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

引言:极简罗马史

公元前27年,经过前后三巨头同盟的斗争。

凯撒名义上的继承人屋大维终于成了罗马元首,并被元老院授予了“奥古斯都”的称号。

罗马也从共和国时代,进入了帝国时代,屋大维建立的王朝被称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这克劳狄王朝是个短命王朝,经过四任昏君,(提比略、卡里古拉、克劳狄、尼禄)执政后,在末代暴君尼禄火烧罗马后,终被推翻,帝国随之进入两年混乱期和四年内斗期。

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1)

(奥古斯都)

持续六年动乱后弗拉维王朝诞生。

内乱让元老院权威大减,君王权威更重,在君王和地方行省奴隶主达成妥协后,帝国统治开始趋于稳定,进而为后续安敦尼王朝(公元96-公元192)罗马进入强盛期打下基础。

安敦尼王朝(公元96-公元192)主政罗马之后的五位帝王,号称“五贤帝”!

罗马帝国也在安敦尼王朝的图拉真时代,进入了版图最大的黄金时代。

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2)

(图拉真时代的罗马版图)

但盛极而衰是常态。

公元193年爆发的接连两次内乱中,皇帝都被士兵所杀,暴露了罗马帝国的问题,那就是军权失控。随后,帝国进入塞维鲁王朝(公元193-公元235)时期,这个王朝特点就是皇帝共治。简言之就是上一任统治者和下一任统治者会在交接期共同治理帝国。

名义上的统一帝国,开始变成了分裂帝国!

帝国在这一时期的共治传统,也为后续的戴克里先“四帝共治”埋下了伏笔。

一个大一统的共治帝国,左右看都不靠谱,混乱和危机也因此而酝酿!

随后天气出现变故中,罗马迎来了三世纪危机。

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3)

(三世纪危机时说罗马)

一场属于蛮族迁徙的祸乱,狠狠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引发了帝国失序。

空前的大危机,让罗马帝国皇位更迭不断,持续仅仅16年的伊利里亚时期(公元268-公元284),居然有多达七个统治者出现,直到公元274年,戴克里先登上历史舞台,施行“多米努斯”制,废除元首制,采用君主制,并施行四帝共治政体缓和内部斗争,才算缓解了危机。

戴克里先得出现,让帝国分而不裂,混而不乱,可罗马帝国的板块割裂问题,也在戴克里先治下积重难返,四帝共治的权宜之计,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

后世的罗马帝王,为了挽回局面,曾经做过不少努力。

比如君士坦丁王朝(公元305-公元364)时代的君士坦丁大帝,先是在公元313颁布“米兰敕令”让基督教获得合法地位,后又在公元323年召开尼西亚会议,促成“尼西亚信条”出现。这一切,都是罗马帝国努力捏合意识形态的举措!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更是选择迁都君士坦丁堡以求稳固对东方领土的统治。

但这一切,在尾大不掉的割裂形势下,成了伪命题。

罗马帝国,在君士坦丁王朝后,迎来了瓦伦蒂尼安王朝(公元364-公元392)时代的军事混乱(蛮族化军队内乱),狄奥多西王朝(公元379-公元395)时代的正式分裂。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了东西罗马,分裂之后,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则继续存续了千年,直到公元1453年,才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亡。

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4)

(分裂的帝国)

一:罗马帝国灭亡根源真是蛮族西迁。

以上,用最短的篇幅简述了罗马帝国的兴亡史。

那么到底是什么引发的罗马帝国灭亡?其实在这段兴亡简述中,就可窥见一二!

这窥见的一二无非如下几点,而且还层层递进!

第一,三世纪危机引发的蛮族西迁。

第二,蛮族西迁引发了罗马帝国军事压力增加。

第三,为了缓解军事压力,罗马帝国选择融合蛮族,雇佣蛮族成雇佣军。

第四,蛮族成为雇佣军,让罗马渐渐失去了对于军权的控制,最后军队失序引发动乱。

第五,然后,占据军事优势的蛮族,渐成罗马政治主导者,进而引发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如上的一二三四五,从三世纪危机引发,到军队危机后越演越烈,最后引发了政治危机。

那么罗马帝国灭亡最直接的因素,应该是匈人西侵引发的欧陆民族大迁徙。

原本生存在东欧和中西欧洲的大量日耳曼人、汪达尔人、东西哥特人、高卢人接踵而至,最终摧毁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可这一切,真的就是罗马帝国灭亡的直接原因吗?罗马为何抵挡不住蛮族人入侵的脚步?

答案需要进一步分析才能获知。

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5)

(得天独厚的意大利核心区)

第二:欧洲独有的板块化。

罗马帝国称雄时,依托的领土是南欧和北非的核心区域,这核心区域的重要性就如同中华文明的长江和黄河区域一样。

今日这罗马帝国核心区域,是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南部。

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欧洲国家,和非洲的埃及、阿尔及利亚等环地中海区域国家,都是曾经的罗马疆域基本盘。

这块区域的特点就是:地理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背靠阿尔卑斯山脉,东濒黑海,南临地中海,西滨大西洋。是欧洲和北非最精华,最适宜人类生存,也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

潜力最大,资源最多,人口最充裕,就让罗马帝国有足够的人口承载力和雄厚的战争潜力。

占据最优越领土的罗马帝国,面对支离破碎的蛮族部落,政治组成、军事技术都优越的多,当然具有战斗力的优势。这是曾经的罗马,在面对蛮族战斗时,长期保持优势地位的因果。

从罗马共和国时代的凯撒征服高卢,到后续征服不列颠,罗马人将这种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但,这极致发挥的优势,在后续也成了罗马衰败的根源。

原因何在?不过是文明交流后的进步,引发的蛮族崛起而已。

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6)

(蛮族崛起)

第三:罗马的扩张带来的欧陆板块崛起。

欧洲文明的核心区域一直在南欧、地中海一带,最远辐射北非区域。

这和欧洲文明的摇篮,都在希腊和罗马有直接关系,优越的条件意味着人类繁衍的繁盛和文明的进步。

居于核心区域,占据时代主流地位,也促成了罗马共和国和帝国崛起。

随之而来的就是,高纬文明对于周边低纬文明的征服。

最适合生存的区域产生了高纬度文明,可并不代表其他区域没有文明的产生,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依旧有文明出现。

当地的土著如高卢人等,在哪个时候已经有了不少部落联盟制国家的出现,制约他们成长的无非是整体的文明水平底下,还有科技水平滞后。

正因为如此,才有罗马共和国帝国时代,不断出击征服蛮族区域的因果出现。

征服和被征服,是彼此争斗的过程,随争斗而来的还有交流。

在争斗和交流后,曾经落后的区域,也吸取了罗马帝国的文明和技术发展了起来。

这群发展起来的文明,在罗马帝国控制力下降后,也从松散的部落联盟,发展到王国阶段。

生产力的发展,会促成社会组织的变化,还有国家组成的变化。

当部落联盟变成了王国,往往意味着国家实力的飞速发展。

罗马帝国因为文明开化早,基于生产力组成引发的前置发展期,过早的释放了国家潜力。

可后进的落后文明区域,则在罗马帝国中后期,迎来了国家实力的突飞猛进。

此消彼长间,曾经实力鸿沟巨大的两大板块,罗马帝国南欧、北非板块,跟西欧板块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小了。

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7)

(罗马的敌人都在进步)

第四:罗马帝国的敌人已然改头换面。

论述罗马帝国简史的时候,我们说过,罗马帝国也逃不过盛极而衰,在经历过五贤帝时代的安敦尼王朝之后,进入塞维鲁王朝王朝的罗马帝国,就开始了政治混乱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帝国越来越庞大之后的控制力缺失,引发地方实权派板块化,进而开始共治和分治时代。

罗马帝国进入共治和分治时代,意味着中央集权缺失,地方分权冒头和国家整合能力减弱。

与此相对于的则是内陆蛮族势力,在经过文明洗礼和交融后的崛起。

这样的趋势持续数十年后,在三世纪危机时,终于迎来了总爆发。

原因无他,积蓄了实力,人口增长的内陆蛮族因为气候问题,还有匈人迁移带来的军事问题,不得不向罗马进军。

这和他们实力增长也是相关的,人口增加意味着资源诉求的增加。

原本生存条件相对不如罗马的内陆蛮族,人口变多了,气候变坏了,养不活自己了,要想活下去,只能拼命去掠夺。

罗马帝国面对拼命掠夺,以求活下去的内陆蛮族,不再具有碾压实力,也就少了抵抗的勇气,加上内部政治斗争的惯性影响,开始将政治权术中的分而治之,运用在对蛮族策略上,通过拉拢,分化抵消蛮族给予的压力,让他们渐渐融入了罗马帝国之中。

渐渐融入的蛮族,获得了使用骆驼兵法的机会。

他们在罗马富裕的领土中生存繁衍,进一步壮大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最后终于颠覆了西罗马帝国,也让西欧区域成了列国纷争的战场,一直延续至今。

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8)

(雇佣军颠覆罗马)

第五:地缘板块割裂让罗马不得不分裂。

为何占据文明高纬度的罗马帝国最终抵不过蛮族?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获得了一个理由,那就是文明交融之后的落后区域文明崛起。

蛮族区域文明的崛起,让落后的西欧板块有了和强大的南欧、北非板块罗马帝国交锋的可能。此消彼长后,反而是占据上风的罗马帝国,在落后的蛮族面前频繁吃瘪!

一个过于庞大的国家的弊端出现了。

版图过大,战线过长,让罗马人为了守护漫长的边界线而焦头烂额,为了能有效抵御蛮族的入侵,罗马人也和中原文明一样,有修筑长城的习惯。

在不列颠群岛,为阻挡凯尔特人进攻,他们修筑了哈德良长城,在欧洲大陆,罗马人的长城也四处可见。长城,在内陆蛮族文明落后的时候,有很大作用,但在他们实力增加之后,就渐渐地力有不逮了。

漫长的国境线,曲折的边疆,无数蛮族纷纷冒头,左中右都要防守,让罗马帝国边境烽烟四起,顾此失彼。

这也是罗马帝国中后期,无数皇帝都身兼将军职责,最后不得不分而治之的根源。

勤奋的帝王,带兵马去讨伐蛮族,不勤奋的帝王,派遣镇守将军去镇守讨伐。

勤奋的帝王,战死危险增加,于是帝王开始不勤奋起来,镇守将军们越来越多,成了封疆大吏,最后帝国政治板块分裂,开始共治和分治时代,你管你那头,我管我那头,然后,中央集权被弱化,帝国被板块化又让帝国政治格局尾大不掉。

地缘结构引发的文明冲撞,让罗马帝国在此起彼伏的蛮族入侵中,渐渐分化瓦解。

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9)

(分裂的罗马和正副皇帝)

第六:文化影响力滞后让罗马万劫不复。

罗马帝国为何能成就古典时代欧洲的几乎大一统,根源就在于占据了欧洲最核心的文明区域,进而在和后进文明的争夺中占尽优势。

基于便利的地中海海上航线,罗马完成了环地中海区域的征服。

可以实事求是地说,罗马帝国是成也地中海败也地中海,地中海虽然航运发达,但终究不是陆地,文明的交流效率也比不上陆地。

文明要发展,不断扩张影响力是关键,但意大利地形特质,让罗马帝国的文明影响力扩散有天然制约。

背面高耸的阿尔卑斯山脉和南方广袤的地中海,给了罗马坚固的屏障,也给罗马文明的扩散带来了副作用。

强盛的时候,罗马可以用武力完成征服,却难以完成文明和文化的融合。地缘上鲜明的分野,还有罗马元老院中对于公民权的珍视,让罗马在文明融合这一块一直做的不够好。

虽然罗马用万神庙的方式意图彰显自己对于异族文明的包容心态,可文明融合的起点,是强势文明在人口中占据大多数。

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10)

(罗马万神庙)

但这点上,即便鼎盛时的罗马帝国时代,受限于区域人口承载力,依旧达不到融合的标准。

高傲的罗马人,又将非罗马区域统统视为蛮族,让四方民族对于罗马心生隔阂,阻碍了民族共识的诞生。

罗马帝国后期,为了强化大一统,针对性的做了不少工作,如给予依附罗马的异族公民权,促成基督教的地位提升,借助基督教在西欧区域的广泛传播,形成文化共识。

但,这一切践行得都太晚太晚了。

即便罗马人还有四边异族人,基于宗教共识有了部分文化共识,可是长久形成的民族分业,让罗马人和四方异族之间隔阂依旧。

国运强盛时,罗马帝国尚可以凭借强大武力,强行捏合帝国!(大一统时代)

国运颓势时,罗马帝国尚可以分拨利益方式,结成松散帝国!(共治时代)

国运弱势时,强大的武力没有了,足够分拨的利益没有了,留下的只有一个帝国空壳,四方异族对于罗马的忠心最终荡然无存。

曾经一穷二白投靠而来的蛮族们,在罗马帝国内保留了独立性,因为身体中自带的武力因子,成了主导帝国军事的主角,他们稍加鼓动,就足以颠覆帝国。

这就是帝国衰败的逻辑,也是西罗马最后万劫不复的根源,地缘板块,让罗马从未整合在一起,文化融合又从未做好。

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11)

(曾经的辉煌)

第六:看过罗马在看中华文明。

看过罗马历史,再看中原文明,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却有三点不同注定了结局的不同,这也可以分阶段找到不同点。

文明发展之初,同样处于高纬度文明,做派也相似。

中原文明,在秦汉第一帝国时代,和罗马帝国早期一样是先进文明的典范。

面对文明弱势但武力强势的外族时,虽然偶有吃瘪,但只要国家富裕强盛,政治集权统一之后,都能有效打击四边蛮族。秦始皇北征匈奴,收复河套,汉武挥鞭持续打击匈奴40多年,东汉压制分化匈奴就是这强势文明的体现。

在文明发展之中后期,面对文明融合后的异族表现也类似。

经过秦汉数百年征战后,中原文明的西方异族也在渐渐进步。

北魏的孝文帝改革就是汉化改革和民族融合的序幕,后续唐朝的建立更是汉人融合北方民族血脉之后的二次复兴,宋朝面对的契丹族,更是一个进步的少数民族政权,他们组成了汉族和契丹族混合政权,战力强盛一时,后续金国和元朝、清朝,每一个跟中原文明深度交流的少数民族,都在民族争端交流之后,选择了汉化。

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12)

(孝文帝改革)

七: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三大要素。

为何中原文明,并没有如西方罗马帝国那样在异族打击下,从此不复存在?

答案是,中原文明和西方不同。

首先:是文明诞生的板块不同。

中原文明最早诞生在黄河流域,后续蔓延到了长江珠江流域和巴蜀区域。

这些区域中,长江和黄河流域除了水系之外少有天然阻隔,巴蜀虽然广袤但却是相对封闭的独立地理单元,这些区域都是物产丰富,适宜于人类生存的黄金区域。当秦汉第一帝国完成了对这些地方的文化影响和人口扩散之后,就将这些区域变成了汉族文化圈核心区域。

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13)

(世界地形图)

其次:是文明影响力的不同。

中华文明的特点就是儒家宣教文化,先秦时代诞生的儒家文化,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

秦汉大一统中,儒家思想和文化,配合统治诉求成了连接民族共识的关键要素,后续科举制度的确立,还有科举和儒家文化间的关系,让儒家文化越来越深入人心。无数四方民族在面对汉文化的时候,也不由自主地深入其中,融合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这文化影响力的建立,始于秦汉,大成于唐宋,铸就了中华文明无与伦比的包容性。

最后:人口基数不同。

三体中说,对一个文明的最高敬意就是,斩尽杀绝!

这话在今日看很不人道,但也反证了一个道理,能延续至今日的文明,都是在古代人多势众的文明,因此人口基数,对于文明的延续是生死攸关的命题,早早占据东亚人口潜力最大区域的中华文明,天然就有了文明存续的根基人口。

尾声:

一个文明的生命力,到底基于什么?经过以上所述,大家或有明悟!

出生的区域决定了文明的高度,板块的交融是否便利决定了文明的粘性,文化影响力是否强大决定了文明的厚度,人口的多寡决定了文明的生命力。

在这数项之中,中华文明都强于罗马帝国,这才是今日中国依旧是中国,而曾经的罗马帝国,早已成五十多个国家的关键。

东罗马帝国灭亡过程(地缘崛起引罗马帝国灭亡)(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