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八大将领是哪八位(这位清代末任浙江巡抚名气不大)

研读历史有时会发现,一些看似并不关联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一旦被串联起来看,竟然趣味横生。比如本篇今天有说的这位清末官员,说他的名字可能许多人都很陌生,但要说他是曾叱咤风云的民国大帅张作霖的恩师;又曾智护过秋瑾灵柩;还曾收留过幼年时的京城名妓小凤仙与养母,那这个人就值得知晓一下了。

此人名叫增韫,字子固,附学生员出身,蒙古族镶蓝旗人,是满清最后一任浙江巡抚。光绪年间还曾当过奉天新民府知府、奉天府尹,直隶布政使等。

晚清八大将领是哪八位(这位清代末任浙江巡抚名气不大)(1)

(张作霖)

增祺在官场任职多年,熟知招抚程序。在奏报朝廷同意后,按照归属管理的惯例,他批示新民府具体承办收编张作霖事宜,而此时的新民府知府就是增韫。

但增韫并不认识张作霖,为此,多次受过张作霖保险队救助的八角台商会会长张紫云联合几个绅商,一同向新民知府增韫正式推荐张作霖,并对张作霖的能力大加赞扬。

一天,增韫安排个时间专门接见张作霖。张作霖情知机不可失,他细心做好准备,以弟子身份行叩见礼,称增韫为老师。通过亲见和谈话,增韫感到张作霖是个温文尔雅之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便命张作霖整理部武,将其带到新民听候点编。增韫随后以知府的名义上报了“化私团为公团”报告,得到了盛京将军增祺的批准。

自此,张作霖的队伍有了朝廷兵的番号,冠名新民府“巡警前路游击马队”,张作霖被任命为帮办(副营长),队伍还驻扎在八角台。第二年也就是1903年7月,张作霖所部和新民街巡捕队合并为巡防马步游击队,人数达到480多人,张作霖升任管带(营长)。这支整编后的队伍移驻新民府,负责地方治安,兼剿匪。增韫也成为张作霖的直接上司。张作霖很懂得知恩图报,他把增韫当成自己的提携恩人,对增韫言听计从,在平时言行中也经常推崇增韫,夸耀增韫的才能和品行,增韫也是不是对他予以关照。

正是这次起步,张作霖由一个民团武装的头目摇身变成了朝廷官军的军官,成为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从此,依靠这支武装,他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由巡防营统领、关外练兵大臣、陆军二十七师中将师长、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直至安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

再说,收编了张作霖以后,新民知府增韫也开始官运亨通。张作霖深谙“一荣俱荣”的道理,在官军岗位上很为增韫长脸,干了好几件漂亮的事情。先是联合力量镇压了为害多年的土匪侯老疙瘩,继而又平定了活跃在辽西的悍匪“五大哨”···张作霖的剿匪行动,为增知府赢得了民心,也获得了朝廷对增韫的赏识。1905年4月,在招抚张作霖仅仅两年多以后,增韫就被破格提升为奉天府府尹,品级从四品一下子长到二品。

张作霖发迹后,始终不忘增韫当初的招抚提携之恩。张学良晚年回忆说:“我父亲对增韫从来礼敬之。”张作霖位高权重时曾多次派人联系增韫,想邀请老上级重新出山任职,都被增韫以年老体迈为由婉言谢绝。

暗中保护秋瑾灵柩

史料介绍,增韫任职晚清末任浙江巡抚时,还曾办了一件颇受后人赞许的好事,就是他暗中智保鉴湖女侠秋瑾烈士的灵柩不受破坏。

秋瑾是辛亥革命先烈,1907年7月因为组织武装起义事泄而被清政府杀害于浙江绍兴。两位好友把她的遗骨埋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实现了秋瑾生前"埋骨西泠"的心愿。增韫是1908年才到杭州上任的,秋瑾的事发生在他到任之前,与他没有什么关连。

哪知,秋瑾墓建成后不久,一个叫常徽的御史来到杭州巡游西湖,偶然之间发现了秋瑾墓。常徽心想,“乱党头目”的灵柩怎能安葬在这么显眼的地方?御史的职责就是受朝廷委派给地方挑毛病,常徽抓住这个把柄不放,回到北京就向朝廷上奏一本。很快,浙江巡抚增韫接到皇帝旨意:查办,铲平秋瑾墓。

良心未泯的增韫不愿意将事情做绝。他知道,如果平坟,自己声誉会受到谴责,而不平坟,又无法向朝廷交代。

拿不定主意的增韫给自己崇敬的当朝重臣张之洞写信,请老上级为自己指点迷津。张之洞给增韫回信只写了十个字:“墓可平,碑可铲,人可不拿”。增韫立即会意,他暗地里派人联系原先的同事、时任黑龙江提法使的秋瑾堂叔秋桐豫。此时,秋瑾的哥哥秋誉章正躲藏在秋桐豫家中,增韫的意图就是暗地通知秋家人快来迁坟,免遭铲平。

秋誉章弄清了增韫的意图之后,匆匆从黑龙江赶回杭州。按照增韫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先以秋瑾家属的名义给增韫提交了一份自行迁葬秋瑾尸棺到绍兴埋葬的请示文告,上面的日期故意写得早于朝廷平坟命令下达的时间。

晚清八大将领是哪八位(这位清代末任浙江巡抚名气不大)(2)

(网络图片)

增韫则顺水推舟批复同意,就这样像演戏一样履行了迁坟手续,给外界制造出家属提前就已经迁坟的假象。为避免夜长梦多,增韫嘱咐秋誉章当天就雇人挖开秋瑾坟墓,起出灵柩,连夜运往绍兴。待秋瑾灵柩一迁走,增韫马上带领下属官员和差役,到西泠桥畔把秋瑾墓全部铲平,而后又向朝廷奏报了平坟经过,算是交差。

由于增韫用心良苦的暗中保护,才使秋瑾的灵柩得以保存下来,后来几经辗转,直到1913年秋瑾殉难六周年时,在当时政府的支持下,秋瑾的遗骨才重新安葬在西湖的西泠桥畔。

保护秋瑾灵柩,无疑是增韫在自己权限范围内力所能及做的一件善事。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增韫做了好事也不敢声张,而且还因此遭到革命党人的痛恨,背负骂名数十年。直到新中国建立后,当年和秋瑾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同仁徐双韵撰写了回忆文章《记秋瑾》,记载了增韫暗中保护秋瑾灵柩的经过,一段历史隐秘至此才被揭开。

收留小凤仙

曾在1915年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软禁而闻名全国的京城名妓小凤仙,儿少时曾在增韫府中生活过。

据有关史料记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间,杭州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在杭州起事。在增韫的巡抚衙门遭到革命军进攻时,一个女佣带着一名小姑娘慌张地从后门逃出,幸免被战乱所害。

这个寄居在巡抚衙门里的小女孩并不是增韫的亲戚,而是女佣张奶妈的养女,后来跟着张奶妈从杭州逃难到上海。

因为衣食无着,张奶妈把这个孩子送到南京卖唱为生,取艺名“小凤仙”。再后来,“小凤仙”迫于生计,被人辗转带到北京八大胡同里混迹青楼,由于才色俱佳而有了名气。据有关史料介绍,小凤仙家原是浙江的旗人,她父亲名叫朱承海,母亲是偏房。因不愿受大老婆歧视,其母带着她离开朱家单过。不久母亲病逝,姓张的奶妈收留抚养她,所以她也改姓张。

1915年11月,就在“小凤仙”逃离增韫家里四年之后,她因为帮助共和名将蔡锷摆脱袁世凯监控逃出京城而声名大噪,谱写了英雄美人的传奇佳话。后来,蔡锷龙归沧海,终于在云南举起反袁义旗。随着护国讨袁斗争的胜利发展,小凤仙的“侠妓”名声也传遍了全国。

这段故事几十年后又被拍摄成电影《知音》。大概不会有人想到,“小凤仙”的幼年曾经在张作霖恩人增韫的府邸里生活过。

晚清八大将领是哪八位(这位清代末任浙江巡抚名气不大)(3)

(剧照)

袁世凯垮台后,增韫回到东北,当过哈尔滨佛教会会长,组织过慈善会,后来在哈尔滨终老。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