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

悬疑惊悚片,一直是低成本电影里面最容易出高分佳作的影片类型。

比如2009年的《恐怖游轮》、2013年的《彗星来的那一夜》等等,这些影片大都场景单一,卡司阵容也不够大牌,纯粹以悬疑烧脑的剧情取胜。

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当然就有这部2003年的黑马逆袭之作——

《致命ID》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1)

这部16年前的电影成本仅为2800万左右,2003年上映时却强势拿下了近亿的票房,上映首周就以一千七百万的票房荣登北美票房第一。

还获得了当年土星奖最佳惊悚电影的提名。

我们评价一部悬疑片时,常常都会使用“三无”标准,即:逻辑无缺陷、情节无BUG、镜头无浪费。

如果达不到这三点,再烧脑都只能变成牵强,多难懂的恐怖片,都无法进入经典影片的行列。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2)

而《致命ID》,就经得住这三点的考验,甚至还被许多人评为了十部最烧脑的经典悬疑片之一。

它剧情结构严谨,情节一气呵成,结尾部分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每一次起承转合都恰到好处,完美符合悬疑片该有的样子。

它讲的是一个连环命案的故事,只是这次作案时间变得更短了,只有一个晚上。

场景空间也变得单一,仅在一间汽车旅馆里。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3)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几个行人在积满雨水的路上狼狈前行。

他们有的是过气女明星,正咒咒骂骂地从片场赶回家中,天气恶劣,笨手笨脚的司机还不小心撞到了人。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4)

有的是风尘女,性格开朗举止不羁,但言语之间又透露着不可轻视的高冷和不屑。

也有的是普通情侣,一起开车出行,却被大雨困在了某一个路段无法再继续前行。

镜头给到了每一个互不相干的人,他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雷电交加的雨夜,水泄不通的交通,却暗示着这个世界正在暗流涌动。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5)

这些互无干系的人,正冥冥之中被某一根线牵起。

这根线,就是汽车旅馆。

这个水泄不通的路段上唯一可以落脚的地方。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6)

接下来开篇给到镜头的11个人,都不得已住进了这间旅馆里。

起初气氛很正常,大家都拿了自己的钥匙,住进各自的房间,准备随便住上一夜,等第二天雨停了就可以回家。

但事情很快发生了转变,负责给过气女明星开车的司机,发现女明星不见了。

他去汽车旅馆的周边转悠,寻找女明星的身影,最后却在洗衣房的其中一支洗衣桶里,发现了对方的部分身体和沾满鲜血的衣服。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7)

这把司机吓了一大跳,明明几个小时前还活生生站在自己面前的人,却转眼就被谋杀了。

于是大家开始召集旅馆里的其他人,想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尤其旅馆里还住了一名警察,他带着一个犯人。

所以大家都开始怀疑,作案的就是这名犯人。

结果到卫生间一看,犯人果然已经逃跑了。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8)

然而找犯人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多久,犯人就自己跑回来了。

按他的说法,他确实曾尝试逃出汽车旅馆,逃到更远的地方去,但问题是,他似乎迷路了。

不管怎么跑,汽车旅馆都在自己的前方。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9)

所以犯人只好回来。

其实影片走到这里时,迷幻感就已经很重了,一切事物都极其不正常。

比如被杀害的女明星,尸体旁边为什么放着一把不知名的号码牌钥匙?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10)

比如影片的整体空间为何显得如此逼仄?仿佛旅馆之外并不存在更大的世界一样。

但大家暂时还无心顾及这些,他们把跑回来的犯人绑了起来,暂且把他判定为最大嫌疑人。

可惜没多久,犯人也死了。

期间某一对情侣住客的男方也死了。

他们的死法各不相同,但死后的尸体旁边,都放着和女明星一模一样的号码牌,上面写着1、2、3……的数字。

很明显那是死掉的人的顺序排名。

人心变得更加不安,所有的不对都是从住进这间汽车旅馆开始的,所以接下来大家又怀疑到了旅馆老板的头上。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11)

因为他们在旅馆的冰箱里,发现了被冰冻很久的人,足够怀疑这是一间黑店。

但老板马上招供,表示自己并不是这间旅馆的老板,他是偶然间混进来的,当时老板已经不在了,他就在此经营生活了下来,至于冰箱中的尸体,是他来之前就存在的了。

这通解释当然没有多少说服力,但最可怕的是,没过多久,老板也死了。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12)

这时候大家的心理防线都开始崩塌。

每一个怀疑的人都在相继死去,仅仅几个小时之间,住进旅馆的11个人就在迅速变少。

无论大家怎样抱团,好像都逃不过凶手的魔掌。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13)

大家开始恐慌,越来越敏感地相互猜忌。

那个最可怕的人,很可能正隐藏在他们之间,只要凶手一刻未找到,死神就一直跟着所有人。

但当死去人数接近过半的时候,大家却开始发现某些微妙和灵异的线索。

比如其中有些人是意外死去的,有一家三口,男人、妻子和继子,其中妻子死于车祸,住进旅馆没多久就停止心跳了,男人也是在争吵中意外被撞死去的。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14)

两人的死都是意外造成的,但死后他们的尸体旁边,同样放着写着号码牌的钥匙。

也就是说,这很可能是一场灵异事件?

以及最意外的,是活着的几个人,发现彼此的生日竟然是同一天。

11个人生日相同的几率大约是万万亿分之1,这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15)

随着悬念越来越重,线索越来越诡异,大家都开始发了疯一样的相互责怪。

但不可避免地,最后他们都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了。

然而这并不是什么灵异事件,因为死者的号码牌总数是10。也就是说,11个人里面,确实有一个是凶手。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16)

《致命ID》是一个讲多重人格的恐怖故事,片中出现在旅馆里的11个人,都是凶手分裂出来的11个人格。

至于汽车旅馆里发生的惨案,是医生和律师团配合凶手制造出来的“医疗手段”。

他们给凶手录音,根据分析录音内容,发现了凶手有10重人格,所以想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凶手让他杀掉自己的其他9重人格。

只有这样才能帮凶手免除死刑,并不再危害社会。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17)

但医生们没有意料到的是,属于凶手自己的那个最可怕的本我人格,这才造成了结局的悲剧。

《致命ID》是一个非常典型且引人入胜的悬疑故事。

讲多重人格的电影有很多,但真正能讲好的却没有几个。

因为人格分裂基于个体幻想,这既是一个制造悬疑的好题材,又给了编剧自己圆逻辑的空间,使得逻辑不够好的编剧,在剧情出现矛盾或断层时,用“幻想”这个点去蒙混过关。

给了大家钻逻辑漏洞的空子。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18)

但《致命ID》却不同,它不仅剧情流畅、转折合理。

而且烧脑部分和反转部分,也全都在情理之中,让人看完畅快淋漓。

豆瓣评分常年高达8.7,雄踞top250榜单的前100名,确实不是虚的。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19)

至于画面方面,《致命ID》并没有太多血腥可怕的场景,也没有jump scare 式的低级恐怖。

全片依靠缓慢的剧情推进和氛围渲染来吸引人,只要沉下心来看,就能感受到笼罩全身的惊悚,和反转带来的惊喜。

对此类烧脑惊悚片感兴趣的,非常值得一看。

烧脑悬疑电影旅馆(16年前的悬疑片黑马)(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