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校数量(目前全国有3000多万职校在校生)

郑艳秋认为,虽然偏见基于历史原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蓝领”“白领”已是过去时,随着新业态、新技术层出不穷,未来教育体系也在变化“一半的孩子走职业教育这条路,一半的孩子接受普通教育,职教高考、普通高考,都可以成为本科、硕士、博士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职业教育学校数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职业教育学校数量(目前全国有3000多万职校在校生)

职业教育学校数量

郑艳秋认为,虽然偏见基于历史原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蓝领”“白领”已是过去时,随着新业态、新技术层出不穷,未来教育体系也在变化。“一半的孩子走职业教育这条路,一半的孩子接受普通教育,职教高考、普通高考,都可以成为本科、硕士、博士生。”

她提到一个有趣的说法,“‘60后’一生的职业是2的零次方,‘80’后一生的职业是2的二次方(4),到了‘90后’,便是三次方、四次方……”郑艳秋表示,社会处于转型期,职业的工作内容发生变化,职业教育关注人才培养,更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技能和理论学习给学生构建了职业架构,才有了他向上发展的动力。

职业教育如何提升质量,以打破坊间偏见?吴浩宏介绍,该校长期以来的文化氛围就是不单纯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也要关注到学生的升学期望,推进“3 2中高职贯通培养”“3 X高考”等一些列政策,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升学。

此外,吴浩宏表示,广东省落实了中职到本科的对接,在五个专业中做了尝试,学校紧跟这一政策,强调对学生的定向培养。“在五个专业的尝试中,中式烹饪专业符合这一条件,每年该校都有十余位学生直接升本科。”

师资也是提质的重中之重,吴浩宏介绍,该校在教师业务培养方面,要求每位老师必须成为双师型人才,即他不仅能够教学,还能够胜任企业的某个岗位。据此,该校的很多老师都是行业翘楚,比如调酒的老师是广东省调酒行业协会会长,烹饪系主任也是行业里大师级人物。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还会邀请行业里的大师进校上课,每周都有一节“大师课”。

吴浩宏坦言,希望国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政策

职教生学历“天花板”被打破

“从来不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11月4日,今年7月刚从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1805班西餐烹饪专业毕业的盖乐发了朋友圈,配图是自己高考报名,网上申请提交成功的截图。

彼时,距离他毕业、加入一家咖啡连锁企业做调饮师尚不足半年。盖乐曾告诉记者,“我要继续学习,考到大专文凭。我现在只有高中文化水平,是没有办法继续升副经理的。”

对于像盖乐这样的职业院校学生而言,未来的学历提升之路将越来越顺畅。

今年11月,教育部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629号建议“关于降低中专生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全日制教育门槛的建议”时表示,将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作用,规范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严格执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条件,逐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使中职毕业生享有更多样的教育选择和更畅通的学业提升通道。

再往前,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其中设置了247个高职本科专业。201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27所学校独立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从中职到高职专科,再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学历“天花板”正逐渐被打破。

“可能原来大家会以为,职校生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现在有了这个上升的通道,学生会觉得他也是可以出彩的,对他的学习也有积极作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朱运利表示,职校生的上升通道一直存在。

“你看现在北京的中职院校,大约80%的学生都选择了升学。这就是因为有上升通道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卫东也认为,不断推出的利好政策有助于职校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上升通道。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曾于2014年正式启动高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由部分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

北京市教委职教处副处长余俊曾表示,通过培养项目,可以让学生在熟练掌握一门技能的同时,不经历普通高中,也有机会升入本科高校学习。

不只是北京,很多地方的职业院校也在推行贯通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3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答记者问时表示,职业教育中、高、本各层次之间,同类专业之间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中高本一体化设计,体现融通贯通理念。”

在贯通培养中,职业院校需要注意哪些事情?高卫东表示,在进行贯通培养时,包括实训在内的各种中高职课程都要进行一体化设计,“中高职院校之间必须进行沟通,要共同制定一个课程体系,中职阶段重点学哪些、高职阶段重点学哪些,这样才能避免课程重复等问题。”

保障

打造职业教育的“春天”

“职校生也能考事业单位”。11月2日,人社部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一公开即在网上引发热议。“事业单位不得限制毕业院校”等相关话题瞬间冲上热搜,截至记者发稿,相关话题阅读量达6.6亿。

通知一出让众多职校生长出了一口气。长期以来,职校生只能当蓝领工人,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的现实,让不少家长在面临普高还是职校时总是选择前者,甚至职校生身在职校,却并不想成为“蓝领”。

此前,《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意向,数据显示,63.97%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会选择进入工厂、工地、车间等一线基层岗位,仅32.8%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发现周围同学毕业后会选择电工、焊工等实体经济岗位。

热情渐冷,如何点燃未来的大国工匠?

在高卫东看来,未来职业教育的完善并不在于职业教育本身,而在于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职业教育为什么没有吸引力?首先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没有改善和提高,待遇也不高,当然没有吸引力,家长也不愿意送孩子去职业学校。所以,要把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好。”同时,还要不断清除用人环节对技能型人才的歧视性政策,拓宽技能型人才的上升通道。

“打个比方,如果把职业教育比作一个应用软件的话,那社会环境就是操作系统,如果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兼容性出现问题,那这个应用软件是无法有效运行起来的。”高卫东表示,优化社会环境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不改变,即使职业教育有提升也会受到限制。”

“近五年,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尤其是2020年,虽然有疫情等各种压力,就业率还是不错。”朱运利介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不仅就业率保持稳定,2020届毕业生的平均起步年薪也保持了稳步上升趋势,达到了7.83万元,高于同期北京市示范性高职院校6.97万元的平均起步年薪。

在朱运利看来,这样的成绩与学校专业设置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结合不无关系。

作为开发区目前唯一的高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自2015年整体搬迁至此就主动对接区域主导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需求设置专业,增加了飞机电子设备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开发区高端产业急需的专业,整合淘汰文秘、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和焊接技术等多个与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的专业。

“职业院校本身就离不开企业,要想办好职业院校就‘不能关着门自己办’,那样就会出现培养规划跟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学生就业也有问题。”朱运利如是说道。(记者 刘洋 杨菲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