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过程中骑自行车(被抛弃的那一刻)
更多精彩资讯和影评、电影资源,关注微信号“杜克电影”
单车,一种被电影逐渐情感化的交通工具,连接着童年的记忆,父与子的关系,自由的释放以及时间的证明。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偷自行车的人》里,父亲为了工作的需求买下一辆单车,却不幸被盗,为了生存和内心的发泄,他决定偷盗别人的东西,却惨遭被捕。
《偷自行车的人》
香港电影《父子》中,单车是儿时梦中后座上的自由,父亲载着儿子,儿子手拿风车,在一切悲剧未上演之前,单车的童年是倚靠在父亲后背上的温暖和幸福。
《父子》
台湾电影《蓝色大门》里,阳光少年骑着单车一路狂奔,追逐着青春,追逐着爱情,也追逐着时间的流逝。
《蓝色大门》
而《单车少年》里,少年为了单车,拼命地奔跑,拼命地抵抗,仿佛在时光的边缘找寻最后一丝温存。
单车,一种被电影逐渐记忆化的交通工具,连接的是残酷的社会,迷失的亲情,破碎的爱情以及呐喊的童年。
在达内兄弟的影像中,单车无比写实,写实到需要用片名来做情感的诉讼。
毕竟他们是达内兄弟,三言两语便能复刻底层阶级的真实现状,一言一行都能让我们的情绪达到高潮和触动。
达内兄弟
过去看过的达内兄弟都在做同样的申诉,一种“社会系作者”的称号让他们自由地畅行在善恶的影像世界。
如果有一天达内兄弟不再拍摄底层阶级的悲喜?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与来自英国的肯·洛奇有相同的良知和电影精神。
那便是“我们在传达一种真实性,通过故事和人物,让更多的人善待整个世界”。
同样的电影精神,同样是戛纳金棕榈大师
我写过《罗塞塔》,达内兄弟那么多电影,我只写过《罗塞塔》,原因很简单,它头顶戛纳金棕榈的光芒。
《罗塞塔》
时隔几个月后,我又再次想写达内兄弟,于是同样想起那个红色的少年,和罗塞塔一样,穿着红色的衣服,偏执成性,顽固叛逆,可他却又如此令人同情,在偌大的世界中,他只想找到一个依靠。
从电影角度来看,达内兄弟的电影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一个简单的故事为什么能够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世界?
仅凭他们擅用的手持摄像?还是他们聚焦的底层阶级人群?
其实都不是,而是他们的精神内核,他们有心为底层人民发声,而非只是故意重复,有意炫耀。
2005年的《孩子》也同样是讲述一个男人因为女友怀孕而无法承担责任的故事
那从观众角度来看,达内兄弟的电影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讨,无复杂的剧本结构,无深邃的镜头语言,平实而有力,简单而深刻,每一部电影都像在社会中心狠狠地刺了一刀。
中国很多观众仍然不熟悉达内兄弟,尽管他们在欧洲声名赫赫,但他们从未偏离过自己创作的轨道,只为“人和社会”拍摄电影。
这是我欣赏达内兄弟的一点,作为电影人,不为名利驱动,保持一颗纯粹的电影心。
那么《单车少年》看似是一次精神意义上的重复,却在创作手法上另有不同之处。
有人说达内兄弟在这部电影开始学会煽情了,以往他们的电影都极度克制,可《单车少年》无论从人物设置还是起承转合上都增添了渲染的成分,但其实这份渲染非常适度,绝不过分。
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仿佛一张白纸,重新擦拭后又回到本真的状态,偶尔会加以修饰,却给予观众完全不同的观影体验,甚至不可抗拒,无法转移自己的眼神,这就是达内兄弟电影的魅力。
人们说道我们竟然在达内兄弟的电影里听到了配乐,《单车少年》有四段几秒钟的配乐,全都设置在人物情绪释放时,这是达内兄弟的语言转变;
其次是萨曼莎的人物性格,多数人觉得她的母爱过于泛滥,毫无铺垫缺乏了真实可信度。
其实这本是一个精悍的小故事,一个男孩偏执地找寻父亲和父亲送给他的单车。
任何理由都无法劝阻他,他出逃于福利院,又渴求萨曼莎成为他的监护人。
直到父亲懦弱无能地放弃对他的抚养,他才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弃儿。
西里尔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就算在发达国家,仍然逃不开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命运。所以他偏执而叛逆,用坚实的外壳来抵挡所有的不情愿。
从他被抛弃那一刻开始,他仿佛认定这个世界就是冷漠的,所以连同萨曼莎的热情善意也都成为了一种无谓的感情。
少年心气总是任性妄为,因为街区小混混对他的一点点好,他愿不求回报地帮助他,帮他打伤书店老板和他的儿子,窃取了对方的钱财。
可事后小混混担心西里尔会招来警察,于是把他驱赶下车,到头来他根本没有把西里尔当作朋友。
他回到萨曼莎身边,对刺伤萨曼莎一事感到抱歉,换来的仍然是萨曼莎的无私帮助。
萨曼莎的爱,或许是建立在一种母性的本能上,也或许是建立在善意的道德点上,无论何种说辞,她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层底色,一层温暖的颜色。
为了西里尔,她放弃了和男朋友在一起的机会;为了不让他和小混混再见面,她不幸被西里尔刺伤;为了西里尔偷盗一事,她自愿成为监护人,赔偿了所有的钱。
如果我们不理解她的爱心,就如同达内兄弟在嘲笑我们一般:原来你们的世界观真的如此悲凉。
萨曼莎无疑是西里尔人生的救赎者,当她看到西里尔被亲生父亲抛弃时,她或许就心生了怜悯和同情,也做出了对这个男孩负责任的决定。
我们可以站在萨曼莎的角度去看待西里尔的问题,这个男孩过于执拗,可他也只是一个孩子,一个被世界所抛弃的孩子。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站在西里尔的角度去看待整个社会的问题,那些被寄养在福利院的孩子或许生来无父无母,或许早已被父母抛弃,可他们仍然保留着一丝希望,希望自己被父母所接受。
但看到西里尔翻墙去看望父亲并给他刚偷来的钱却被父亲拒绝,因为怕被连累时,作为观者,似乎心都要破碎了。
人的“善与恶”只在一线之隔,利己的想法人人都有,可人因为有情感所以才被牵制着。
西里尔被父亲和那辆单车所牵制,萨曼莎被西里尔所牵制,而书店老板亦为自己儿子做出的糊涂事而牵制,所有的牵制都发生在这个冷漠而残酷的社会中,但依然有人如萨曼莎般,不求回报,用心来温暖一个单车少年的残缺人生。
现实和结果是怎样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内心,这是达内兄弟给我上的一堂课,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来都是我们的选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