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之死(既生瑜何生亮)

世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演义党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

鲁肃之死(既生瑜何生亮)(1)

其实这只是书面上的说法,"既生瑜何生亮"人人皆知,其实还有后半句让人听后心酸不已。

既生瑜何生亮,很明显这里面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周瑜,一个是诸葛亮,两个人是不同的阵营的,所以才会有人猜测,这句话,实则是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意,而其实有了后半句,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被误解了千年。

鲁肃之死(既生瑜何生亮)(2)

孙权评价时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刘备也曾经赞赏周瑜"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当时的名将程普作为周瑜的手下也赞赏周瑜"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那么那句既生瑜何生亮,又是怎么出现并广为传知的呢?

鲁肃之死(既生瑜何生亮)(3)

赤壁之战时,周瑜与诸葛亮相识。两人均有雄韬伟略,因此惺惺相惜,互相引为知己。周瑜十分欣赏诸葛亮,认为他是难得的英才,希望他能离开刘备,投奔孙权,与自己一同共谋大事。周瑜甚至表示自己愿意让出官位,屈居诸葛亮之下,但是诸葛亮却执意追随刘备,坚决拒绝了周瑜。

鲁肃之死(既生瑜何生亮)(4)

​刘备与孙权交恶之后,周瑜和诸葛亮再也没有机会一同谋事,周瑜也英年早逝,在率军西征的路上不慎染疾,不治而亡。他临死前,仍然挂记着诸葛亮,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君未归孤何安"这样的遗言。他直到临死前都希望诸葛亮能够加入孙权阵营。诸葛亮知道后心酸不已。

诸葛亮、周瑜两人皆是大智慧之人,他们不仅是对手,亦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在诸葛亮眼中,周瑜除了军事外还能够享受天伦之乐,很是羡慕。周瑜对诸葛亮也是相见恨晚。经常会说既生瑜何生亮,来表达对孔明的爱慕。

鲁肃之死(既生瑜何生亮)(5)

现在对"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的理解,大部分都是周瑜对自己的叹息。周瑜自己有才不说,还举荐很多贤才给孙权。而在后人的演绎中,"既生瑜何生亮"却成为了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言,实在是大大的误传了。如果当初周瑜真的把诸葛亮劝归了,相信两位运筹帷幄的英雄将会改变天下格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