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

1949年,湖南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爷拿着一张邹邹巴巴的报纸,开始四处寻找报纸上,那个像自己死去了20多年儿子的人。

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1)

这位大爷名叫许子贵,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说大富大贵,但也是儿孙满堂,可他心中一直有一个遗憾,那便是家中排行第五的儿子五伢子,已经20多年没有消息了。很多人说他家的五伢子早就战死沙场了,但是许子贵认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所以他心中一直都有着一丝丝的期望,五伢子还好好的活在世上,总有一天他们还有见面的机会。

时光如梭,许子贵从黑发等成了白发,五伢子却杳无音讯,在漫长的等待中,许子贵的妻子也过世了。如今年过七旬的许子贵总是心想:不知道老伴儿有没有见到五伢子,咋也不托个梦告诉自己呢?直到1949年湖南、兰州等地相继解放,胜利的消息满天飞,突然有一张报纸好巧不巧就落到了许子贵的跟前,对于目不识丁的他而言,看报纸不如听人讲故事。

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2)

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许子贵偏偏就拿起了这张报纸看了起来,旁边的乡亲还取笑许子贵说:你又不识字,看得懂上面写的啥不?许子贵不甘示弱地说到:虽然看不懂上面的字儿,但我看得懂照片呀。正当许子贵没好气的,翻阅着报纸时,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脸庞映入了他的眼帘。他不可置信的使劲揉了揉眼睛,再细细的看了看,像他的五伢子。许子贵又激动又不知该如何是好,一路狂奔回家,召集来了所有的家人,让他们也一同确认一下,这个人是不是五伢子。

因为报纸上的照片是黑白的,而且当时的印刷技术也不太好,大家觉得有些像,但是又有些不像。但是许子贵不愿意放弃这唯一的可能,带着这样的疑问,许子贵踏上了寻亲的道路。那许子贵找的这个人到底是不是他的五伢子呢?这个像五伢子的人到底又是什么身份?

寻亲之路

许子贵收拾好行李,打算从湖南乡下老家去到省城长沙。但是路途遥远,家里的条件也比较艰苦,没有赶路的工具。许子贵只能带上好几天分量的干粮,步行去省城,到了晚上不宜赶路,他就随便找个地方席地而卧。就这样赶了三四天的路,他终于来到了长沙,四下打听报纸上的人,但都无果。

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3)

最后他来到了长沙军管会的办公处,在大门口躇足了许久,这个是他最后可能打听到消息的地方了,他怕又是失望而归。他来来回回在门口踱步,这一幕刚好被外出办事的军管会主任萧劲光给看见了。萧劲光便让守卫去询问一下老伯是不是有什么困难。也正是因为萧劲光的这一举动,让许子贵寻亲有了结果。

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4)

许子贵被守卫带到了萧劲光的跟前,他拿出了那张被他视为珍宝,但是又因为翻阅了无数遍而有些陈旧的报纸,指着上面的一个将军说:这个人你认识吗?他很像我死去了20多年的儿子。说到这里,许子贵老泪纵横,在他的言语中多希望能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萧劲光定睛一看,报纸上的人是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为了把事情搞清楚,萧劲光把许子贵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面,进一步了解情况。许子贵要找的儿子名叫许德华,名字对不上。

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5)

但是姓倒是相同,相貌又十分相似,萧劲光对这件事高度重视。他先让自己的警卫把许子贵老人安顿下来,然后再把这件事上报给了中央,不久中央就传来了好消息,许光达原名许德华,也就是许子贵老人要找的五伢子。终于分离了20多年的亲人即将团聚。当时还远在兰州的许光达听闻这个消息后,心头涌上万般滋味。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他无时无刻都想回到家乡去探望父母亲人,但由于生逢乱世,自己肩上还担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只能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6)

不认命的许光达

许光达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小村庄,他的家境十分贫寒,世代务农,他一出生的时候,父母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也是要做一辈子的农民,待在一个小村庄里过完一生。但是许光达并不想当一个农民,他想读书,想走出这个村庄。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同村家庭条件好的都去上私塾了,许光达也想去,可他的家里时常连粥都喝不上,哪里有钱让他读书呢?虽然如此,许光达却没有因此而放弃读书的梦想。

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7)

他经常趁着外出放牛的时间,偷偷去学堂墙角听私塾先生讲课。刚开始先生也没在意他,只想这孩子可能也就是一时兴起,让他听去便是。可结果没想到许光达这一坚持就是好几个月,没有一天落下的。邹先生见他如此好学,便主动问他想不想进课堂里面来学习,既有课桌也有书本。许光达当然想了,连做梦都想,但是他又怯怯地说道:先生,我没有钱。邹先生笑道说:我知道你没有钱。许光达紧接着又解释道:我家里也没钱。邹先生说:你的情况我早有耳闻,你既然都在这里悄悄地学了几个月了,我也没收你的钱,现在我请你进我的课堂自然也不会收你的钱。

许光达一听,高兴极了,连忙跪下拜谢恩师,表示自己一定不负恩师所望,必定好好学习,将来要干一番大成就。就这样许光达成为了邹先生最得意的学生,后来邹先生甚至还把自己心爱的女儿嫁给了他。

顺利入党,势要为党奉献一生

1921年许光达考入了梦寐以求的长沙师范学院,参加了不少的爱国活动,在此期间,他十分崇拜共产党,立誓自己将来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1925年的时候,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功加入共产党。由于许光达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在入党的第二年就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1927年他在南昌起义的三河坝战斗中被炸伤,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让自己闲着,第二年他悄无声息潜入国民党内部工作,秘密从事兵运活动,后因身份暴露,被迫辗转回到湖南老家避难。

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8)

父母多年未见许达光,希望他能留在老两口的身边,于是就催促回家的儿子尽快与未婚妻把婚礼办了,想用老婆孩子热炕头拴住许光达。但是老两口并不知道,这个时候的许光达有多危险,他所从事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意义。许光达为了稳住自己的父母,只好先答应了结婚的事。许父母以为从此就可以共享天伦了,谁知结婚不到10天的许光达又消失了,而且这一次消失就是20多年。许光达抛弃家人并不是故意为之,他的离开反而是为了保证自己家人的安全。当时也是形式所迫,长沙警卫队奉命捉拿许光达,为了不连累家人,他只能选择出逃。

许光达先是改名为许泛舟,来到了河北清河县,当时自己的岳父也是自己的恩师邹希鲁时任当地的县长。在岳父的举荐下,许光达顺利成为了当地的警察局长,并秘密从事策反工作。紧接着在第二年许光达与大部队取得了联系,又重新回到了党组织里面工作。之后还参加过多个重大战役,立下军功。在1932年的应城战斗中,许光达胸口中弹,命悬一线。当时国内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各项药品也很紧张,许光达在三次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做取弹手术,都未能将子弹取出。最后不得不去往苏联进行救治,并在莫斯科待了5年。

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9)

参加抗日战争

1937年年底,许光达从苏联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他把自己在苏联学习到的先进思想和知识也带回了国,先后担任抗大的教育长、训练部长和校长,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抗日军政干部。在这期间,也有一些优秀的抗大女学生对许光达表达了爱慕之情,但是许光达并没有动心。他表示自己早已有家室,虽然与妻子已经失散10年,但他相信抗战胜利后,他们必定有团聚的那一天,他把自己的心思都放在了革命上,希望能够早日完成党赋予自己的使命。

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10)

好在上天垂怜,1938年许光达的妻子邹靖华在寻找他的时候,进入了延安的抗大学习,这个时候的许光达还在抗大任教。在看见新生入学信息上湖南籍女子邹靖华的名字时,他大为震惊,连忙找人打听邹靖华的住所,这时候分离了10年的夫妻终于团聚了,再也没有分开过,他们两个的感情故事也一直受到后来人的赞颂。

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11)

参加解放战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许光达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先后参与了绥远战役,保卫晋绥解放区,多次在陕北攻坚战中取得胜利。1949年,许光达亲率部队参加春季攻势和陕中战役,同年的8月参加了兰州战役,成功解放兰州,也是这一次的兰州解放,才有了7询老伯四处寻子。

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12)

团圆

虽然许光达知道了父亲寻他的事,但是因为有工作在身,许光达并没有立即回湖南老家探望,而是给家人写了一封书信。许子贵收到许光达的信件后,甚是高兴,让村里识字的先生给一遍又一遍地念,直到他已经把信件内容烂熟于心了才肯罢休。他在给许光达的回信中说明了家中的情况,也告知许光达,他的母亲已经离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在闭眼前,再看一眼许光达,希望许光达能早日抽出时间回家看看。

许光达收到回信后,心里满是愧疚,奈何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完成,不得不将回家的事情暂缓。直到1950年,他终于在百忙之中抽出了一点时间回到老家,看望自己的老父亲和兄弟姐妹们。当乡亲们听说许光达荣归故里的消息,都纷纷来到他们家道贺,家里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但有的人是真心来道贺的,而有的人却是过来求许光达办事的,希望凭借许光达的关系给某个好差事。可许光达为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所以他把这些想搞关系的乡亲都拒绝了,他只想借着仅有的一点时间,好好尽尽孝道。

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13)

在老家呆了十几天后,许光达又匆匆返回了北京继续工作。这一走又是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六年来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本想把父亲接到身边照顾,但是父亲过不惯北方的生活,就坚持留在了老家。虽然许光达没有回去过,但是每个月都会托人给父亲寄生活费,让其他的兄的姐妹代为尽孝。可1957年许光达还是接到了自己最不愿听的消息。老家打来电报,说父亲离世,让许光达回老家奔丧,并且要求他带上几十匹白布回家做丧服。本来母亲离世,许光达没能送最后一程,他心里就一直有遗憾。这次父亲离世,他本该义无反顾地回去。但是如果回去奔丧,家人们必定会要求他大办特办,这就与党提倡节俭的宗旨有悖。经过几番心理斗争后,他还是决定不回家奔丧,只是寄回了给父亲的安葬费。

从许光达对待家事的态度就能看出他是一个绝对忠于党和人民的共产党人。而且他所追求也从来不是功名利禄,从他几度让衔的事情上就能看出一二。许光达作为开国元勋,十大将军之一,是唯一一个行政级别在四级以下的,并不是他的能力问题,而是他自己主动要求降的,所以就连毛主席都赞扬他是共产党人的一面明镜。

八十多岁的爷爷在讲自己曾经打仗(70多岁老农看报纸)(14)

许光达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最后他的离世却让人倍感遗憾,终年61岁。如果没有像许光达这样的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就不会有大家现在安逸的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