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

在中国古代陶瓷制作的历程中,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创烧出炉钧釉,并盛行于雍正、乾隆时期,后朝一直有烧造。炉钧釉是在仿钧釉的基础上发明的一种低温釉。它在“色釉”这个百花园中是一朵晚开的奇葩。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1)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2)

炉钧釉创于清雍正年间,盛行于雍正,乾隆二朝,因低温炉内烧成仿宋钧釉而得知其名。在《南窑笔记》中说:“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景德镇陶录》亦载,“炉钧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3)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4)

炉钧釉是一种低温瓷釉,制作时先将瓷胎用高温烧成素胎,然后在瓷胎上施釉,再经低温炉第二次烧成,釉面具有仿钧窑的特色,故称“炉钧瓷”。釉中掺粉剂,因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开有细小的纹片,其结晶体呈现深浅不一的红、蓝、紫、绿、月白等色,组成各种长短不同的条纹,有的垂直,有的弯曲,还有的似山岚之气,与斑点交混一起布满器身。釉中的红色料较为特别,它并不鲜艳,红中泛现紫色,仿佛是刚成熟的高梁穗色,所以行内人士往往称之为“高粱红”。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5)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6)

炉钧釉原本便是仿钧釉器,但没有钧釉色彩那种浓烈的大开大合,而是如小泉柳溪一般,细腻缠绵!炉钧色调丰富,几乎月白、葱翠、钧红、朱砂红等诸色皆备。由于使用了熔块釉,所以光泽性强,外表华美、艳丽。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7)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8)

又据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云:“近时宜兴砂壶复加饶州之鎏(饶州即景德镇旧称),光彩射人却失去本来面目”,文中所指即炉钧釉。阮葵生,字安莆,又字宝成,号唐山,又作吾山,江苏山阳人(今淮安),乾隆十七年壬申举人,官至刑部右侍郎,著有《七录斋集》。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9)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10)

根据阮葵生生活及成书年代可知,宜兴炉钧釉装饰紫砂茶壶在乾隆朝已有记载,但实际时间可能会更早。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11)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12)

仿钧窑紫红斑所作的低温颜色釉。有“素炉均釉”与“浑炉均釉”两种。素炉均釉面呈蓝绿相间的麻点纹,在素坯上底喷翡翠(以氧化铜着色的粉彩颜料),面喷广翠(以氧化钴着色的粉彩颜料)。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13)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14)

浑炉均釉面呈红绿相间的麻点纹(红釉以胶体金着色)。800℃左右烧成。以清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制品最精。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15)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16)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17)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18)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19)

▌雍正时期

雍正时期是炉钧釉瓷发展的初创阶段。烧造工艺较为复杂,需要两次烧成:先是在高温窑炉中第一次烧成素坯,然后挂釉,再入800℃低温彩炉中进行第二次焙烧。釉中含有粉剂,釉厚而不透明,呈现深浅不一的窑变红与窑变蓝等色。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20)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21)

雍正时期炉钧釉瓷器的造型较为丰富,传世品中即见有纸槌瓶、三孔花插、双耳簋式炉、三足炉等各种花器或陈设用品。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22)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23)

▌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是炉钧釉瓷发展的繁盛阶段。早期承袭雍正工艺与艺术传统,釉厚而不透,釉中夹杂着明显的“高梁红”斑点。乾隆中期以后,炉钧釉瓷的烧造工艺与装饰艺术逐渐演变,开始形成了新的时代风尚。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24)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25)

首先是造型工艺上创新,出现了方尊、象耳瓶、灯笼瓶等陈设用器。典型如灯笼瓶,文献中也称“二酉壮罐”,它是乾隆时期创烧的新造型,作为大运品种之一,在嘉庆、道光两朝都有烧造。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26)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27)

其次是釉色装饰上创新,出现了以蓝色为主的色泽。色调较深的青金蓝色与浅淡的松石绿色彼此相融,釉面形成蓝绿相间的丝絮状纹理,不见雍正时的垂流之势。这种流行于清代中期的无红色斑点的炉钧釉,也称“蓝炉钧”“素炉钧”。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28)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29)

▌嘉庆时期

嘉庆时期炉钧釉瓷承袭乾隆烧造工艺与装饰艺术继续发展,并带有鲜明的本朝特征。釉面又出现了蓝、红二色相融的色泽,但蓝色为深浅不一的松石绿色,夹杂其中的红色小斑点,面积较小,色调虽红中泛紫,但缺乏明快亮泽之感。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30)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31)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32)

▌道光时期

道光时期炉钧釉瓷继续烧造,并形成了与前期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釉面变得较为稀薄,釉色仍以深浅不一的蓝色为主,但多为深蓝釉地上密布浅蓝色或月白色的油滴状圆形斑点。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33)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34)

▌清代末期

清代末期炉钧釉瓷又颇具特色,分素炉钧与荤炉钧两种。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35)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36)

素炉钧即不带红色的炉钧釉。其釉面的色泽仍是以深浅不一的蓝色为主,独特之处在于:其深色蓝釉地上密布着浅蓝色的斑点,不仅小如鱼籽,且布局绵密。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37)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38)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炉钧釉瓷既承接清代传统,又在工艺技术上继续取得新的进步。民国时期炉钧釉仍分为素炉钧、荤炉钧两类。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39)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40)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41)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42)

素炉钧是在蓝色釉地上装饰月白色鱼籽状斑点;荤炉钧则是在蓝色釉地上装饰红色鱼籽状斑点。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43)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44)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45)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46)

蓝白或是蓝红两种色调均搭配协调,彼此交相辉映。但因釉质较比清末更为稀薄,使得蓝色地子上的白色或红色小圆点纹,外形轮廓更加清晰规整,给人以图案画上去的感觉。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47)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48)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49)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50)

综上所述,在鉴别炉钧釉器物年代中,除了瓷器的造型有时代特征外,炉钧釉釉色各个时期也特别明显。大件器瓶、罐、缸等器物里外及底部均施炉钧釉,这是一个很主要的特征。官窑器有“雍正年制”四字隶书刻款。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51)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52)

清代雍正和乾隆早期釉面一样,釉色中红色斑点呈高梁红,此种高粱红色斑点是雍正和乾隆早期所特有的。乾隆中晚期以后高粱红色斑点不见,流淌小,以蓝点多见,釉色中只有蓝、绿、月白等色垂流的线纹和斑点。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53)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54)

嘉庆、道光以后釉色中月白少见,蓝色无光泽,多为浅绿和蓝色中融杂着紫色的斑点,垂流呈圆状。道光时期炉钧釉流淌感不强,呈小圆圈状,有些小圈似用笔画成一样。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55)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56)

同治、光绪以后,炉钧釉釉色明显退化,釉层稀薄,釉色中变化平淡,仅有白、紫色小斑点,且淡绿色地也显晦涩,缺少前朝那种变化万千、自然明快之感。根据这些要点,可以区别各个时期炉钧釉器物。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57)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58)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59)

炉钧釉瓷器梅瓶(读瓷炉钧釉)(60)

【注明:本文器物并非按照文字说明对应年份,切勿混淆!每件器物提供底图,经过筛选到代包老,并且提供各个时期的各种器型供师友们学习!】

-END-

(转自:陶冶图说。版权归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