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防治实用手册(羊快疫病的防治)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死亡胃出血和坏死为特征。

流行特点:

羊快疫一般经消化道感染,以2岁以内的羊发病较多。一般呈地方流行,多发于秋、冬和初春气候骤变,阴雨连绵季节;于低洼地、潮湿地、沼泽地放牧的羊只易患本病。

主要症状:

病羊往往来不及出现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长的病羊离群卧地,不愿走动,强迫行走时,运动失调,腹部膨胀,有痛感,排粪困难,里急后重,有的排黑色稀粪,一般体温不高,有的可升高到41℃,数小时内痉挛或昏迷而死。

羊病防治实用手册(羊快疫病的防治)(1)

主要病变:

病羊死后尸体迅速腐败,膨胀,需及时剖检。真胃,尤其是胃底部以及十二指肠黏膜出血或呈弥漫性出血,黏膜下组织水肿,甚至坏死和溃疡。肝肿大似水煮状,质脆,少数病例有坏死症状。胆囊肿大。胸、腹腔与心包积液,心内外膜出血,肠内容物充满气泡,黏膜出血等。

防治方案

1、预防

①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羊受寒冷刺激,严禁吃霜冻草料,避免在清晨、污染地区和沼泽区域放牧,保持羊舍卫生,定期消毒 (可用 3%氢氧化钠液、20%漂白粉乳剂、1%复合酚液或 0.1%二氯异氰尿酸钠液 )。

②免疫接种 每年定期注射 1~2 次疫苗,如羊快疫、 羊猝狙(或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羊猝狙、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四联苗,可根据当地情况选用,初次免疫后,应间隔2~3 周加强 1次。

2、治疗对病死羊及时焚烧,并深埋,防止病原扩散;隔离病羊,抓紧治疗,治疗原则为早期诊断,早期抗菌治疗。

羊病防治实用手册(羊快疫病的防治)(2)

饲养场地面积较小,有的靠近阴坡面,冬季日照时间短,由于维生素D自体不能合成,再加上缺乏运动,引起钙、磷吸收不全。

由于突然舍饲,没有一个适应过程,羊只应激反应强烈,致使羊体抗病力下降,又因为活动面积小,不能自由运动,则引起一系列的胃、肠功能障碍综合症状。

舍饲前没有充分准备,各类精饲料、个别户只用玉米秸秆粉,饲料单一,导致营养缺乏。不能适应羊体营养需要,放牧时羊爱吃什么就吃什么,舍饲后喂啥吃啥,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青绿饲料缺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