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小集(青未了赶海)
赶 海
付延平
赶海,顾名思义,就是随着潮水的下退,人也逐渐向下移动,正可谓——赶海。赶海,是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鱼虾,贝类的一种活动,或说是一种乐趣。
虽说定居烟台二十多年了,今天还是第一次赶海。
这是我多年向往的。但事事缠身总不能如愿以偿。现如今真正是有闲阶层,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时间。这不,说走就走------赶海去!
可是一到海边,看到滩涂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装备齐全,再看看自己,不觉笑了。
有经验的赶海人,要穿着水靴或凉鞋,最好是那种不怕水的塑料凉鞋,还要戴上手套。可我穿的却是皮凉鞋,也没戴手套。还要带上工具,比如小桶,小耙子,小铲子,小尖镐。可我就拿一个塑料袋。头上要戴上遮阳的帽子或渔家女子特有的遮阳围巾。我什么都没有,往滩涂上一站,我成了另类。和他们一比,我成了来逛市场的。
原来在我心里的赶海,就是在海滩上拾拾拣拣潮水退去没来得及跑走而留在海滩上小鱼虾,小蛤蜊。没想到还这么复杂。
无奈看人家赶海吧。
我看见一位大姐,动作麻利,不时往小桶里扔着战利品。我凑过去看看大姐都是如何拣拾的,随便就和大姐攀谈起来。
大姐可是个“老烟台”,赶海是她从小练就的本领。她见我有兴趣听,就打开了话匣子。
“赶海啊,可是有讲究,什么海物用什么家伙,不同的海物得用不同的办法,这都是经验。”老大姐手里一边忙乎,嘴里一边说着。
比如说蛤蜊,退潮时泥滩上会留下一个个小孔,这是蛤蜊正在呼吸和吃食。这时你在离小孔3至5厘米的地方下铲,保准能挖到蛤蜊。
还有,野生海蛎子的壳很硬,一般紧紧贴着在海礁石上。想要完整取下带壳的海蛎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加上海蛎子的壳又硬又重,也不便于携带,这时你就得带个锥子,用锥子将海蛎子壳撬开,只取它的肉,装在桶中带回家。
我听得津津有味,原来赶海还真是有学问。这时看大姐从一个小塑料袋里捏出一小捏白色粉末,往一个小洞里撒,我好奇的看着。大姐看看我,指指小洞。不一会儿,一个像竹管样的东西爬出洞来,大姐麻利地一把抓住扔到眼前的桶里。我好奇的凑上去,大姐笑着告诉我“抓蛏子就得这样抓”。
原来蛏子主要栖息在近海沙泥中,潜伏深度为其体长的5~6倍。夏季是收获蛏子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它们潜伏较浅,适合挖掘。
大姐说“如果你在海滩上看到相距不远的两个小孔,孔圆而且又深又直,这两个小孔就是蛏子两个水管伸出的地方。你刚才不是看见我往洞里面撒东西吗,这是盐,你只要向小洞里撒上一点盐,蛏子会自己跑出来,这样你抓它就容易了。”
我简直听入迷了。渔民真是有智慧,他们生在海边,长在海边,靠海吃海,摸透了大海的脾气。大海也倾情奉它的所有,馈赠,养育了一代代渔家人。
这时看大姐又聚精会神的样子,我知道一定是大姐又发现了“敌情”,我也屏住呼吸静悄悄地等着。
只见大姐用铁锹在泥滩上铲出一片平地,眼前便出现手指粗的泥窝。然后她从身边的袋子里抽出一支毛笔,遂将毛笔轻轻放进窝里。我好奇地看着大姐有条不稳地做着这一切。
原来大姐这是在捉虾虎。虾虎比琵琶虾个头要小,只是头部较大,味道非常鲜美。据大姐介绍,虾虎是非常爱干净的,它不允许任何杂物留在它的家里,它就会用它的巨獒夹住毛笔往上顶出洞口。这时人要一手提毛笔,一手在洞口做好准备,只要它露头的一刹那,迅速出手就能将它捉住。
真是太神奇了,我不无感慨着。忽然我发现了海虹,高兴地叫起来。海虹原来是附着在海礁石上,我伸手去拣。大姐拦着我说, 海虹附着在海礁石上,如果没有工具空手去摘,会很容易被割破手指,戴上手套,拿上小铁铲,几下就能把粘在岩石上面的海虹铲下来。说着随手递给我一把小铲子,我按照大姐的样子,真得很轻松就铲下好几个海虹。
天色渐晚了,和大姐一起来的几个姐妹凑到了一起。你看看她的小桶,她看看我的袋子,彼此炫耀着自己的收获,说说笑笑向岸边返回。我目送她们走远了。这些“老烟台”们,仅用几根竹签、一根毛笔、一把铲子,就能在半天的时间,将小桶装得满满当当。
夜空下渐渐远去的海浪,随着岸上的灯光荡漾着,赶海人欢笑声散落在一路赶海的脚窝里,此一刻,赶海的“老烟台”们收获满满,我的心里也是满满的收获。
我想着,下次一定装备整齐去赶海!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