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办出现的意义(买办的前世今生)

说到买办,这要从大清乾隆爷说起。

清政府设立了与外商进行贸易往来的专属机构,买办的前身就是这些机构里的办事人员。只不过发展到后来,管家解雇了东家,形成了一门特殊行业。

话说1757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来到江浙一带,正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猛抬头,赫然发现海面上,外国商船络绎不绝,往来穿梭,而且大多带有火炮。这让乾隆皇帝心里很不是滋味,蛮夷的武装力量居然一声不吭跑到我大清地盘上来了? 真是岂有此理!叔可忍婶不可忍。  

回到京城后,乾隆爷马上下了一道旨意,关闭闽、浙、江三处海关,只保留粤海关一处对洋商开放,并且明确规定:官府不得与洋人直接交往,有关涉及外商的一切事宜交由广州的“十三行”办理。  

这样一来,外国商人贩运货物来华,不能自行买卖,也不能深入内地市场,只能卖给十三行。中国商人卖丝绸和瓷器,也不能直接找外国人交易,必须通过行商经办,所纳各税款也由行商经手。  

自此,十三行成了唯一可以同洋人打交道的中介机构,是清政府设立的与外商进行贸易往来的专属机构。  

很快,这个中介机构发现了其中的无限可能。为了获取利益,这些中介直接变成了中间商。洋船到来, 十三行必遣一人上船视货议价, 然后开舱起货, 洋货卖完后, 洋商购办土货回国, 也作为居间购入。这个人, 当时就叫买办, 意思是代外人买办物件者。”  

在帮洋人采买过程中,十三行拥有了上下其手的机会,也体会到了居间获利的诱惑,从此十三行变得和洋人利益一体,获取了大量利润。成了最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十三行的总商伍秉鉴(1769年-1843年)上任后,很快把自己的商业天赋发挥到了极致,他能讲一口不太标准的英语,而且天资聪慧,只靠心算就能算出期票利息,兑付时分毫不差。  

与以往的十三行只做贸易生意不同,伍秉鉴还非常善于投资,在19世纪初期就对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积挣下了万贯家财。在鸦片战争前,在中国还是闭关锁国的时代,伍秉鉴已经成了世界级富豪,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山,店铺和巨款,还成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也要向伍家借贷。  

伍秉鉴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收养了一个美国义子,名叫约翰·福布斯。约翰·福布斯回美国时,伍秉鉴专门赠予了50万银元,福布斯利用这笔钱修好了横跨北美大陆的铁路,一跃成为美国豪门,他的后人,还出过前国务卿约翰·福布斯·克里这样的大人物。  

到了1834年,伍秉鉴财产达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美元。

后来到买办一代更比一代强,蒋宋孔陈不但卖货,还卖国,而当今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上和无数不知名的在渊潜龙更是不遑多让。

买办出现的意义(买办的前世今生)(1)

买办出现的意义(买办的前世今生)(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