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到底有什么好(真的那么神奇吗)

辟谷到底有什么好(真的那么神奇吗)(1)

时下,“辟谷”成为一些减肥机构、养生会所的新卖点。

虽然道家“少食养生”的理念与现代科学“节食有助于动物长寿”的发现存在部分相通之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关辟谷的很多理论和主张仍然与科学观点相去甚远,尤其是对于辟谷功效的过度解读和阐述往往会使很多有意追求健康的公众误入歧途。不久前倒掉的某著名道长号称信徒数万,其中就有不少患有肝炎等慢性病的弟子,试图通过辟谷来达到祛病的目的,这显然不仅徒劳无益,而且有耽误甚至加重病情的风险,值得后来者引以为鉴。

辟谷如果作为科学节食的别称,对当前普遍营养过剩的都市人群来说,还是颇有助益于健康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的首选方法就是节食。如果节食和改变生活习惯能够将血糖维持在合理水平,那么就不必求助于药物。这也是不少辟谷推崇者声称辟谷能够“治愈”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不过,也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适用节食的疗法。某些糖尿病类型容易在饥饿的条件下诱发酮症酸中毒,因此对于患者来说,节食的具体操作要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并兼顾自身感受,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而不可盲目投身辟谷的怀抱追求“根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动脉硬化及粥样斑块是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的直接原因,节食则有助于降低血脂、逆转脂肪肝,推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故此部分辟谷爱好者认为辟谷能够“疏通和软化血管”,其意义实际上也不外乎节食减肥带来的好处。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人对“排毒”的概念颇为青睐。“排毒养颜”、“排肠毒润肠道”的广告语仍随处可见。主张辟谷的道家学说认为,人食五谷杂粮会在肠中集结成粪,粪便排出不畅则会在体内“发酵”而产毒。故此“宿便”被认为是人体健康的大忌,排除宿便则往往意味着排出了致病因素。辟谷通过限制进食,使粪便的生成大大减少,随着宿便的逐渐排出,体内渐渐清爽干净,人体随之也就收获了健康。另外,受到神秘的“气”的驱使,辟谷将比单纯使用泻剂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应该说,上述理论很好地体现了人们对疾病成因质朴的猜想,其中也不乏少数合理的演绎。例如,现代医学已经证实,饮食中若过于富含动物蛋白、缺乏蔬菜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将使得肠道缺乏蠕动刺激,大便次数减少,而这很可能是结肠癌等肠道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不过,辟谷理论显然过分夸大了宿便的危害和粪便产毒的风险。事实上,大便的次数因人而异,很多人2~3天才有一次仍属正常。宿便也不会产生什么了不得的毒素来影响健康。相反,许多人追求“排毒”,往往过分依赖口服中药泻剂,这很可能会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加重便秘以及诱发结肠黑变病等一系列问题。人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的排出,其实主要还是依靠肾脏和尿液来完成。辟谷期望通过清肠来去除致病因素,其初衷就打错了靶子。

通过断食来调节胃肠道功能的想法也不可靠。正常消化道的蠕动是有节律性的,受到神经和体液(主要是激素和消化液)的复杂调节。“养胃”最可靠的方法应该是规律饮食,不吃或少吃辛辣、腌制等刺激性食物,不要吃得过饱,而非单纯依靠饥饿来休息。辟谷推崇者认为断食能够治疗胃溃疡,这毫无根据。胃溃疡是在胃酸的作用下产生的。如果反复断食导致胃的节律性活动被打破,胃酸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不适当分泌,反倒会加重溃疡病情。肠道的情况也类似:如果肠道长期无事可做,会导致肠黏膜萎缩,肠道抗病能力下降,定植在肠道的正常菌群,也会跨越肠道的屏障,进入血液,造成全身感染。因此,在医学上对于需要补充营养的患者,首选的喂养途径是肠内营养:“如果肠道可用,那么就先利用它” 这是医学上的一条重要原则。

至于辟谷抗癌的传言就更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了。主张者称,“辟谷可消灭癌细胞。癌细胞怕饿,断粮七天,基本饿死。且辟谷后血循环大为改善,鲜血和氧气可输送至各组织。癌细胞乃厌氧细胞,氧是它的大敌。全辟谷七天后,人体白血球可增两倍多。白血球专搜寻病毒细胞来加以吞噬,故乃灭癌神兵。所以辟谷对抗癌有奇效”——癌细胞生长速度快,常与人体正常组织争夺营养,但是试图依靠饥饿来杀死癌细胞的想法未免失之天真。

何况如果机体因饥饿缺乏营养,又拿什么来抵御癌细胞的进攻呢?恐怕在饿死癌细胞之前,患者本人就已经气息奄奄了。一般来说,体内专门负责吞噬的白血球是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部分,病毒也并非“细胞”结构,两者完全不沾边,与抗癌作用更是毫无瓜葛。这番辟谷抗癌的机理解说在医学上漏洞百出,根本站不住脚。

热衷于辟谷养生的人们多多少少会夸大辟谷的神奇功效,有些人甚至把辟谷描绘为可以医治百病的灵丹,似乎经过几个周期的辟谷,绝大多数顽疾都可康复,这显然与客观事实不符。经验和理智都告诉我们,世上并无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疾病时,相信科学、理性对待才是正确的态度。

扫描以上二维码,或微信关注"大众健康杂志",每日为您推送健康知识纯干货!

dazhongjiankangzazhi

【版权声明:大众健康杂志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版权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