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了状元会怎样(清朝状元大多仕途不如意)

一个读书人,要想成为状元,必须经过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这4道关口。除了殿试外,几乎每一道关口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之激烈、难度之大,都是现在的高考远远不能相提并论的。

由此可见,状元的确是知识分子群体的巅峰,在百姓心目中具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巨大殊荣。同样,朝廷也很重视状元。状元产生后,一定会进入翰林院,陪伴在皇帝身边,在仕途上面临着无数的升迁机会。所以,在古代,由状元的身份官拜宰辅者大有人在。

清朝中了状元会怎样(清朝状元大多仕途不如意)(1)

以宋朝为例,宋朝对状元真心好。一名状元不出10年,就可进入权力中枢执掌权柄,王曾、吕蒙正、李迪、宋庠等一代名相,都是如假包换的状元郎。

再以明朝为例。明朝276年间,一共产生了90个状元。最终,有17人官至宰相(内阁首辅、内阁大学士)。约5个状元里就产生了一名宰相。

与宋朝、明朝等朝代相比,清朝状元的仕途堪称不如意。数据显示,清朝从1646年产生了第一名状元傅以渐,到1904年产生了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250多年来一共产生了114名状元,从数量上超过了明朝。可是,官至宰相(殿阁大学士)的状元只有14人,他们分别是傅以渐、吕宫、徐元文、于敏中、庄有恭、梁国治、王杰、戴衢亨、潘世恩、张之万、翁同龢、孙家鼐、徐郙、陆润庠。约8个状元里才产生一名宰相。

清朝中了状元会怎样(清朝状元大多仕途不如意)(2)

不能拜相,能够成为部院大臣、总督巡抚等实权大臣,也不错啊。那么,清朝时期以状元身份成为部员大臣、总督巡抚的有多少呢?

并不多。

数据显示,清朝时期以状元身份成为部院大臣的共有21人,成为总督巡抚的共有6 人。这就是说,约4名状元里才产生一名部院大臣、总督巡抚。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比较爱惜人才,敢于对状元提拔重用。乾隆一朝,就有6名状元成为宰相,7名状元成为部院大臣,1名状元成为总督巡抚,共计14名,约占据状元总数的八分之一。

清朝中了状元会怎样(清朝状元大多仕途不如意)(3)

在清朝时期,能够成为宰相、部院大臣、总督巡抚的状元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状元,在官场上表现得后继乏力。

按照规定,新科状元在翰林院的职务是修撰,品级为从六品。从品级来看,并不低。因为其余进士,要么担任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要么担任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级别更低。可是,不少状元终生在翰林院修撰的职务上浮浮沉沉,或者略有升迁。

如浙江宁波考生章鋆在考中状元时才32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可是,章鋆仕途很不如意,当了几年翰林院修撰、翰林院侍讲侍读之类的闲散官职后,外放各地当乡试考官。最终,官至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

清朝中了状元会怎样(清朝状元大多仕途不如意)(4)

章鋆同科的探花叫潘祖荫。潘祖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还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官级为从一品。

章鋆同科还有一个考生叫李鸿藻。李鸿藻只是二甲第十八名进士,名次比章鋆差远了,可他官运亨通,45岁就升迁从一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相当于宰相。

潘祖荫和李鸿藻都比章鋆混得更好。

清朝中了状元会怎样(清朝状元大多仕途不如意)(5)

其实,在清朝时期,许多举人都比状元混得更好。

比如我们熟知的左宗棠。左宗棠一生三次进京参加会试,但都名落孙山,铩羽而归。左宗棠一怒之下,宣布不再参加会试。于是,左宗棠终生只有一个举人身份。后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左宗棠得以出山,先后效力于张亮基、骆秉章、曾国藩幕下。左宗棠行军作战的确有一套,凭借战功屡获升迁,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和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封二等恪靖侯,又是拜相,又是封侯,比状元风光多了。

清朝中了状元会怎样(清朝状元大多仕途不如意)(6)

有意思的是,左宗棠一直对自己的举人身份耿耿于怀。1874年,左宗棠任职陕甘总督期间,向慈禧太后提出,希望进京参加会试。慈禧太后哭笑不得:你一个功成名就、出将入相的人,跟一帮毛头小伙子一起参加会试?你不嫌丢脸,朝廷还嫌丢脸呢。于是,大大方方地赏赐了左宗棠一个“同进士出身”。

左宗棠总算了结多年夙愿。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朝状元榜》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