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田种植什么好(青海东大门)

青海农田种植什么好(青海东大门)(1)

图为官亭镇喇家村撂荒地里的全膜玉米长势喜人。 石延寿 摄

中新网青海民和7月7日电 题:青海“东大门”:山野无闲田 撂荒地“应种尽种”

作者 李隽 石延寿

高原夏日,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光明村一处阳山坡上,一台四轮拖拉机正牵引着覆膜机铺地膜,三四名村民紧跟其后点播玉米。

海东市民和县地处甘青两省交界,是青海的“东大门”,也是青海的农业大县,有青海“瓜果之乡”的美誉,地处黄河、湟水谷地,气候温润,是青海省春播最早的区域。

“这些都是新复垦的撂荒地吗?”

“是的,刚复垦完,现在抓紧覆膜点播玉米。”

“现在种植玉米能成熟吗?”

“我要全部做青贮饲料,成熟不成熟并无大碍。”

青海农田种植什么好(青海东大门)(2)

图为李二堡镇焦土村撂荒地整治现场。 石延寿 摄

来到复垦复种现场,光明村撂荒地流转种植大户张双存德解答者记者的疑问。

他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禾苗泛绿的农田说:“那些地也是撂荒地,复垦后种的是青稞,虽然有点干旱,但出苗率还是比较好的。”

甘沟乡光明村在撂荒地整治中共排查出撂荒地260多亩,为了复垦的撂荒地,村上拿出了三套方案:动员村民自己种,流转给种植大户或种植合作社种,三是村集体代管种。

因为外出务工等原因,村民自行种植了仅仅60多亩,剩余的200亩地因多是小路,机械进不去,即便有意愿的种植合作社也是望而止步。

青海农田种植什么好(青海东大门)(3)

图为甘沟乡光明村撂荒地复耕复种现场。 石延寿 摄

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韩杰胜介绍,村“两委”发动两委成员、公益岗位人员等参加义务劳动,拓宽了通田农路,现在机械能进了,甘沟乡本地的两家种植合作社也将200亩撂荒地进行流转复垦复种。

“今年甘沟乡共排查出撂荒地441.83亩,除去102.96亩无法复种的撂荒地外,其他撂荒地现已全部复垦复种了全膜玉米、青稞、饲草、早熟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甘沟乡党委书记严玉荣介绍,为高效盘活“沉睡”土地资源,乡党委政府通过“农户复耕一批、大户流转一批、党支部委托代管一批”的整治措施,通过协调农机服务、拓建农路、惠农政策支持等方式,激励引导农户、种植大户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加快了撂荒地整治进度,提高了复耕复垦复种效率。

在民和县李二堡镇的焦土村,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耕地重新长出了庄稼苗。村主任冶四儿东告诉记者,焦土村有2040亩耕地,由于这里干旱贫瘠,加上外出务工、易地搬迁等因素,全村600余亩耕地逐渐被撂荒,借着今年撂荒地整治工作,全村着600余亩“沉睡”土地重新被盘活,与种植合作社签订10年土地流转协议,全部复耕种植了生长期较短的早熟油菜作物。

撂荒地流转种植大户马千理说:“由于复耕时间错过了春播季节,只能种植生长期较短的油菜作物,今年是复耕第一年,产多少收多少,等明年开春后,统筹谋划种植,盼望有更多收成。”

为扎实高效推进撂荒地和“非粮化”整治工作,民和县对国土“三调”数据中涉及民和的未耕图斑进行全面摸排核实登记,精准掌握撂荒面积、承包关系、空间位置、耕种现状等情况。对精准摸排的撂荒地分类施策、全面整治,结合乡村产业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采取农户代种、集体代管、业主流转、政府兜底、托管服务等措施,确保了符合复耕条件的1.28万亩撂荒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