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未来可能创新的方面(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连续三届参加“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孙浩程一直将它视为自己考上戏之外最幸运的事,更将它当成一次特殊的研究生学习。
“我之前做小剧场话剧,无人问津,野蛮生长,看似自由,但没方向。在孵化计划,我从头开始系统学习音乐剧创作,眼界打开了,也更有方向了。”
今年,孙浩程以编剧/作词身份参与的《“偷”故事的人》顺利入围“2022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即将“研究生毕业”的他,希望交出一部漂亮的毕业作品。
8月6日-8日,2022孵化计划对第一赛段成果进行中期考核,四部入围作品《八角亭迷雾》《“偷”故事的人》《恐龙凶巴巴·不一样的朋友》《一生》纷纷揭开面纱一角,举行了剧本朗读会和歌曲首唱分享。同时,主办方还公布了两部特邀孵化作品:《缝纫机乐队》和《麦克白夫人》。
四部入围作品突破类型
不同于前三届,2022孵化计划在自由孵化之外,设立了两个新赛道——定向孵化(点唱机音乐剧孵化、影视IP孵化)、特邀孵化,三个赛道共收到74份投稿。
《恐龙凶巴巴》《一生》入围了自由孵化。前者讲述了一只食肉恐龙、一只食草恐龙跨越族群的友谊,是孵化计划四年来唯一一部入选的亲子家庭音乐剧。后者根据莫泊桑的小说改编,也是孵化计划四年来唯一一部根据名著改编的音乐剧。
“这是一个带有成人思考的儿童故事。”《恐龙凶巴巴》孵化导师胡晓庆介绍,台上有乐队互动,作曲何思诺采用Ska的曲风,写出来的音乐有一种野生的力量,“很洗脑,很有感染力,说不定就成了抖音神曲。”
《恐龙凶巴巴》
“莫泊桑的小说里有三个季节的描写,春季生气盎然,秋季萧瑟凋敝,冬季冰冷残酷,音乐剧的改编要紧紧抓住季节变化,剧情发展要吻合季节的铺设,难度很大。”《一生》孵化导师徐俊介绍,编剧温昭逸三易其稿,在原著基础上增设表现主义戏剧手法,设置了中年、青年两对雅娜、罗莎莉,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叙事,大大增加了戏剧性。
定向孵化赛道分为与环球音乐版权中国合作的点唱机音乐剧孵化、与爱奇艺星尘工作室合作的影视IP孵化,前者提供了120首音乐作品,后者提供了三部优质IP,供孵化创作。
由孙浩程编剧/作词、吴思达编曲/作曲的《“偷”故事的人》,入围了点唱机音乐剧孵化。两人采用了17首环球音乐版权中国曲库中的歌曲,并额外创作了2首原创歌曲。
孵化导师樊冲认为,点唱机音乐剧的关键在于,唱演要重过情节,“两人一开始会心慌,怕情节不够,越写越多,这样会把音乐的魅力稀释,把唱演的荷尔蒙稀释。我们应该让故事更简单、音乐更有力、唱演更鲜活。”另一个难度在于,环球音乐版权中国的“版权池”太大了,选曲的过程犹如大海捞针,“歌曲包罗万象,如何把它们有机串连,和人物的情感连接,是很大的挑战。”
《“偷”故事的人》
2021年,由段奕宏、郝蕾等主演的悬疑剧《八角亭谜雾》吸引了不少眼球。由陆越颖和王晶编剧、唐飞作曲、陆越颖作词的《八角亭谜雾》,入围了影视IP孵化。
“经过6次编剧会议,我们大大简化了原剧错综复杂的故事线和人物关系,但悬疑的氛围更烧脑、更刺激、更惊吓。”孵化导师刘亮佐介绍,如何让观众通过音乐的引导进入悬疑的故事中,是一个棘手问题,作曲唐飞在音乐中加入了戏曲元素,具有点睛之效。
“四部入围作品的类型在前三届都没出现过,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带了更新鲜的体验。”孵化评审之一王海笑说。
《八角亭谜雾》
特邀孵化官宣两部新作
特邀孵化作为新赛道备受关注。8月8日,特邀孵化官宣了两部作品,分别是《缝纫机乐队》和《麦克白夫人》。
《缝纫机乐队》改编自大鹏导演的喜剧电影,将是中国首部以摇滚乐队为主题的原创音乐剧。中国香港著名作曲家高世章、美籍作词人/编剧Robert Lee强强联手,将带来纽约百老汇的专业技术和创作经验。
《麦克白夫人》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由James Beeny、Gina Georgio改编和创作词曲,邀请到多位伦敦西区演员参与。中英团队将于明年上半年在上海、伦敦完成2-3轮工作坊,在上海进行世界首演。
“自由孵化像一个种子库,我们广撒网,真正能捞到多少鱼?看造化,看缘分,是大浪淘沙的一个过程。”孵化评审之一费元洪比喻,定向孵化有已经经过市场检验的故事和音乐打底,就像修剪盆景,还需要继续打磨;特邀孵化是寻找好的胚胎,再邀请行业大咖用专业的、成熟的方式进行养育。
“不同的赛道都有可能产生有价值的作品,孵化计划就像土壤、雨露、阳光,尽可能地提供养分。”费元洪强调,孵化不分无名小卒和行业大咖,不管他们有没有经验、是不是成功,在创作时都需要静心孵化,而孵化计划提供了一个成本很小、可以试错、可以纠偏的机制。
“孵化计划给了创作者尊重。”费元洪说,作曲、作词、编剧对音乐剧来说是核心,但在中国的音乐剧语境里,这些工种就像USB,作为一种插件插在主机上生存,“有一种干活的状态,他们并不能真正把控作品的成长,而孵化计划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2019年以来,共有463人次参与的342部原创作品,参加了孵化计划的投稿。这个过程不但孵化了作品,更孵化了编剧、作曲、演员等音乐剧行业的储备人才,也因此被誉为“一双能看到行业广阔未来的眼睛”。
“孵化计划诞生的背后有一种情怀。”孵化评审之一陶辛说,国内此前的音乐剧制作,往往是大投资找大腕,大腕演完几场音乐剧就走人,很难在音乐剧行业深耕。“我们希望改变这个状态。音乐剧是年轻人的艺术,不是大腕的艺术,怎么给年轻人更多机会,这是孵化计划的初衷。”秉持这样的初衷,走到第四届的孵化计划,随处可见活力四射的年轻人。
“第一届、第二届,我们收到很多投稿,很多素人一腔热情,但合格的作品并不多。后来,投稿的人越来越专业,受过相关的训练,拿出来的作品水准也比较高。”走过第四届,陶辛观察,孵化计划已经从情怀的追逐转到技术本身的追求,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丁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