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根本目的和最高追求(教师的精神追求)
从教40年,且行且思,一直在自我追问:教师的社会价值究竟是什么?教师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为师者的责任和使命在哪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教师的根本目的和最高追求?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的根本目的和最高追求
从教40年,且行且思,一直在自我追问:教师的社会价值究竟是什么?教师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为师者的责任和使命在哪里?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赓续百年初心,实现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需要1700多万中国教育人共同努力,真正担负起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由此,教师应是价值与信仰的引领者,文化与文明的传播者,学习与修身的示范者,爱心与责任的践行者。
教师是价值与信仰的引领者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是力量与希望的前提。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是教育者精神与信仰的起点,是教育人的不懈追求,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教育之道。
我始终认为,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精神追求。教师要成为精神生长者,必须是一个富有精神追求的人。教师是学生的偶像,是社会的榜样,是价值与信仰的引领者。好的教师,半年之内就能在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学生毕业之后回来看望教师,主要是因为当年教师的精神人格影响,而不是具体获得了什么知识。
学生的精神成长,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精神气质。支教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简称“台江民中”)伊始,我们就倡导教师要具有“爱与责任”,以此修炼师德之魂;我们倡导入世为事,出世为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积极进取;我们开展读书、体艺等活动,促进师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引导师生求真、向善、尚美。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滋养精神,可以安顿灵魂。为师者应该有使命意识、傲骨清风、人文情怀,应该有对教育之道的执着坚守。好学校的标志,就是有一批学者型、大师级的教师,他们用心读书、潜心教书、精心著书。精神的快乐来源于灵魂的丰富,灵魂的丰富来源于内心的丰富,而一个人内在世界的丰富就取决于他的阅读,读好书就是与那些伟大的灵魂沟通。在流行网络阅读和碎片阅读的当下,台江民中坚持每学期给每位教师发3-5本书,充实教师的个人书库,要求教师必须写读书心得,学校组织读书心得评比并颁奖,邀请一些教师做好PPT,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读书分享。
一位在台江开书店的人告诉我:“近年来,台江民中教师走过我书店门口的时候,我看到他们总是步履坚定、行色匆匆,精气神明显提升了。”我知道,这是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充实了,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信仰与追求。他们以自己的精气神,引领着学生乃至整个台江社会的价值与信仰。
教师是文化与文明的传播者
曾指出,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教师更应该多读点历史,使自己不仅成为学科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的传承者,让中华民族的精神深深扎根于我们的下一代。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文化与文明的传播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看待,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教育者首先应对生命有足够的敬畏。其次,我们的学生大多还只是个孩子,孩子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年龄特点和发展特征,教师的教育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校教育,人是目的,不能仅仅把人当作工具和手段。教育,说到底就是研究人,是人学。把人研究透了,把人照顾到了,教育也就在其中了。
学术启良知,远心潜志,恪责尽任铸师魂;文化开胜地,养正毓德,修身齐家平天下。在大山深处的台江民中,我们利用国旗下讲话,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现实意义的解读。要求学生把学校围栏上的名言警句抄录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阐释,让师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每年高考结束后,我们都会发动教师进村入寨,给考上本科的学生家庭送喜报、放鞭炮。传播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进取文化。每一批支教老师到来时,我们都会对他们提出三项要求:一是教好所承担的学科;二是培养好所在学科的青年教师,着力增强当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三是在苗汉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引领。
教师是学习与修身的示范者
从教师学习与修身的重要性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既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教育的原点。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只有教师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只有教师善于学习、勤于修身,才能让学习和修身成为一种校园时尚,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从教师学习与修身的必要性讲,学校教育是一种保护和奠基,是一种生活和创造,是一种唤醒和发现。要保护学生自信心,为学生进行知识与精神的奠基;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生活中不断创新;教师要不断挖掘孩子的内在潜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唤醒学生的前提是教师唤醒自我、发现自我,以志激志、以爱育爱、以心换心。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唤醒学生、影响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大教教心。一个品行优良、浑身散发着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的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当教师渊博的知识、崇高的人格魅力已经使学生折服的时候,教育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教师学习与修身的迫切性讲,教师应该有一种基于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自我学习与修身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升自我、发展自我。为了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有更快提升,跟上时代步伐,我们要学会自省、勤于反思、乐于感悟。自省是自我修养的一种方法,不断自我省察是人格完善的必经之路。
在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我们曾大力开展“构建学校自培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研究”。我们认为,教学工作的实操性很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就在其学校和课堂,最佳的实践路径就是教师的集体备课、磨课、上课、评课。为了让学习和修身齐头并进,我们曾对教师提出八项要求:积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丰富个人书库,多读书;参与课题研究,定期总结和写作论文;45周岁以下教师要学会一样乐器,擅长一项运动;开设一门选修课;参与“宏志大讲堂”主讲;联系并帮扶一名宏志生。
教师是爱心与责任的践行者
教育应遵道而行,道是规律、是法则,教师对其应有敬畏感。教育之道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子女、师傅对徒弟所传授的知识、技能都是显性的,真正的秘籍是隐含于生活和工作细节中的德行、人格、气节、智慧,即精神气质、人文情怀。
在台江民中,我们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在制定了十余项学校管理制度的同时,我们倡导教师做爱心与责任的践行者。
首先,确定“爱与责任”作为办学精神,为学校和教师立志。教师是学校教育的能动资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我们在学校文化墙的顶端镌刻上“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学校高度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在校园内开辟了两片青年教师“志向林”,一片栽种桃树,一片栽种李树。每位新教师来校报到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去教师“志向林”栽种一棵象征自我成长的“志向树”,并写下一篇对小树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成长寄语。
其次,开拓眼界,提振教师心气。有“见”方能有“识”,学校想方设法帮助教师开阔眼界、更新理念、提振心气。学校在开展读书活动的同时,还开设“苗家讲堂”,每月一次,请专家学者给全校教师开设讲座,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苗家讲堂”为平台,学校开展青年教师“励志演讲”。学校先后派出五批120多位教师走进杭州市的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参观学习,回来后每位教师都要撰写考察学习心得,并推选一人在教师大会上做集中汇报。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往返分别乘坐飞机和高铁,以弥补大多数教师没有坐过飞机和高铁的缺憾。
再次,启动教师培养行动计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制订了《台江县民族中学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包括“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学校聘请校内外专家,对青年教师实行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要求每位教师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写出“三年发展目标”,每年进行总结和反思;建立骨干教师成长档案,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管理;开辟各种形式的青年教师论坛,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学校开展“苗秀耀林杯”课堂教学竞赛活动,鼓励立志成才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苗族之秀;与贵州优质学校凯里一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改进教师教学实践;教师参加高三月考,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勇于争先。
去年疫情期间,学生普遍反映网课太难,教学进度快,听不懂;有学生反映大山深处网络不行,收不到网课;有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每天都要花时间料理自己的生活;还有学生根本不接班主任的电话,究竟是什么情况也无从知晓,等等。针对学生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学校组织教师走村访户,对3000多名学生开展了全覆盖式家访,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全方位指导,践行“爱与责任”的办学精神。
(陈立群 作者系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终身名誉校长)
原题目为《教师要成为精神生长者》
《人民教育》杂志2021年第17期
作者:陈立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