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口民族概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辖地级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黔南州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先民居住的区域,早在殷、周时期,境内就已有了许多部族活动,并分属于牂牁、夜郎等方国。1949年,隶属贵阳专区。1956年,设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境内著名景点有:斗篷山、荔波樟江、阳宝山、四季花谷等。

2018年9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入选2018城市文旅新引力排行榜,排名第79位。

人口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黔南常住人口3231161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569847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38686人,减少9.49%。年平均递减0.99%。

黔南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69759人,占51.68%;女性人口为1561402人,占48.3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9.94下降为106.94。

黔南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57830人,占23.45%;15-64岁人口为2169128人,占67.13%;65岁及以上人口为304203人,占9.42%。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0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7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28个百分点。

布 依 族(11)

黔南州布依族,全州各县市均有分布,居于红水河流域和都柳江、清水江上游。黔南州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第一土语和第二土语。

黔南布依族多居住平坝,村寨依山傍水,竹树深掩,河溪环绕。形式有石木结构型:上部为木柱木板结构,下部为石砌。石砌型:以石块砌墙,石板盖房;木质结构型:柱、壁、梁、门、窗全为木质结构,多为一楼一底。

黔南州布依族服饰,女多穿右衽中长衣,盘肩,着长裤。袖口、襟沿和裤脚镶有栏干,包头帕,部分地区妇女系围腰,穿及膝百褶裙;男性服装式一般穿对襟衣、长裤。

黔南州布依族青年男女情投意合后征得父母同意,择日结婚。结婚活动中主要有“要八字”、“讨花”、“背子孙鸡”、“哭亲”、“哥背出门”、“守吉时”等习俗。

黔南州布依族节日主要有春节、“更建”节、“四月八”、“端午节、“六月六”、“七月半”、“更宿”节。节日中采取各种活动娱人,并祭祀祖先等,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黔南布依族多信仰为原始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有祭祖神龛、土地菩萨等。祭祀祖先、灶神、石神、树神、鬼神等等。

  • 苗 族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口民族概况)(1)

苗族(30)

黔南州境内的苗族主要分布在惠水县、都匀市、三都水族自治县、福泉市、贵定县、龙里县等县市。黔南境内的苗族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东、中、西部三大方言。

黔南州苗族村寨多聚族而居。以青瓦木楼房居室为主体,楼上有阳台屋面微凹,檐角翘起,穿斗式结构。俗称“吊脚楼”。

黔南州苗族服饰各支系服饰不一,有便装与盛装之分。便装简洁朴素,主要日常生活穿戴。盛装为节日和喜期穿戴,加以银饰,华贵艳丽。服装刺绣有房梁、人、马、蝴蝶、花卉、印纹等花纹图案。较多饰银簪、银钗、银牛角牌、银项圈、银手镯等。

黔南州苗族节日主要有“四月八”、“鼓藏节”、“牛打场节”、“吃新节”、 “杀鱼节”、“苗年”等。各类节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社会生产生活。

黔南州苗族主要通过跳花、跳月“摇马郎”、“坐花场”以及节日交往等形式选择意中人。建立感情后,择日举行婚礼。

黔南州苗族擅蜡染、挑花刺绣、织锦,并以银饰为著。其刺绣针法有平绣、盘绣、绉绣、辫绣、结绣、珠珠针、打子绣、堆花等10余种。织锦用彩色丝线编织花鸟、蝴蝶等图案,五彩缤纷。银饰形式有各种项圈、银帽、银手镯、银背扇、银项练、银花、银耳环、银玲、银牌、银罗汉、银泡、银蝴蝶等等。工艺十分精湛。[18]

  • 水 族

黔南州的水族主要聚居于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都匀市、独山县。水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族有古老的雏形文字,称“水书”。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口民族概况)(2)

水 族(23)

水族多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森林覆盖,环境优美。住房建筑属越人的“干栏”式建筑。每栋一般为三五间,二三层。修建时先在地面立五、六尺高的底架,然后用枋条穿拉,再在底架上修建人居部分。房屋外加挑枋竖长瓜,盖成重檐,重檐下作为走廊并设有栏杆。

水族服饰现今主要有如下款式:男装上穿对襟短衣,衣布扣,青色为主,下穿大裤脚长裤,包头帕。女装,一身穿兰色及膝右衽长衫,短领,着长裤,胸佩绣花围腰,围以银链饰之,围腰中部系提花飘带,脚穿钩穴花鞋或元宝盖绣花鞋,头斜插梳子,外包白(青)色长帕;二着衣、裤,衣裤的绣花边饰之,挽结于顶,外包方格花巾;三着青紫色衣裤,或中长裙,戴银饰,或包青紫色头巾;四着及腰短衣,穿长裤,包青色头帕,复包白色头巾,胸佩绣花折围腰。饰物主要有银钗、银花、银步眼帘、双龙戏珠的银压领、银手镯、银项圈等;刺绣手法主要有贴绣、平绣、十字绣、马尾绣等。

水族节日有端节、卯节、“敬霞节”、“苏宁喜”(娘娘节)、额节等。水族节日以水族历法推算。节日产生了水族祭祀、赛马、敲铜鼓、对歌等习俗和鱼包韭菜、鱼包广菜、龙蚌菜、九阡酒等水族饮食。

水族崇尚铜鼓。主要用于节日、接亲、立新房等喜事、办老人丧事。

水族“水书”,是古老的文字遗存。分为干支数目字、象形字、形声字、和指示字、会意字和一些特殊符号。

水书习俗和水族马尾绣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毛 南 族

黔南州的毛南族主要居住在平塘县、独山县和惠水县。自称“印绕”、“哎绕”、“印吞”、“哎吞”。1990年7月认定为毛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河东土语、河西土语和姚哨土语,但普遍兼通用汉语。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口民族概况)(3)

毛 南 族(10)

黔南州的毛南族建房选址多在依山傍水的河谷山腰。房间一般三间六格,房屋正中一间为堂屋,堂屋壁上设神龛,前面留有3.4尺宽的吞口。左右侧前间作聚餐待客用,后间为卧室。楼上存放粮食和杂物。

毛南族妇女穿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及滚边裤子,女装最大的特点是镶有三道黄色花边的右开襟上衣和滚边裤子,从衣领到衣襟镶有花边。腰束绣花围口和绣花飘带的青布围腰。头包粉色或青色头帕,包时显露缨须。手戴银镯或玉镯,脚穿圆口或尖头船形绣花鞋,男装着及腰青色对襟衣或长衫,用长约八尺青布缠在头上,头巾一端有布须,腰缠八尺长的青色腰带缠腰,下面穿宽筒裤子,脚穿白底黑面的布鞋。

黔南州毛南族传统节日有“雨定”(火把节)、“寒尾”(迎春节)、“誉久”(桥节)。[18]

  • 瑶 族

黔南州瑶族黔南州瑶族主要分布在荔波县的瑶山瑶族乡、瑶麓瑶族乡和茂兰镇。自称“努格劳”、“努茂”、“杯冬诺”、“拉珈”等。黔南州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口民族概况)(4)

瑶族(25)

黔南州瑶族根据服饰特点分别俗称为“白裤瑶”、“青瑶”和“长衫瑶”。

“白裤瑶”男子挽发,头包白色或黑色头巾,上身着矮领高腰无扣对襟衣,下穿白色大裆短裤;女装夏衣无领无袖“贯首服”。背面为整幅蜡染加绣“回”纹或“田”纹图案,冬衣与男装无异。妇女包青黑色头帕如梯形状,椽用白色细布带饰束。下以青色为主体的蜡染百褶裙,裙底沿用寸许宽橙色板丝装饰。

“青瑶”男装,头包青黑色头巾,包时正面头巾显现平绣花纹。穿无领对襟长袖及腰衣,衣无扣,用青黑色腰带束扎,下穿及膝长裤,小腿着腿笼,腿笼靠膝盖端用两端绣花、饰缨须,约2公分宽、1米长的布带拴系。女装,挽结于头顶,由头前向后纵插三根或五根银质或牛肋骨发簪。上衣与男装相似,外加披坎肩,砍肩为蜡染、挑绣“田”字形图案。下穿裙,盛装则佩戴银项圈数根、银鸟数只、银手镯等银饰。腿扎绑腿与男子同。

长衫瑶,服色尚青色,头包刺绣正方形、长方形图案青色头巾,包头巾时中间图案正对脑门,两侧图案包于脑后。男子穿及脚长衫,下穿长裤。女子上穿及腰长袖衣,外套蜡染绣花“田”纹图案坎肩。下着裙,女盛装则盘发髻,横插银簪,饰银手镯、耳环和项圈等。

黔南州瑶族婚姻程序一般都经过交友、提亲、结亲等程序。其间有“姑娘追”、“凿壁谈婚”、“玩门廊”、“捶亲”、“不落夫家”等习俗。

荔波县瑶山瑶族乡的禾仓,离地面约1.5左右,通风防潮。四根立柱与仓底的连接处装套有瓦罐、木板和石板,用以防止老鼠爬进仓内。

黔南州瑶族的丧葬有土葬、岩洞葬、洞内土葬三各形式。有“杀牛祭祖”、“意外亡者不入洞”、立“图腾柱”等习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