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居秋暝的诗情画意图(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诗画)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王维的《山居秋暝》清新自然 ,诗画一体 ,作者用清新的笔调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王维(701- 761)唐诗人、画家。唐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艺术上极见功力,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
王维兼通音乐,精绘画,善写泼墨山水及松石,笔迹雄壮,似吴道子,始用皴法和渲晕,布置重深,尤工平远之景。曾绘《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亦人物、肖像、丛竹等。存世的《雪溪图》、《写济南优生像》(一作《伏生授经图》),相传是他的画迹。有《王右丞集》。王维的山水田园禅意幽远、恬淡、宁静,但它的幽远、恬淡、宁静,决不尽是死寂、枯槁、浮躁,而是静中有动,动中寓静。他所醉心描画的自然美,他所追求的幽远、恬淡、宁静的禅境,是和现实生活的污浊世界、黑暗的政治环境相对立的,而非都是心灵空虚寂灭的反映。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芳虽歇,秋景也佳,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寄托的是诗人一种恬静悠闲的归隐之心。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秋 浦 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王维《山居秋暝》却挣脱了悲秋的传统审美视野,营造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清腴”,雅洁、自由轻灵的慕秋意境,颇具创造性。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对王维所作山水诗与田园画卷赋予极高的评价。而诗中画、画中人,情中景、景中情为这幅山水画卷增添了生气。于诗之境界,王维可谓“静极”,于诗之高雅,又可谓之“细极”,王维的情感在对世俗价值的批判中时浮时沉,时隐时现,耐人寻味。王维的诗歌总以其具体可感、禅意连绵与意境营造、氛围烘托的特点而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不容置否的独特美学价值。
对于今人而言,不论是王维的诗,抑或是王维的画,都依然极具鉴赏价值。其为诗作画的纯熟技法自然不必多言,而比这些更加可贵动人的也更加具有亘古未泯的感召力的,是我们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情画意之中能够感悟到的,王维在面对困顿挫折时,能够主动排解心中不畅、将自然与小我融合为一的凛然大义。王维从不讲人生大道理,他早已将其希望传达的力量融汇于提笔时的一撇一捺中,而这都需要我们慢慢品味。
在今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发展道路、更多元化的人生选择,碰壁之时,我们不妨回归本真,或许我们会如王维笔下所写,将自然田园作为毕生所爱,抛却尘世浮华,皈依于万物麾下;又或许我们会在短暂停留后认清未来的方向,重拾前行的动力,继续找寻不知歇息于何处的、我们心中的“春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