骨文帝字字源的新解读)(5)

耒耜复原图

至于有些甲骨文的“帝”字上方,还有一横线 ,这是指“天”的意思,耒耜立起来指向天空,可以引申为“上帝”。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我们要弄清楚横线在甲骨文中的意思。“帝”与“地”同音,甲骨文并无“地”字,以“土”通“地”。而甲骨文中的“土” 的字形可以看出是一根横线代表大地,上方为一颗大树。“土”字目前的甲骨文释义也是有疑问的,《汉字字源》认为上方的 字形为“土堆”,这是根本不像的。其实正更像是一棵树的树冠。为什么“土”不直接用“一”来指代,而非要在上面画一棵树呢?极有可能是与计数用的“一”相区别,所以上面长树才是“土”(di)。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一”在下方意为平坦的大地,那把这个横线放在上方呢?是否可以理解为“上天”?笔者认为是完全可以解释的通的。

甲骨文德字分析(甲骨文帝字字源的新解读)(6)

《汉字字源》关于“土”字的解读

汉代《白虎通》曰: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耒、耜等农具提高了生产效率,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因此,笔者进一步认为,“帝”字最初很可能是没有上面一横的,而且铲刃也是向下的,即原始氏族掌握耒耜技术的那个“神农氏”。谁掌握了“耒耜”,谁就掌握了土地耕种的优势地位;谁拥有了“耒耜”,谁就拥有了超过其他氏族部落的先进生产力,谁就是农业富足、人口兴旺的强大部落。

甲骨文德字分析(甲骨文帝字字源的新解读)(7)

神农氏使用耒耜耕作土地

这个部落的首领,我们暂可以称之为“神农氏”,定会受到本部落,甚至周围部落的推崇和膜拜,成为部落中的权力之王。因此,甲骨文中的“帝”,更像是由农具“耒耜”象形引申出来的一种权力,是一种原始农业先进生产力带来的引申意义,由工具变成了一种权力身份的象征,这与“钺”的演化也很类似。

那么是什么时候上面开始加上一横了呢?笔者认为是源于“帝”字释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引申。人间有“帝”,上天风雨雷电等自然之力如此强大,是否上天也有一个至高的“帝”?所以“帝”字开始了引申义,即“耒耜”开始向上指天,引为“上帝”,以供人祭祀。同时,人间氏族部落的“帝”死后去了哪里?也是需要祭祀的,所以“帝”也被引申为死去的优秀部落首领和后世夏商的“王”,继续到天国为“帝”,以为后世祭祀先王。这个在西水坡大墓里的龙虎北斗图可以找到证据。后来用于祭祀的“帝”完全代替了“帝”最初部落首领的意思,为了区分,部落首领开始用“王”来自称,商代甲骨文只不过继承了这一引申字意。

甲骨文德字分析(甲骨文帝字字源的新解读)(8)

西水坡大墓龙虎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