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语文)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四川省蒲江县北街小学的一节语文课。(资料图片)
小学语文课本封面。
中学语文课本封面。
世界文明史上,许多古老文明曾创造过自己的文字,汉字就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杰作。历经数千年风雨,汉字体系不断发展演进,展现出勃勃生机。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同时,“汉字热”“汉语热”人气不减,也令中国语言文字的海外影响力得到提升。
全国普通话
普及率达80.72%
这10年,中国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成功典范。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周为指出,党和国家对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高度重视,将语言文字事业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经过10年努力,普通话普及率增速喜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70%提高到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至2.67%,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参与伟大复兴进程和共享伟大成果贡献了力量。”周为说。
要满足语言文字应用需求的基础保障,离不开加强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国家语委组织制修订了31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规范标准覆盖领域不断拓展。例如,2013年国务院颁布《通用规范汉字表》,首次在通用层面明确“规范汉字”的范围;《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作为一套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了汉语拼音的国际影响和作用;发布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日、俄文)系列国家标准,为交通、旅游、文化、体育、餐饮等10多个服务领域常用的公共服务信息提供规范译文。
2018年,《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发布实施,中国3300多万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有了自己的“普通话”和“规范字”。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邰丽华用手语“唱”国歌的一幕曾打动了无数人,这得益于去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从此满足了听力残疾人手语使用者在奏唱国歌场合,规范、统一、严肃使用手语表达国歌的愿望。
推广普通话
助力脱贫攻坚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六纳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吴桂彬对推普脱贫工作深有感触。忻城县是原国家深度贫困县,吴桂彬在2018年被派驻到六纳村,这里位于大石山区,日常交流语言主要为壮话,地理位置和语言习惯共同导致了当地村民与外界交流存在较大的语言障碍,也影响了村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2018年,六纳村在忻城县率先启动实施“推普脱贫”系列活动。“我们每年都通过开展推普公益课堂、农民普通话夜校班、‘小手拉大手’孩子带动家长共同学习普通话等方式,帮助当地部分有语言障碍的群众掌握普通话的交流方法。”吴桂彬欣喜地说,“我们还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学会多语言’活动,让民族语言和本地语言得到较好传承。”这几年,许多参与培训的村民都走出了大山,在县外找到了稳定工作,实现脱贫致富。
“3年多时间里,通过普通话推广惠及当地群众1600多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9人次,均已实现脱贫。”吴桂彬说。
教育部、国家语委与国务院扶贫办等开展“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面向教师、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等重点人群,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10年来培训逾千万人次。
据周为介绍,建立东西部合作机制,组织开展东西部对口支援,实现“三区三州”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全覆盖。组织动员青年力量,开展推普志愿服务,中央财政专项支持986支团队1.1万余名大学生,辐射带动数10万高校大学生深入中西部推普一线。“2019年召开‘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发布《语言扶贫宣言》,建设‘语言扶贫’APP等学习资源平台。帮助贫困人口通过学习普通话走出大山、走向社会,实现就业、脱贫致富。”
推进国际中文教育
高质量发展
在北京语言大学,10年来已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0多万名通晓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来华留学生。“我们牵头研制《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研发来华留学生考试评价体系,率先设立以语言评价为特色的教育评价学科。编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等教材,实施国际中文智慧教育重大工程,建成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和海外华语资源库。”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如是说。
掌握一门语言,就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北京语言大学的实践正是中国提升国际中文教育水平的缩影。2021年7月1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正式实施。作为首个面向外国学习者、全面评价其中文水平的规范标准,这一标准的实施为推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再添助力,已向海外发布8个语种对照版,与20多个语言教育机构进行标准对接。
放眼全球,如今中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10个联合国下属专门机构将中文作为官方语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人数超25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近2亿。
2014年,以“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为主题的世界语言大会在苏州举行,并发布《苏州共识》;2018年,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举行,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中国语言文字发展的全球视野不断拓宽。
据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介绍,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边和多边语言文化交流正不断加强。“推进中俄、中法、中德以及中国与东盟等双边和多边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国际朋友圈’。签署国家语委首个双边合作协议《国家语委与法国文化部关于语言政策交流合作协议》。”田立新说。自2017年起,以“语言,让世界更和谐,文明更精彩”为主题,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和“语言科技与人类福祉”等系列国际语言文化论坛,填补世界华语区空白,吸引近百位国际组织代表和外国驻华使节参加、近千位专家参与交流研讨、十余万人次观展。(本报记者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8月08日 第 09 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