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线城市么(上海和北方城市)

在上海呆了几年,对这边慢慢熟悉了一些我出生在东北的小城市,之前一直在北方生活,今天主要聊聊上海和北方城市的差异在哪,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上海是一线城市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是一线城市么(上海和北方城市)

上海是一线城市么

在上海呆了几年,对这边慢慢熟悉了一些。我出生在东北的小城市,之前一直在北方生活,今天主要聊聊上海和北方城市的差异在哪。

01 上海社会

为什么拿上海和北方的城市做对比?除了我个人呆过之外,上海是南方城市的代表,是江浙沪地区的“大哥”,另外一个南方的典型城市是深圳。

上海的gdp位列全国第一,它是怎么成为一个巨无霸城市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 ① 地理位置优势,有着重要的港口。

  2. ② 有着高端产业,比如高端制造、互联网、金融、医药等。

  3. ③ 国内和国外,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

决定一个城市发展起来的核心因素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地理位置。国内的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城市,都是因为位置好,有交通和运输方面的优势。然后可以发展一些好的产业,提供优质的工作岗位,人才不断流入,城市慢慢就发展起来了。

东北这些年,人口流失严重。原因就在于东北的传统工业已经衰落,没有新的行业,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家乡。东北是北方经济落后城市的一个缩影,除了公务员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行业能吸收年轻人,老龄化也很严重。

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新的人口流入,当地就会变得封闭传统,整个社会的发展逐渐停滞,变成“静止社会”。

没有增量的社会里,更加依靠熟人网络,北方城市的一个特点,就是靠关系办事。在静止社会里,本地人追求的是稳定,所以国企和公务员是最受欢迎的。当地也有一些赚钱的产业,不过都被老一辈的人,或者“地头蛇”把持住。

而上海,更像是一个“金字塔”社会,层级明显,有人拼“关系”,有人拼“能力”,生态更加复杂。

上海都有哪些人?网上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我在这边呆了三年,简单的可以分析下:

第一等:企业主,本地有钱人

上海有不少中小企业,孕育了一批企业主。还有一些在上海定居的明星,他们位于城市的中上阶层,本地人有不少有钱的,家里有几套房这种,我遇到过一些,一般子女都在国外留学。

第二等:公务员、职业精英

公务员,在任何城市都代表了中产水平。上海有一些金融、互联网行业,一些优秀的从业者,拿着数十万、上百万的薪酬。

第三等:外来打工人(白领)

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城市,有近一半都是外来人口,脑力工作者还算体面,但是总体过的比较辛苦,他们就是典型住着十几平米的出租屋,吃外卖的那一群人。

第四等:普通打工人

剩下的就是多数是打工的,比如在工厂,饭店这种,也包括送外卖的。其实上海本地人也有不少,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的。

说是金字塔社会,上海的社会结构其实远远比这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有机会可以写篇长文分析下。和北方的城市对比,主要差异还是在民营企业,一般来说,经济落后的地方,有学历和有能力都会选择进体制发展。

02 城市进程

高端产业,是一个城市的命脉。

上面说道,上海的高端制造业很强,航天、汽车、芯片、船舶制造支撑起了上海的实业。在实业的基础上,还有互联网和金融这样维持高利润的服务业。

如果在一线城市生活,最贵的成本其实是房子,买房决定了沪漂和北漂今后的命运。而上海的房子之所以能卖出“天价“,主要看能不能提供高薪岗位,毕竟除了少数豪宅,大多数居民楼还是给普通人提供的。

能在上海买房的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有财力的,一种是有潜力的。有潜力的是指那些从事高薪工作的人,他们自身财力没那么雄厚,但是年薪几十万百万可以支撑他们留在一线城市的信心。

剩下的就是有钱的,包括之前认识的同事,刚毕业就定居在上海了,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家是江苏做生意的的,父母很早就规划好了,对他们来说在上海没什么压力。还有的是,上海有不少留学生,一般在美国和英国留学,在国外不好混的就回国,首选的城市就是上海。

由此可看出,一线城市的发展进程:

一线城市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经济优势,能够吸引大量的财富进入,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完成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和高端产业的建设。

此时,一些城市居民的构成是原住民 外来财富群体。

一线城市的产业不断革新,由制造业升级为高技术行业,催生了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会诞生一批新富群体,同时还会虹吸周边城市和各地的人进入。

也就是说,在城市化进程中,一线城市有着持续的生命力,可以不断的进化,也有充裕的土地财政支持。

反过来看,那些衰落的北方城市,大都是因为产业衰败,比如石油城市和煤炭资源城市,本身就是不可再生的。还有一些地方,也在转型旅游城市,不过对自然环境要去很高。

回归现实,能否提供工作岗位,还是一个城市能留住人的根本。

03 城市宿命

南强北弱,是目前的中国城市格局。除了北京以外,北方城市确实是相对衰弱的,可以预见到是,未来这个趋势无法改变。曾经的重工业时代,北方曾经繁荣过,现在变成了“铁锈地带“,反而是正常现象。

现在北方城市的问题,少数沿海城市如青岛和大连发展得不错,其它地方慢慢的失去活力。一个问题是老龄化,还有一个财政方面吃紧,很多小地方公务员薪资发放出现了困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繁荣的景象,但在全世界范围看来,繁荣是不可持续的,正是因为多种因素汇集在了一起,才有百年未有的机遇:

正好遇到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十几亿人口,大量受教育的人口红利

新的一波技术革命,计算机技术革命

大量渴望致富的人群

多重因素叠加,才有了过去经济的奇迹。当所有红利逐渐消失后,每个地方会回到本来都位置。比如资源型城市,煤矿石油这种,一旦资源耗尽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未来依然能够飞速发展的,只有掌握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城市。中国未来会诞生“超级城市“,也就是现在的一线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的江浙沪城市群,以深圳为核心的大湾区城市群,超级城市会虹吸人才和技术,和其它地方显著拉开差距。

那么其它城市怎么办?

作为东北人,心态反而很好,因为包括东北的省会城市,存在感越来越低,这些地方有种“躺平“的感觉。不过生活还是要继续,上次回长春,这个城市的面貌竟然和上学时候的差不多,除了修了条地铁,没什么大的变化,部分城区还有种破破烂烂的感觉。

但是物资还是很丰富的,因为有电商的存在,如果在拼多多和京东上买东西,全国的东西都能买到。而且在这样的二线城市,物价低,压力小,房价也涨不上去。

大城市还是很残酷的,每过几年,大城市就要换一次血,淘汰一批年轻人,马上就有新一批年轻人涌入。这几年也出现了,逃离北上广的热潮,一些人选择回家“躺平“。

未来几年,社会反而越来越向“稳定“发展。尤其是我国,一只脚在向发达国家的门槛迈进,每个人也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逆袭”的故事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成熟社会的形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