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完整超长版(听书日记2022-6-1)

吴迪君 赵丽芳长篇弹词《金陵杀马》第六回“纸上画刀”

听书完整超长版(听书日记2022-6-1)(1)

建议您用手机在“喜马拉雅”中输入“吴迪君 赵丽芳 金陵杀马”,点击第六回“纸上画刀”,听到录音后,再看我以下的文字(没有“喜马拉雅”的朋友可以先从百度中下载)。谢谢您的支持!

【故事梗概】仁和县知县朱钊带了陈金威的口供到马新贻衙门交差,马以为朱已经按他的吩咐把陈案办妥。一看供单才知道,马指控陈的罪名一项也没有写,相反自己倒成了降敌、奸嫂、抛赃、陷害的罪犯,朱钊还故意在口供单后面画了一把刀讽刺马新贻。马想报复他,朱钊因为自己没有犯法,所以心里一点也不害怕。

【细节赏析】本回书故事情节简单,所以吴迪君老师花了一小半时间,补说了马新贻受贿索贿的情节。马从处州调任浙江巡抚,上任的第一天就在接官亭大肆收受礼金,地方官们都把银票夹在手本中,有的两千两,有的三千两,至少也有五百两。唯独朱钊手本里空空是也,马新贻很生气,所以当天没有接见他。过了两天,马才单独接见朱钊,以为朱能识时务,但朱照样不送礼金,临走时手伸到袖子里,结果挖出一块手绢。马忍不住地问朱,”你来见我怎么不带银票?”朱说我虽家缠万贯,但既不受贿也不行贿,有时候还要倒贴给冤枉的犯人。还说马大帅向我要“老条”(指银子),迟早要被“老条”(苏州话“死”)的,说完便拂袖而去。马新贻对着朱的背影又气又好笑,以为朱是一个怪人!

有一次,马新贻借故替自己母亲做寿,向下属们索贿。那些地方官员送来了一担一担老酒,其实酒甏里不是老酒,里面全是元宝。那天朱钊也一反常态,心里想是给老夫人做寿,就派人送来了一盘寿桃与一盘寿糕。马新贻以为里面装了银票,就把寿桃与寿糕统统都掰开来,一看什么也没有。却在托盘底下看到两张银票,每张五百两,但仔细一看却是康熙年间的废银票。马一气之下就把朱钊赶出大门。朱钊坐在马的衙门门口,把寿桃、寿糕都撒在地上,对着后面的那些来送礼的官员们说,你们都回去吧,马大帅不收礼,你们看地上这些寿桃、寿糕,原本是我送给马帅,谁想到都被他扔了出来。众官员看到地上的寿桃、寿糕,信以为真,只得打道回府。后来马新贻听门工们说起此事,心里更是记恨朱钊。

仁和知县拿了陈金威的口供单,去向马新贻交差。马新贻见了十分高兴,就问陈金威都交代了吗?朱回答说,他在我的大堂之上,不用刑具就和盘托出,又说陈手法卑劣,用心狠毒,没有用刑,他就自己招了口供。马接过口供单,不看便罢,一看竟看得浑身冰冷,手脚发抖,心里砰砰乱跳,最后额头上急汗也出来了——这不是陈金威的认罪书,倒成了我的检举信,陈说我逼兄奸嫂,抛赃陷害。后面是陈金威的画押,最后还画了一把小刀,马不懂就问朱钊,这是长毛陈金威的招供?朱钊回答是的。马又问你相信他的话吗?朱的回答很巧妙,既不说相信,也不说不信,而说了“实事求是”四个字。马新贻板起脸,就说“满嘴胡言、满嘴喷喷,污蔑封疆,罪上加罪!”朱钊假惺惺地说,恕卑职无能,我还帮你画了一把刀。马问这又是什么意思?朱钊说,这是马大人要我做的,你刚才不是派人送来一张纸条,要我定他死罪。以后马大帅要我杀人,不要再派人来,也不用写什么手谕,只要送一张纸条,在上面画一把刀,我就知道了,不管他冤枉不冤枉,就把他杀了拉倒。马知道朱是故意讽刺他,就对朱钊说,你身为朝廷命官,还袒护发匪,我要撤你的职、开你的缺。朱钊不买账,反而头颈骨硬起来回答说,马大帅要开我缺,也要说出道理来,我朱钊没有犯罪,你就不能开我的缺!

【唱篇记录】

23′38″马新贻(吴):一纸供单我是看分明,(这张供单)好比是拿我捉起来显原形。他说我,在那两军阵前被生擒获,乞尾摇脸苟几分,背叛大清来作二臣。他说我,阿夷奉承来献媚;他说我,乃是内藏奸诈一小人,花言巧语来动人心。陈金威是中奸计,桃园三结义,因此竟在门从此把弟兄称;他说我,勤王回天京,不能带妻小们,就此托我身,我扯龙旗重再降大清,这大忠臣原是两朝人;他说我,在那人参汤中藏春药,奸污大嫂乱五伦;他说我,忘却当年金兰义;他说我,伪君子,巧为人,赔笑脸,献殷勤,骗恩兄,上辕门,在那花厅设宴来行酒令,弟兄相聚来诉衷情,我举杯为号来设陷坑。那陈金威好比是一枝生花妙笔丹青画,将我马新贻张张画皮来现原形。我乃是大清封疆威名大,万民尽气愤,有人奏朝廷,上夹天聪久未闻,就是老佛爷闻其要怒生嗔,我马谷山一世英名要变遗臭恨。看到旁边生疑虑,纸上画刀为何因?马新贻凭倷聪明也拎勿清。

评:这档篇子,吴老师用张调演唱,但故意没有唱出张调的苍劲,而是用平常的嗓音演唱,符合反面人物应有的性格。赵丽芳老师的伴奏,也不同于张鉴国先生常用的旋律,用了许多活泼的花过门,充分体现了她深厚的琵琶功底。

34′37″朱钊(赵):我戴顶小,七品芝麻官,你要将我开缺理不端。我未犯大清法,从不胡乱干,一不贪赃,二不喜婵娟,爱民如子,明镜高悬,要将我开缺理不端。若说罪名我也有,只和你从来(不穿裤一条。——录音结束)

听书完整超长版(听书日记2022-6-1)(2)

【弹词史话】杨振雄(1920-1998),苏州弹词演员,江苏苏州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杨斌奎长子。9岁随父学《大红袍》、《描金凤》,11岁即登台演出,14岁上电台播唱。1944年后在江浙一带单档演出。一度倒嗓,恢复后嗓音转亮。期间致力于将清传奇《长生殿》改编为弹词,并在表演上借鉴昆剧艺术,形成独特的风格。1948年进入上海,以《长生殿》一举成名。

杨振雄9岁读完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寒便与父学艺,上台“插边花”唱开篇说书。14岁由父亲杨斌奎领他在苏州光裕社出道,取得艺人身份。为了得到更多锻炼,也为了让弟弟能够随父亲学艺。19岁他离父放单档独自到江浙农村小镇跑码头。六年期间由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染上肺结核,不久又二次倒嗓。贫病交加的他却利用这个机会苦学文化,天天钻在图书馆里学习。身受日寇侵略之苦的他,对唐文化很感兴趣,便将爱国热情寄托在《长生殿》的改变上,他以父亲的《太真传》为基础,洪升的《长生殿》为蓝本,花了4年完成了长篇弹词《长生殿》脚本初稿。

40年代结识红颜知己费一苇(沈月箴),之后与她合作将《水浒》中武松故事改编为弹词《武松》;57年两人合作改编中篇弹词《王佐断臂》;61年又合作将弹词《西厢记》整理成文字本;她也参与了《长生殿》文字整理加工。此后杨振雄在上海新仙林书场演出《长生殿》受到昆曲名票徐凌云;昆曲名家俞振飞的赏识,介绍梅兰芳;盖叫天等艺术大家来听书。他得以与大师们进行艺术交流,书艺更加提高。1948年在沧洲书场演出,亚美麟记电台实况转播,《长生殿》红遍江南。1948年前后在弹唱《长生殿 埋玉》时他将昆曲声腔熔入“夏调”中形成了激越挺拔,苍劲沉郁,紧弹散唱,真假嗓并用,具有浓重昆曲韵味的“杨调”唱腔。1949年与费一苇合作,据《水浒》中武松故事故编为长篇《武松》,演出中对说表、脚色等艺术又有所发展。1953年,从黄异庵学长篇弹词《西厢记》,并与黄拼档,对书目及书艺均有丰富提高。1954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与弟杨振言拼档,演唱《武松》《西厢记》,并参加中篇《猎虎记》《神弹子》《蝴蝶梦》及选回《换监救兄》《絮阁争宠》《咸阳献饭》《打棍出箱》等演出。曾于1959年至武汉、西安、成都等地巡回演出并参观有关《长生殿》史迹;1961年春赴京津、两广巡回演出;1962年夏赴香港演出。1976年后参加演出中篇《冤案》《丹心谱》等。说表典雅练达,激情充溢。脚色得俞振飞、徐凌云传授,融昆曲表演程式于弹词中,生动细腻。脚色如张生、莺莺、唐明皇、李太白、陆文龙、武松等,潇洒拔俗,淋漓尽致;其他如西门庆、武大郎、法聪、高力士等也颇具特色。表演注重手面、身段,扇子功亦有造诣。演出现代书目,从说表到脚色都有所突破,刻画老年知识分子、铁路工人及白求恩形象有独到之处。早年弹唱以“俞调”为主,功底深厚。演唱《西厢记》时,结合人物性格、感情,对“俞调”有所发展,唱来委婉动情,具有个人风格,人称“杨派俞调”。在单档演唱《长生殿》时,在“夏调”基础上,发展形成流派唱腔“杨调”(亦以杨小名阿龙而称“龙调”),以激越深沉为特色。代表作有《剑阁闻铃》《昭君出塞》等。有一定写作能力。1961年与费一苇合作将弹词《西厢记》演出本整理成文字本,并于1983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80年代后期将所说《长生殿》整理为阅读本。1992年获中国第二届金唱片奖。 (摘自百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