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有多少个孩子 陶渊明五个儿子都傻
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尊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由于中学课本的大力普及,国人无不能说出《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名篇,多能朗朗地背出“悠然见南山”等的名句。 这些熟悉的就不聊了,今天来聊聊陶渊明的家庭生活。 陶渊明的曾祖父或为陶侃(东晋开国元勋),母亲孟氏则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年少时他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曾在《命子》中赞颂家族显耀的历史,希望娃儿们能继承陶家遗风。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是一般大,他虽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但还是在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后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先后娶过两位妻子,第一位妻子早逝,第二任妻子翟氏一直陪伴着他。《南史·隐逸传》记载:“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当然,这都是后人的说法。实则陶渊明并未留下专门的诗文来具体描写妻子,不过在个别涉及到的诗文中,还是很能看出他对她的感情。翟氏辛勤操持生活,在家境困顿时向陶渊明提出“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使他在《与子俨等疏》里感叹“孺仲贤妻”“室无莱妇”。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陶俨、陶俟、陶份、陶佚、陶佟。 一眼看过去,啊,好多单人旁啊。 他给孩子写过许多诗文。跟所有父亲一样,陶渊明有望子成龙的期许,在《命子》中先是追述祖先功业,接着勉励长子陶俨继承祖辈家风,努力成才:“名汝曰俨,字汝求思。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还有一篇也蛮有趣的,题目叫《责子》,
诗云: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第一次读,我笑得差点背过气去。 翻译成白话,大概就是: 老夫我有五个儿子,没有一个喜欢纸笔。阿舒已经十六岁了,论懒惰,无人能相比。阿宣快十五岁了,还是无心向学。阿雍、阿端十三岁了,连数数都不会。通儿快九岁了,每天只知道吃吃吃。 ——心疼陶渊明。 面对这样一帮熊孩子,他并没有气急败坏,只是以风趣幽默的口吻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读来有种深深的怜爱。
陶渊明是个相当接地气的人,很好相处。回家时遇到“童仆欢迎,稚子侯门”(《归去来兮辞》)或“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和郭主簿》)就深感欣慰,大发感叹:“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和郭主薄其一》)。 五十三岁时,陶渊明所患痁疾曾一度加剧。重病中的他自恐来日无多,便留下带有遗书口吻的《与子俨等疏》。明朝林云铭《古文析义》赞其为“与子一疏,乃陶公毕生实录、全副学问也。” 我觉得说得蛮中肯。确实是很感人。疏言:“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表达了深深的自责,自嘲没有养家糊口的本事,让孩子们饱受饥寒。足见其作为父亲,喜爱子女、疼爱子女的款款深情。 我们能从诗文中感受到陶渊明家庭生活的独特温暖。作为一个超凡脱俗的大诗人,他并没有缺失世俗生活的这一部分,真是好幸运。高门大户常有少子无子的苦恼,而归隐田园、不争不抢的陶渊明却有五个儿子,堪称一大慰藉。
这五个儿子在各类记载中都没怎么再出现过,估计确实没什么出息(捂脸)。 不过,平平安安就是福,苏轼不是也给孩子写过《洗儿诗》么: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相比起“文人”,陶渊明的身份倒更像是一个……呃……农民伯伯,而且是一个拖家带口的农民伯伯,脸上沾土、手脚裹泥、笑容和蔼。 我们可以想象到,陶渊明在饮酒作诗、雅兴翩跹时,傻儿子们正手拿瓜果伴在身旁,嬉嬉闹闹。正是这些温馨而普通的生活细节,让陶渊明感受到了最本真、最自然的农事与健康,留下了那么多的传世名作。 陶渊明从“耻于农事”的士大夫阶层主动退出,归隐到了这样的一种淡泊生活中,全然区别于当时其他的文人墨客。与他同时期的人,你们懂的,总是狂饮、谈玄、食散、修道,极尽惊世骇俗之事。当然很牛逼,但总有点行为艺术的感觉,更像是某种“秀”,缺乏日常性。只有这位归隐园田的陶渊明,身倚菊篱,脚踏黄土,面朝南山,怀抱妻儿,活出了一番“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心平气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