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像一朵什么花(李清照犹如雪里一株遗世独立的梅花)
李清照与赵明诚没有子女,赵明诚去世后,那付出大半生心血、见证两人爱情的的2万多册书籍,2千多件金石文物,就是他们的孩子。
李清照决定不惜一切保全它们。
赵明诚有位妹婿在朝廷担任兵部侍郎,如今正在江西洪州护送太后,把东西交给他保管再合适不过。
她将赵明诚吩咐需要与身共存亡的宗器、珍贵字画、古籍等随身携带,剩下的大宗书籍、文物等托人寄去江西洪州。
谁曾想金军兵分两路,一路追到了江西,那一批东西就在战乱中流失了。
另一路金军直奔建康而来,李清照担心自己成为敌军、强盗的目标,思来想去,决心投奔同父异母的弟弟李迒。
赵明诚尸骨未寒,期间突然出现谣言,传赵明诚将一个珍贵的玉壶进贡给金人。
这个谣言无疑恶毒到了极点,赵明诚在建康的不作为更加重了这个谣言的可信度。
李清照担心赵明诚被戴上叛国的帽子,甚至遗臭万年,她做了个艰难的决定——把身边所有青铜器具都献给朝廷。
从1129年9月直到此后2年多,金军发起2次追捕,赵构被金兵追着打,从建康逃到今天的杭州、绍兴、温州,甚至被逼到乘船出海避难,在历代皇帝中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丧家之犬,狼狈至极。
李清照一路紧跟,仅仅比金兵快了一步,却次次扑了个空,始终没能追上高宗的队伍。
高宗的行程:
1129年9月抵达苏州;
10月来到临安(今杭州),10天后逃往越州(绍兴);
12月到达明州(宁波),明州沦陷前一天乘船出海;
1130年1月到达温州;
4月在越州登岸;
1132年初定都临安。
在越州,李清照将大量青铜器、手抄本托人交付朝廷,不想东西献上去以后,当地发生暴乱,动乱中文物又沦落到一位李将军手中,后来便下落不明。
一生的心血,又痛失了大半。
李清照再也不敢随意托人寄东西,剩下的五六箱文物,她如同性命一般牢牢看守,放在自己的卧室塌下。
没想到乱世之中,人心险恶。
一日李清照出门,回来发现墙上被钻了个洞,5箱珍贵的文物不翼而飞。
她心急如焚,张贴布告愿意重金悬赏寻回宝物。
很快邻居钟某就拿着18卷字画前来领赏,李清照一下就明白,盗贼原来就在身边,她苦苦请求钟某将剩余的文物归还,但那些东西估计早已被他转手贱卖了。
明代张居正读到这个情节,都替李清照气愤难当,居然因此开除一位钟姓的绍兴官员。
从靖康之变以来,他们付出一生心血,节衣缩食收集的万件金石文物不断流失,先是青州10余间屋子的物件被毁,随后寄去洪州的部分流失,寄去朝廷的铜器下落不明,而今又被盗贼夺去大半,留在手中的仅仅只有十分之一二不完整的书册字画,她还是像爱惜自己的头脑和眼珠子一样保护着它们。
2年半的流荡,身心俱疲,李清照又生了一场大病,这次病到差点没命,家人都已经为她准备后事。
一个人带贪婪的目光突然闯入了她的生活,这个人就是张汝舟。
张汝舟原本只是军队中的小吏,后来成为负责核准军队粮草与俸禄的小官,官位不大,没什么才干,却巧舌如簧。
此时距离赵明诚去世将近3年,李清照已经49 岁,饱经沧桑,病弱不堪,张汝舟的关怀备至和嘘寒问暖,使李清照和弟弟李迒以为找到可靠的人。
李清照下嫁后,张汝舟很快露出他的真面目。
原来,张汝舟打从一开始接近李清照,就是为了她是北宋金石收藏大家赵明诚的遗孀,身上的文物必然价值不菲,哪知结婚后得知李清照所剩的不过少许。
张汝舟就露出了中山狼的面目,开始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暴力不断,甚至一度起了杀心。
李清照何等的烈女子,10几岁就敢写诗反对苏门学士张耒对安史之乱的看法,25岁写《诗论》批评苏轼、柳永、欧阳修等人作词不合音律,用词粗俗,30几岁写诗批评朝廷南渡逃亡,没有气节,此刻,她虽然年近不惑,独立好强的性格却不减当年。
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休夫。
这件事甚至惊动了宋高宗赵构。
宋朝法律还规定妇女不得主动提出离婚,除非丈夫犯法。
让张汝州写休书,那是不可能的,这人虽然背地里厚颜无耻,表面却还是人模狗样儿,爱惜面子。
李清照做了一个两败俱伤的决定——告发张汝舟考试作假。
原来张汝舟多次科举考试不中,但是宋朝厚待文人,只要考试次数达到,也能分配个小官当当,张汝舟谎报了考举次数,骗来个八品的军中会计的岗位,这个罪名可就大了,是欺君之罪。
张汝州被流放到了江西。
那么,李清照终于解脱了吗?
没那么简单,在万恶的封建社会,妇女休夫还举报罪行,不说惊世骇俗,也是够轰动的。
宋朝对举报自己丈夫的妇女同样要处以两年的关押,张汝舟虽然被处分,但李清照也受了牵连,这个奇葩规定真是害死人。
好在赵明诚的远房亲戚到处走动,帮李清照开罪,李清照才得以免遭2年的牢狱之灾,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人言可畏,虽然不能直接置人于死地,但是也如同千万根利剑射向心头。
李清照却宁愿被世人议论,也不愿意委曲求全。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代另一位才女朱淑真,因忍受不了婚姻不幸,丈夫虐待,最终含恨自杀,令人唏嘘。
李清照付出巨大的代价,终于重获自由。
这个夜晚没有风,花纷纷凋落,李清照独自坐在梳妆台前,却没有梳妆的心情。
镜中映出她的容颜,她的两鬓已经斑白,脸上尽是风霜,眼睛却炯炯有神。
这几年事态变化,令她心力交瘁。来不及感慨山河破碎,自己的命运也浮浮沉沉,还未开口已经泪流满面。
桌上,一张诗稿印满泪痕: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已经足够坚强,这些年什么样的苦难没吃过。跟着流亡的政府四处逃窜,身边还携带着仅剩不多的文物,这是她和丈夫一生的心血,在纷纷的战火中,自己的命运也跟那些文物一样,朝夕不保。
然而这个夜晚,在江南的流水声中,她的眼角渐渐模糊,眼前浮现少女时代泛舟的画面……
夏日黄昏,天边的云霞灿烂如火焰。
少女的李清照和玩伴们划着小舟,喝着小酒。
荷花又大又多,让人分不清方向。
小船没有目的地划着,突然间藕花深处的几只鸥鹭被吓得扑闪着翅膀飞起来,少男少女们又惊又喜,开心地叫起来。
这种快乐直到多年后还让人沉醉。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但是此时的她,半生颠沛流离,无依无靠,收藏所剩无几,随处可见的唯有世人的白眼。
曾经轰动京城的那位惊世才女,就要这样默默无闻地老去了吗?
鲁迅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李清照这后半生何止是惨淡,简直黯淡无光,正如她的那首凄凉入骨的词: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就在当时的人纷纷嘲笑她草率改嫁,任性离婚,晚节不保之际,她依然用一腔热血钻进文学创作,写出她最夺目的作品来。
晚年生活的动荡,越发使她怀念与赵明诚的夫妻情深。
她整理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并写了《金石录后续》,回顾两人30多年收集、整理、保护上万件金石字画的历程,文章还回忆了他们夫妻情投意合,绝世无双的感情,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想到她用生命保护却不断失去的文物,她哀伤地说:
难道是天意认为我性情菲薄,不配拥有他们吗?或者是明诚地下有知,爱惜珍贵以致不肯留它们在人间?为什么得来那么艰难的东西失去却如此容易呢?
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回忆自己的大半辈子,她泣血写道:在这34年之间,我所经历的忧患得失难以计数。然而有失就有得,有聚就有散,这是人世间寻常的道理。有人丢了弓,就有人捡到它,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
亡夫的嘱托,她以一个弱女子,何其艰难地实践着,然而乱世之中,保全自己就已经十足的艰难,何况那些收藏,她在哀悼和回忆之中,逐渐让自己超脱了苦难。
这种境界,与前辈苏轼何其相通。
这篇文章传到朝廷,再次震惊朝野。
士大夫们本以为李清照只是个写长短句的词女,没想到文章也如此出尘绝世。
富有感染力的文采让人们无不对这位孤苦伶仃的寡妇表示钦佩和同情,李清照在经历了众多的流言和中伤后,再次坚强地站起来,不仅重新获得赵明诚遗孀应得的待遇,也重新获得人们的尊重。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晚年的生活难免寂寞、苦涩,李清照却宁愿藏身创作,教育子侄后辈,也不愿与偏安一隅,不图恢复的南宋朝廷一样醉生梦死。
她最思念的是故国,故园。
元宵佳节,热闹非凡,朋友开着马车邀请她出去游玩。
李清照却想起汴京的元宵盛况,不禁触景生情,谢绝了朋友,宁愿隔着帘子,看别人去热闹。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窗前的芭蕉树,叶大如盖。
下雨的夜晚,滴滴答答,让她这个南渡的北人不忍倾听。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李清照多次在诗作中透露思念故国的情思,这无异于与朝廷唱反调。
事实上,宋高宗一心只求偏安,根本不想恢复失土。
李清照用自己微薄的心力,为主战派发出微弱的吼声。
这种精神让人动容。
尤其是她写给出使金国的韩肖胄、胡之敬的80句长诗中的两句: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捧土。
爱国之心,感人泪下。
生活的动荡并没有让她失去本心,她还是那个爱恨分明,不让须眉的李清照。
这样悲壮却豪迈的宣言,在被称作婉约派的李清照诗词中并不少。
顺便一提,豪放派的大神辛弃疾还是李清照的迷弟(张居正:我也是哦)。
70多岁时,李清照曾想将一生所学传授给邻居一位姓孙的小姑娘,没想到孙姑娘却说:才藻非女子所为。
李清照是山东人,山东的泰山被称为五岳之尊,李清照更是婉约派一带词宗。
孙姑娘的行为可以说是有眼不识泰山,可悲的是那个时代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想法。
73岁,李清照在居住了20年的临安(杭州)去世,她至死也没有歌颂过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人间天堂——杭州。
李清照的才学后继无人,作为千古以来最出色的才女,她与李白、杜甫、苏轼、王维等一流文人并驾齐驱,但在她的时代,她却显得那么特立独行,那么格格不入。
有句很时髦的话是这么说的:你只看到她的悲惨,却没有看到她的高贵。
我想,这句话放在李清照身上同样很贴切。
她的一生看似不断地失去,失去安逸富足,失去美满爱情,甚至失去国家,失去家庭,还失去尊严。
但她始终没有失去一个绝世才女的骄傲和坚强,她不断创作,不断突破自己,在诗、词、文中都取得出色的成就,仅凭50首流传下来的词作就与苏轼、秦观等一流男词人相提并论。
她的生活是孤独的,但却不空虚,她还有广阔的精神世界。
李清照犹如雪里一株遗世独立的梅花,骄傲地盛开。
在她的时代,读书、参政是男人的事,女人们只能躲在男人的身后,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但李清照却以她夺目的才华闪耀在当时及后世的天空中。
如今她更成为水星上一座环形山的名字,每当我们抬起头仰望星空,她的光芒依然闪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