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每个人都有吗(神奇动物在哪里)

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生物们为了繁衍下去可谓各显神通,今天我们在聊聊动物的“易容术”——拟态

拟态(Mimicry)是指一个物种在演化中获得与另一物种相似的特征来混淆其他生物的现象。拟态是如此有效和普遍,以至于从昆虫、鱼类、两栖类到植物都有这样的现象。



“我是你不爱吃的素菜”——贝氏拟态

生物通过模仿其他有毒或无食用价值的物种的防御型拟态称为贝氏拟态(Batesian mimicry,以亨利·沃尔特·贝兹命名)。贝氏拟态多见于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常常就是掠食者不感兴趣的素菜,例如腐朽的树叶、树木、鸟粪等。

神奇动物每个人都有吗(神奇动物在哪里)(1)

模仿树枝的天社蛾

神奇动物每个人都有吗(神奇动物在哪里)(2)

模仿树叶的枯叶角蟾

神奇动物每个人都有吗(神奇动物在哪里)(3)

鸟粪蛛

鸟粪蛛用它的丝线模仿了鸟粪飞溅的效果。一些拟态水中落叶或藻片的鱼类甚至可以模仿这些无生命体在水中随波逐流的效果。

贝氏拟态的特点在于通过模拟别的物种来告诉捕食者,“我不好吃(或我有毒),你快走吧”,从而让天敌远离自己,过上安全快乐的生活。



“我可不是虚张声势,我和那家伙一样难吃!”——穆氏拟态

穆氏拟态(Müllerian mimicry,以 Fritz Mülle 命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御性较强的物种拥有共同的掠食者,他们会彼此模仿增强警戒来保护自己。穆氏拟态最早发现于具有五颜六色翅膀团的热带蝴蝶中,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就是帝王蝶总督蝶

神奇动物每个人都有吗(神奇动物在哪里)(4)

总督蝶(上)和帝王蝶(下)

帝王蝶在毛虫时期因为吃乳草而摄入一种固醇类物质,成虫后这种固醇依然保存在体内,这种固醇是有毒物质。一开始人们认为无毒的总督蝶是通过模仿帝王蝶惟妙惟肖才让这一物质香火兴旺,因为掠食者将这种色彩斑斓的蝴蝶与不愉快的中毒经历联系在一起。但是,1991年《自然》杂志发现,对于掠食者来说无毒的总督蝶其实和有毒的帝王蝶一样难吃,甚至更倒胃口。

穆氏拟态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任何阻止天敌的特点都会被模仿,例如臭味、尖刺和防御行为。蜜蜂和胡蜂都有毒刺,于是都进化成了黑黄相间的颜色。



“来吃我呀,我很可口的”——进攻性拟态

进攻性拟态(Aggressive mimicry)是指物种拟态称为无害、猎物的诱饵来吸引天敌的现象。常见的有猪笼草伪装成花朵吸引昆虫前来采蜜,以此捕食昆虫获取养分。

神奇动物每个人都有吗(神奇动物在哪里)(5)

兰花螳螂

兰花螳螂色彩鲜艳,它们利用兰花般的美丽外表来伏击前来采蜜授粉的昆虫。

神奇动物每个人都有吗(神奇动物在哪里)(6)

蟹蛛

神奇动物每个人都有吗(神奇动物在哪里)(7)

龟蚁

有事动物甚至模仿称为它们的猎物,上图中的蟹蛛(八条腿)模仿成它的猎物龟蚁(6条腿),如果说贝氏拟态是“披着狼皮的羊”蟹蛛则是“披着羊皮的狼”。

有人感叹生物为什么能够模仿其他生命如此惟妙惟肖的地步,这难道不是生命是由神创的证据。其实恰恰相反,生物拟态在进化论中很好解释。生物遗传过程中基因的微小突变,都可能在外表上有巨大的改变。

初中生物课本上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例是英国的桦尺蠖(huo),19世纪之前的桦尺蠖灰白色并带有黑色斑点的,拟态桦树皮的样子。但到了工业革命后期,桦树皮被工业污染成黑色,随后华尺蠖也进化成黑色。

不禁感叹自然界生物的神奇,最后来欣赏一场进攻性拟态惊心动魄的“猎食盛宴”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