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临夏文明进步(民族团结之花在临夏大地处处绽放)
多年来,临夏州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甘肃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央统战、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创建为抓手,以打造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我国宗教中国化示范区为目标,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提出“振兴临夏教育”的目标,民族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质量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实事,使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大力实施“三项计划”,依托景区优势资源,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效能……在这片土地上,我州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和衷共济画出最大“同心圆”,一朵朵象征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花儿正灿烂盛开。
✦
润物无声·民族花开校园
✦
“民族政策照万家哟,各族儿女跨骏马呀,舒心的花儿漫呀漫不尽呀,奔向那个现代化呀,我可爱的家乡呀,幸福的积石山呀......”走进积石山县民族中学,同学们稚嫩却高昂的歌声在校园久久回荡。
积石山县民族中学是2015年开办的一所公办独立高中,生源来自全县1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0%以上。一直以来,学校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把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让民族团结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心里,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生根、开花、结果。
“我是一名回族教师,参加工作的这七年,学校各族师生形成的民族团结氛围,一直深深感染着我。在日常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贯穿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古诗词学习、爱国诗人介绍等,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及爱国之情。”民族中学教师老师马旭东告诉记者。
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标语。据校长李建文介绍,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学校通过组织开展相关主题班会、国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在广阔的“第二课堂”中感受伟大祖国辽阔疆域,体悟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伟大精神,在唤醒历史集体记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正在读高二的保安族学生马淑娴说:“我们学校通过阳光大课间,开展了民族舞蹈、《千字文》、临夏花儿等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大家积极参与、一起学习,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作为一所民族中学,自创办以来,学校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教育教学中,以民族团结促进学校发展,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巩固提升民族团结成果,营造了各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推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向纵深开展。
“我县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积石山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公室主任拜礼华说,“我们将继续深化和完善新时代各级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
共享共融 · 绽放团结之花
✦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和政县三合镇鸿瑞社区建成初期居住人口三千多人,随着近几年社区设施优化、学校增设、居民文化生活改善等,常住人口增加到近五千人,主要由汉族、回族、东乡族、藏族、土族等少数民族构成。随着社区工作的不断创新,各族群众相邻共居、相亲相爱,精心呵护社区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
“近年来,社区党支部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坚持从日常活动入手,推进各族群众在社区大家庭中相互守望,其乐融融。”鸿瑞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邓艳说。
记者了解到,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鸿瑞社区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突破口,通过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巧手剪出民族情”“感恩母亲节,心系邻里情”“感党恩文艺汇演”“反邪教宣讲”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
记者在采访时遇到正在花园晒太阳的退休教师蒋发荣,他告诉记者,在搬到鸿瑞社区之前,他和老伴一直居住在农村老家,生活相对单调,搬到小区后,两个孙子就近上了幼儿园,他也可以在老年活动室跟大家一起下象棋、读书看报,大大丰富了退休生活。
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下一步该社区将继续推动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打造幸福理念,共创和谐社区。
✦
旧巷新颜 · 共谱发展华章
✦
走进“八坊十三巷”,古建、木雕、彩绘等各样非遗元素让人目不暇接,特色民族院落敞开大门,青石板道路干净整洁,“盖碗茶”广场上,老人们坐在一起寒暄,小朋友沿着街巷嬉戏玩耍......
然而,很难想象的是七年前这里巷道狭窄,道路泥泞,近37%的居民属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口,区域内居民创业空间狭小,就业难度大,开发矛盾多,是典型的老城区和多民族聚居的城中村。
面对这一问题,临夏市以“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为指针,依托民族品牌优势,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特色景区与发展旅游相结合,延伸旅游产业链,引导周边各族群众围绕旅游找出路。
“这里是‘老八坊’,我们几代人都住在这儿,之前是土墙泥地,保护开发后出门就是景区,我们各民族特色文化也展示了出来,与过去几年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自己经营的铺面也出售一些特色小吃,花粿粿、八坊糕点等特别受外地游客的欢迎。” 说起八坊十三巷的变化,个体户马元熊滔滔不绝。
近年来,按照“文化为先、利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亲民、利民、便民”的要求,八坊十三巷旧貌换新颜,城中村变身旅游新地标,不仅展示了临夏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文化,还打开了群众与外界联系交流的一扇大门,增进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据八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吴健鹏介绍,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八坊街道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体现在文化旅游产业培育、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增进民生扶持等各项工作中。自2015年八坊十三巷综合保护开发项目实施至今,共安置群众62户,270余人,有效解决了特困群众住房问题;景区内现有商户100余家,创造的岗位稳定解决就业困难群众400余人。
另外,在综合保护开发和打造国家4A级景区的同时,八坊街道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和重点工作来抓,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八坊实际的创建之路,构建起周边各族群众在信念上融荣与共、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命运共同体,不仅让来自各地的游客体会临夏独特的民族风情,也为各民族团结进步搭起了友谊的桥梁。
如今放眼临夏大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用实际行动回答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的伟大命题。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州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来源:临夏电视台
编辑制作:省民委宣传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