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们一个极其残酷的生活真相(真实人生的狗血和狼狈)
文|矮木
编辑|宋函
图|网络
1
1993年的一天,北京离退休干部傅明老人梳着背头、嘬着烟嘴儿推开家门,走进一众儿女中间,《我爱我家》的故事正式开启。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杨柳北里18号202三代同堂的贾家,成了属于中国人的光阴的故事中无法抹去的一段插曲,掐指一算,如今已是二十五年。
仔细想想,贾家发生的都是小事:老傅动员全家安装太阳能,想尽办法逮耗子,带领邻居练太极混元功,参加歌咏比赛得了第一名,与初恋重逢未果,邂逅了黄昏恋仍未果。大儿媳妇和平在《甄嬛传》走红之前的二十年,就为当时的国人普及了满族大姓钮祜禄,她妈老和同志那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姆们!姆们!姆们!」的宣言,今天听起来依然充满让人快乐的力量。
中国人念念不忘的上古电视剧有那么几部,86版《西游记》,超过3000遍的重播次数让它坐拥华语影视第一IP的宝座,87版《红楼梦》,难得的貌合神也合,在名家尚未尽数凋零的八十年代,借助工业时代的影像技术,让后革命时代精神世界空空如也的中国人,重新对诗意和美有了知觉。
与这两部传奇剧集相比,《我爱我家》没有名著光环加持,既没有西行取得真经的功德圆满,也远没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美学意境。另一方面,它也完全不同于同时代更为流行的武侠剧,没有一张张风华绝代的面孔供后世凭吊或怀念——它是当下的、市井的,是傅老不离手的烟头儿,是和平女侠一直没织完的毛线活儿,是早起豆浆油条里扑腾的生活气,是抽离掉大悲大喜的平淡故事,是属于九十年代国人独一无二的此地此身。
《我爱我家》也因平淡而鲜活,这鲜活又神奇地越过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二十多年后一切都变得速朽的互联网时代,成为观众们一再惦记和怀念的对象,主角们自不必说,今年十月,演员谢元去买咖啡,工作人员递过来,杯子上写的是「宝财哥」,他在120集的电视剧里只出现过上下两集,但最终大家要记得始终都在记着。除此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表情包和剧情分析,两位铁杆儿粉丝还专门出了书,网上甚至延伸出「索隐派」、「考据派」等影迷阵营,稍微有点儿人生阅历的会意味深长又心满意足地说上一句,「我跟你们说,这《我爱我家》的故事啊,可深了去了。」
2
《我爱我家》的鲜活,在于它完美采撷了九十年代首都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民情的各种热点,既有邓小平南巡讲话、北京申办奥运、西哈努克亲王访华、全家人挂在嘴上的四化建设,又有张国荣《霸王别姬》大热、报纸上张艺谋和巩俐的恋情、有奖竞猜、卡拉OK、老傅全蒙对了的世界杯,当我们站在时间的这一侧回头遥望,《我爱我家》在欢声笑语中为后来的人们提供的,是无所不包的九十年代镜像。
抒情一点说,那是这个民族晨昏相接的时刻,经过八十年凝望和注视,旧时代的冰层随着岁月温吞吞地瓦解,狂热激烈的乌托邦消失了,人们将要去到新的地方,大船将要调整航向的时候,一个叫梁左的作家为身处时代转弯处的国人写下了这部洋洋洒洒的抒情诗。
因为梁左醉心《红楼梦》的缘故,常有影迷将两者拉郎配,这其中当然有一厢情愿的善意攀扯,但有一点两者倒是共通的,我们能在《红楼梦》里看到几百年前的贵族阶级,在四季的时序中品茶赏花写楹联结诗社,也能在《我爱我家》的欢声笑语中窥见九十年代的市民生活,那时候的一天从一家人的早饭开始,吃的是大饼油条、馒头腐乳,聊的是外交政策、四化建设。《我爱我家》的一大发明是,将九十年代细碎的生活场景同革命年代的典型语言相嫁接,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车上的人闲话的还是旧日言语,这才有了源源不断的笑料。
和平假死那一集,全家人给和平拟了一副挽联,「为有牺牲多壮志,你用真情换此生」,前半句是毛泽东诗词,后半句是那个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港台流行歌曲《潇洒走一回》。《我爱我家》里最让人会心一笑的,永远都是这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新旧交替,宏大连接着渺小,庄严对接着日常,成为漫长岁月之后,我们理解转型大潮中的中国社会的最佳标本。
3
时间本身会制造很多啼笑皆非的巧合。对照着这个标本,按照时下快要被用烂了的新媒体写作文法,有心人大概会这么书写——
1993年还是夫妻的英达和宋丹丹守在葛优家哐哐砸门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葛优穿着花T恤半瘫半倚在沙发上的丧气样子,会在二十年后,以表情包的方式让视宅和丧为生存哲学的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互联网语境中无人不知的欢乐符号。
和平连珠炮一样说出「阿敏阿玉阿英,阿东阿欢阿庆」的名字,在全家人面前得瑟走穴一场能挣一百多块,被老傅感慨「我这解放前革命的还不如你这解放后卖艺的」的时候,也不会想到,25年后,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女明星因为偷税漏税,被开出8.83亿的天价罚单。
《我爱我家》之所以这般长久地被惦记,离不开这种意味深长的幽默和一针见血的讽刺,虽然时不时总会说起旧时代的流行语,但总体上她的目光投射的是当下和未来,小凡妹妹在大学研究课题,倒豆子似地跟全家介绍课题内容:
吸毒贩毒,卖淫嫖娼。
贪污腐化,行贿受贿。
人工流产大家谈,少女失身面面观。
性变态,同性恋,小蜜为何傍大款。
留守男士和女士,单身贵族生活圈。
精神病院里的精神病,少管所里的少年犯。
隔着二十几年的漫长岁月,这段漂亮的灌口儿和剧中许多情节一样,为后来的中国社会提供了某种精确预言,在历史的转弯处,这些胡侃臭贫当真有了《红楼梦》里《好了歌》的效果,细细思量来路,原来一切早有伏笔。
4
另一处特别是,跟诗人们的悲伤不一样,跟第五代影人的沉痛不一样,跟崔健的愤怒和嘶吼不一样,《我爱我家》在百花齐放的年代摆出的姿态又坏又痞,但又充满某种坏孩子的天真,后来梁左骤然离世,王朔在悼词里写「(梁左的)这些文字是厚道的,其中闪动着他的为人。」王朔笔下,梁左性情温厚,一个喜欢鸡汤翅、沙锅鱼头、炖老母鸡的胖子,所以一脉相承的,底子上,《我爱我家》也是温厚的。
承担这种温厚的,正是中国影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傅明老人」这个人物形象,跟大部分影视剧老人只能当配角不同,《我爱我家》的绝对核心是一位老人。老傅身上杂糅着过往年代一切被塑造的痕迹,他清廉正直,原则问题上从不打马虎眼,面对找上门来要批文的少年恋人,他的回应是「就算你是我的亲妈,我也不能把批文给你」。他也顽固不化,时时处处都要摆出一个革命老人的架子,「让一个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在我的眼前晃悠,我要万一啊,我的晚节还要不要了?后人怎么评价我啊?我的追悼会还开不开嘛!」
被后人念念不忘的还有《健康老人》那一集,「唉呀,这个问题就要慎重了,你们知道,我17岁就参加了革命,在严酷的对敌斗争中学会了抽烟。那时侯的条件都很恶劣,经常连饭都吃不饱,搞烟就更困难了,真可以说是少年壮志无烟抽啊。」志新说,「那您把烟戒了不就得了?」老傅紧跟一个奸猾的笑,「怎么?向困难低头吗?不,我们是用特殊材料制出来的人就能够抽用特殊材料制出来的烟,这么说吧,凡是点燃能够冒烟的,除了导火索以外我都抽过。」
这些让人笑出眼泪的精妙台词,配上文兴宇贴合角色的独特嗓音,一个傲娇的、顽固的、虚荣的、可爱的老人形象跃然于眼前。当年《我爱我家》播出时,曾被批评说过于调侃老干部,文兴宇本人知道后不以为然,他觉得一个人不管拥有多高的职位,「首先是人,不是神。」
给予一个老革命人的温情而不是神的注视,放到当时的年代,着实需要些天真的胆魄。到了1993年,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傅明老人必须要成为走下时代列车的人,而他并不自知。如若以正剧方式演绎,这份不自知会裂变出巨大的悲剧感和宿命感,《我爱我家》最大的温厚在于,为这样一个事实上在新的时代里无处可去的革命遗老,提供了一方舞台,虽然这个舞台只是202的客厅和杨柳北里的居委会,他的对手也只有郑千里、于大妈和后来的胡学范,但正是有了这方舞台,我们得以通过对老傅过去和今天的了解,串联起既往岁月的天真、艰苦、乐观、荒谬,往小处说,那是老傅总挂在嘴边的1945年就参加革命的属于他个人的无法抹去的骄傲,虽然这骄傲全家人耳朵都听出了茧子,人家外人更不关心。往大处说,那是这个国家跌跌撞撞走过的一段历史,是身处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无法挣脱的来处。
5
「傅明老人」的妙处在于,他身上既有死板顽固,又有人之为人的天真性灵,这个形象的前世是又红又专的英雄儿女,后世是絮絮叨叨的无聊老人,唯独在老傅身上,两种看似冲突的特质成为了个体丰满的血肉,最终达成了完美统一。
所以老傅既能在儿时给偶像阮玲玉写信,少年时跟吃饺子只吃馅儿不吃皮儿的富家小姐文怡留下风流韵事,又能在之后的无常岁月中闪转腾挪,成为批林批孔第一线的战士,农业学大寨、大炼钢铁先进个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既定路线的坚决拥护者,老傅身上始终保有早期共产党员的正直纯良,在反右运动中,摒弃个人好恶,保护了他一直看不上的留美工程师胡学范。虽然按照当时的标准,为肯尼迪遇刺痛哭流涕,为阿姆斯特朗登月欢呼的胡学范,就算枪毙十回也不嫌多。
老傅身上有梁左父亲范荣康(原名梁达)的影子,也有英达父亲英若诚的影子,因此《我爱我家》里对「傅明老人」这一角色的塑造,不管有多少揶揄讥讽,那笔调也是柔和恭谨的。《我爱我家》的成功自然跟英达、梁左世家子弟的出身分不开,这个出身既给了他们闲话革命家长的自在,也消除了第三者叙事可能的束手束脚和尺度压力。
据说当年许多人看剧后开玩笑,「这个梁左,真应该拉出去枪毙。」没有紧箍咒的孙猴子把握了人生的好时辰,信奉父父子子几千年的国度,在经历了近代百年激荡之后,有了那么几年闲话家常的蜜月期,父亲是可爱顽固的怪老头儿,子女有可劲儿编排的自由,这种温厚不是有意为之的故作姿态,而是浸透在家长里短中的人间温情,同为大院子弟作品,《我爱我家》区别于《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血色浪漫》等的根本,也在于这份骨子里的温厚,这让它相较于后者少了许多自恋和惺惺作态,也就从而拥有了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6
从第一季老傅推开家门的时刻,一切就都有了答案。家是仕途结束后老傅的避风港,是志国跟和平分房未果后,依然要赖着不走的地方,也是志新去海南打拼受挫后最终还是要流连徘徊的所在。
外界再怎么巨浪滔天,「家」始终能提供一份停在原地的温暖。受挫的革命理想,搁浅的政治抱负,过往不能深究的悠悠岁月,都能在那个被叫做「家」的地方得到谅解和抚慰。
有心的观众也会在《我爱我家》的叙事中想到老舍,想到他笔下对老北京风物的不吝赞美,当然也会想到他最后无家可回的悲剧结尾。幸好,对于颠沛年代的幸存者和他们的后代来说,一切都结束了。
在中国人的语境中,对于「家」的依恋始终能敲击所有人的心。这也是《我爱我家》另一重生命力的保证,虽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挫折打击,但挫折打击之后,我们的归处,总是一样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像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我爱我家》没有在嘻嘻哈哈的家庭叙事中做过多的道德判断,老傅少年时代的风流事,志新语焉不详的身世之谜,还有志国无数次对漂亮小姑娘的垂涎,和平和苏先生不得不说的故事,最终都只在嬉笑间浅尝辄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些都留给观众们自己咀嚼咂摸去。
《爱你没商量》那一集,老傅有段台词,「有爱的自由,也有不爱的自由;有爱你的自由,也有爱他的自由;有过去爱你现在不爱你的自由,也有过去不爱你现在又爱上你的自由嘛!」比较今天的舆论场上,动不动就拿圣人的三观统治一切的现代人,我们傅明老人的境界,真不知要高到哪里去了。
7
2007年,傅明老人的扮演者文兴宇去世,追悼会上播放的不是哀乐,而是《我爱我家》的主题曲,「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光阴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当明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记忆的片段,泪水与笑脸都不是永远。」
那一年,影评人李星文曾经哀叹,「傅明老人」的离世,为中国影视留下了一段刺目的空白,他在文章中写道,「我们总在感叹:十几年了,没有一位后来者能全方位超越《我爱我家》,遍地都是皮笑肉不笑的搞笑行活儿。那是因为,从《我爱我家》以后,情景喜剧失去了扎根于民族沃土中的剧作大师梁左,也失去了以「傅明老人」对现实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追求。梁左去世是人力不可控制的天灾,而讽刺精神的丢失却是人为的抱残守缺。」
如今又过了一个十几年,念念不忘,没有回响,当初的哀叹并没有什么改变。豆瓣上关于《我爱我家》的评论里,排在第一的那条尤为刺眼:从《我爱我家》到《爱情公寓》,这是个怎样的倒退过程啊?
剥离掉具体语境和背景的比较也许并不公平,但岁月翻云覆雨之后的光景有时很难不让人伤情。同所有伟大喜剧一样,《我爱我家》有着悲凉的底色,老傅是无处可去的革命遗老,在即将到来的轰轰烈烈的国企改制、下岗大潮中,贾府儿女们会拥有一个更好的命运吗?当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故事融进我们的血液,这样的疑问便成为了真诚的牵挂,我们知道的是,后来贾圆圆同学始终没有见到她的阿荣,烟不离手的老傅死于肺癌,那个叫梁左的相声作家英年早逝,宋丹丹和英达一拍两散,在之后的二十年中有过几次隔空骂战。
时间越久,《我爱我家》的欢声笑语中就越包含更多的内容,它就越能映衬真实人生的狗血和狼狈,但人生不就是狗血和狼狈的么?也恰恰是因为这些狗血和狼狈,那个停留在九十年代热热闹闹的梦境,才能在于国于家都十分漫长的一段岁月里,给予我们某种恒久和遥远的抚慰。
《我爱我家》演员23年后再聚首
热门阅读
没看够?
点击「阅读原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