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格律与押韵(格律诗词声律之押韵)
格律诗区别于古体自由诗的最严格的因素是押韵、对仗、平仄。押
韵,就是把音韵相同的字放在同一个位置上,一般是句尾,称为韵脚。押
韵的作用是构成声音的回环,产生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格律诗中律诗和绝
句要求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里不能有重复的韵脚。除首句可
以起韵外,奇句不许押韵,偶句则必须押韵。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七绝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从军行,乐府古题,多描写军旅生活。唐人多以此为题写作。王昌
龄有《从军行》七首,这是其中第四首。②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西
宁市西。雪山,指祁连山脉,山峰上有积雪终年不化。③玉门关,故址在
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为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④穿,磨破。金甲,
金属制成的铠甲。⑤楼兰,汉代西域国名,此处借指敌人
这首诗写边塞将士们杀敌报国的决心,充满阳刚之气。"青海长云暗雪
山",三个意象接踵而来,中间没有连接和过渡,却不感到零乱,构成了
个整体画面,将边地的广阔荒漠呈现在读者面前。而在这一片苍茫之中,
坐落着一个"孤城",诗云"春风不度玉门关",而这座孤城只能"遥望"
玉门关,可见那里环境更加险恶。第三句一转,写城中的人。将士们在黄
沙中作战,连铠甲都已经磨穿。前三句极言战事的艰苦,做足了铺垫,在
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战士们誓言不赶走敌人,绝不回还。以如此豪言壮语
结尾,一扫苦寒,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这首诗格律整齐,第一句第一字"青"、第二句第三字"遥",都在可
平可仄的范围内。第四句第五字"终"有所变动,也属于"一三五不论"
的范围。此诗首句起韵,"山"、"关"、"还"押十五删韵。又如唐代诗人
李白的五律《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①"塞下曲"是唐代乐府题,出于汉《出塞》、《入塞》等曲。原诗六
首,这是第一首。②"折柳",指笛子的乐曲《折杨柳》,《折杨柳》出于汉
《横吹曲》。③"楼兰",泛指向内地骚扰的敌人首领。
这首诗一气呵成,脍炙人口。起首两句很平实,说塞外五月飞雪,不
见花开,只有寒意,关键在"无花"二字。颔联说戍边的人只从笛声中听
到《折杨柳》的曲子,实际上春天却还没有来到边疆。与前句"无花"相
应。五六两句一转,写战斗生活中的紧张与辛苦。尾联以誓言杀敌关合。
此诗首句不起韵,偶句句脚"寒"、"看"、"鞍"、"兰"押十四寒韵。
押韵要根据韵书,历代韵书体系也有发展变化。隋代陆法言编《切
韵》,唐人修订为《唐韵》,共分二百六韵。《唐韵》修成,《切韵》遂亡
佚。宋人将《唐韵》修订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仍为二百六
韵。南宋淳祐年间,江北平水人刘渊编写《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广
韵》二百六韵合并为一百七韵,后人称为"平水韵"。金、元人又归并
韵,剩一百六韵。清人改称《佩文诗韵》。旧时国家考试用这样的韵书做标
准,人们平时学诗作诗自然也依此标准。因此自唐至清,格律诗的声韵系
统基本是《切韵》—《唐韵》—《广韵》
《平水韵》—《佩文诗韵》这个体系。近体诗的韵通常须押平声,歌行体则常常平仄韵相间,
每个字的平仄也须依照《平水韵》来判断。
《平水韵》中平声有三十个韵部:
上平声:
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
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
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古体诗有仄韵诗,歌行体也经常平韵仄韵换用,如白居易《长恨歌》
《琵琶行》,其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入声韵。如唐代诗人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欽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①西岩: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之西山,在湘水之滨。清湘:清澈的
湘江,因湘江流经永州。燃楚竹:以楚竹为柴烧饭,因永州战国时属楚地
②欻乃:摇橹之声,或称舟子摇船时应橹的歌声。唐时民间渔歌有《欻乃
曲》。③无心:指白云自由自在地飞动。
这是柳宗元写于永州的一首抒情小诗,犹如一幅小品画,摄取渔翁生
活的几个镜头,表现一种对闲适意趣的向往。第一二句写渔翁的生活。作
者不说汲"水"燃"薪",而以"汲清湘"、"燃楚竹"取代,出语不凡,
造语新奇,增添了诗意的广阔度和纵深感,使诗中人物平添了一种古朴孤
高之气。第三四句写景。烟消日出了,应该见到渔翁了,可是"不见人",
人到哪里去了呢?突然"敫乃"一声,响彻在青山绿水之间。这里,仍然
是"不见人"而只闻其声。这种"闻其声而不见人"的写法,实属高妙奇
趣,展示了一幅山高水远、幽深寥寂的神秘境界。最后两句写作者的观感。
回看天边,"乃"之声犹在,但小舟已顺流远逝,只有那岩上的白云自由
地飘动。全诗既写出了永州山水深邃飘缈之美,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自由
闲适生活的向慕,而这种向慕是作者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苦闷情绪的另
表现形式。至此,诗意拓展,即古人"以乐写悲"之谓也。
这首诗的韵脚字"宿"、"竹"、"绿"、"逐",我们现在读起来并不和
谐,但是,它们在古代都是入声字,在《平水韵》里都属于屋韵,韵母和
声调都相同,所以在一起押韵。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入声已经消失,古代
入声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原来同韵的入声字可能不再属于一个韵,读起
来就不和谐了。
至于前人诗有按方言押韵的,本书不拟多讲。下面谨举唐代诗人李益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①《江南曲》:乐府旧题,《古今乐录》中《江南弄》七曲中就有其
②瞿塘: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奉节县。
这是一首闺怨诗。梁代柳恽以乐府旧题《江南曲》写闺情。唐人绝句多仿六朝民歌及民歌体作品,李益此诗就是如此,它模仿一位商妇的口吻,
来写她对独守空闺凄凉生活的不耐。唐代商业兴盛,短、长途贸易都很发
达,商人要采运货物,择地倾销,所以多远离家乡。这样商人的妻子不免
要空闺独守,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诗人将此生活引入诗中,为唐诗增添
了一份独特的内容。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商人妇的心声。诗中一二句"嫁得瞿塘
贾,朝朝误妾期"是女主人公感叹自己嫁作商人妇,不能与丈夫朝夕相处。
所以顺理成章有下面两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意思是说,当初
要早知江潮消息有时,就该嫁给那弄潮的男儿。这样,生活可能清苦一些,
却时时可以依靠。宁愿"嫁与弄潮儿",即是痴语、天真语,也是苦语、无
奈语。这位少妇也不是真想改嫁,这里用"早知"二字,只是在极度苦闷
中自伤身世,思前想后,悔不当初,作了一种历史的假设罢了。在这里,
作者通过一种"荒唐之想"(钟惺《唐诗归》),把一个多情任性的少妇心
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十分生动。这首诗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其看似荒唐、无
理之想,却是真切、情至之语。诗中展现的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
动过程,正合乎这位商妇的心理状态。
有人以为此诗不拘音韵,脱口而出,不假雕饰。实际上此诗中二、四
两句尾字"期"、"儿"就是按吴方言来押韵的,而这正体现了乐府民歌的
特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