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大鱼大肉吃多了晚上喝稀饭(过年大鱼大肉吃太多)
【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原创内容 请勿转载 欢迎转发】
马上要过年了,各种美食轮番上阵。有些朋友问:
这话问起来简单,答起来困难。
什么是酸性食物、碱性食物?首先,食物到底有没有酸碱性之分?
肯定是有的。
只是,在不同的学科中,酸碱性食物的定义完全不一样。
食物酸碱性,体质酸碱性,这些说法之所以非常混乱,就是因为连话题都不明确,怎么准确回答呢?
分类方法一:按食物本身的性质把食物挤出一点汁水,或者把食物打成浆,然后用pH电极,或者用pH试纸,来测一下酸碱性,会发现食物的酸碱性确实不一样。
▎蛋白质类
牛奶、肉类的酸碱度接近中性(pH值在5-7之间)。
在肉、鱼不新鲜甚至腐败的时候,其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胺类物质,它们是碱性的。所以,动物性食品随着新鲜度下降,会逐渐趋于碱性。测出强碱性的天然食物是很少的。
在食品加工时,要考虑到食物的酸碱性,因为在不同的pH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不一样,腐败速度也不一样。
较强的酸性条件能够抑制很多腐败菌的增殖速度。
反过来如果把一块瘦肉放在室温下,它很快就会变臭,因为接近中性,蛋白质多,腐败微生物太喜欢这种条件了。
同时,在不同的酸碱性下加热杀菌,微生物死掉的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杀菌条件必须按食物性质进行调整。
-
酸性强的食物,比如一些水果罐头,加热杀菌的温度就可以降低一些;
-
反之,酸性很弱,甚至能到中性的食物,比如鱼肉类,加热杀菌的温度就要升高,时间就要延长。
所以动物性食品在加工杀菌时,温度必须足够高,时间必须足够长。
分类方法二:按食物在人体内代谢后的性质食物吃进去,在人体内代谢之后,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一种食品,经过人体代谢,终产物是酸性还是碱性,和它在舌头上的感觉是否酸味,酸味浓不浓,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成酸性食品
如果食物代谢之后,终产物是酸根阴离子居多,比如硫酸根、磷酸根、氯离子等,那么就称为「成酸性食品」(acid-forming food)。
▎成碱性食品
如果终产物是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等金属阳离子占优势,酸根离子很少,那么就称为「成碱性食品」(alkali-forming food)。
拿柠檬来说,
这对于痛风病人尤其重要,因为痛风患者体内尿酸过多,如果尿液呈现酸性的话,那么更难把尿酸排出去。
所谓成酸性食品,主要包括那些富含蛋白质,磷元素、硫元素含量较高,钾钙镁元素含量较低的食品。
淀粉和糖在身体里转变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水中以碳酸氢根形式存在,也有微弱的成酸性。
这样就能明白:
◢ 富含磷和硫元素的鱼肉蛋类属于强成酸性食品。
◢ 磷硫元素虽然算不上特别高,但钾钙镁元素很少的白米白面,也属于成酸性食品。
◢ 可乐中含有大量磷酸,属于成酸性食品。
◢ 全谷、豆类的钾、钙、镁含量远远高于白米白面,所以它们的成酸性比白米白面弱一些。
反之,成碱性食品,是指那些蛋白质含量低一些,硫、磷元素少,但钾、钙、镁元素含量高的食物。
比如蔬菜、绝大多数水果、藻类、薯类等。
酸碱食物,如何影响身体健康?
如果膳食中的成酸性食品太多,那么身体中的酸负荷(acid load)就会加大。比如说,
但是,这并不会导致我们身体中的血液变酸。
因为,维持血液的酸碱度,这事太重要了。一旦体液酸碱度变化,蛋白质的构象就会改变,各种酶的活性都会跟着变化,我们就没法好好地活着了。
所以,身体会动用多种机制来调节体液的酸碱性。比如说,
-
血液中就有强大的碳酸盐-碳酸氢盐缓冲体系,血液中的蛋白质也有缓冲酸碱的作用。
-
肾脏能够排出一部分酸性物质,身体还能动用骨骼中的钙(骨骼就是一个钙的储藏库啊)来中和过多的酸根离子,也能通过调节呼吸节奏,多排出一些二氧化碳……
各种措施一起上,能保证血液仍然处于弱碱性的状态,不会轻易「变酸」。所以,「吃酸性食物会让血液变酸」 这类说法是夸大其词的。
但如果酸负荷长期过大,会增加身体的调节负担,特别是会让尿钙排出量增大,促进骨质疏松,这也已经有了研究证实。
喝碱性水,真的有用吗?喝碱性水会不会让身体的酸负荷降低?
答案是不能。
因为水里那点矿物质实在太少了,对身体整体酸碱平衡起的作用没那么大。如果真在意水里那点矿物质,不如直接喝硬水,就是那种水垢很大的水。
距离一天需要的800毫克钙,还差得很远呢。至于外面卖的所谓碱性水,连这点矿物质的量都没有。
所以,「喝碱性水能让血液趋向碱性」,这话就别信了。多吃点蔬菜水果,鱼肉类别过量,才是更要紧的事情。
总之,喝的水、吃的蔬菜是否有酸味,测定出来的pH值是多少,和食品的成酸性、成碱性没什么关系。最重要的事,是把各类天然食物的比例吃对。
如果您的家里,往年春节只吃大量鱼肉蛋类,加上精白米面制作的各种点心,蔬菜水果薯类都很少上桌……
那么这段时间注定是酸负荷过高,不利于健康防病,胃肠也会非常疲惫。
在2018的春节之际,不妨改一改食谱,把更多的成碱性食品请到全家团聚的餐桌上吧?
欢迎关注 我的头条号【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第一时间get最实用的营养干货,做自己和家人的营养师。
范志红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